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2020再買房,風險可能比炒股都大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炒股票有風險,銀行存款收益低,想要抵制通貨膨脹,不如買房子。這個想法要是放在前些年,那肯定是不錯的選擇,可是現在,通過買房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真的安全嗎?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為什麼我們說2020以後,買房的風險可能超過股票?先看央行最近發佈的一份關於城鎮家庭資產的調查報告:

1、中國城鎮家庭的平均資產為317.9萬元,以實物資產為主,房子佔比近7成。也就是說,如果去掉房子,家庭資產將大幅縮水。

2、96%的城鎮家庭擁有自有住房,平均每戶家庭擁有1.5套房子。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我們先不說你家的資產有沒有“被平均”的問題,就從“96%的住房自有率”和“戶均1.5套房”兩個數據,足以說明買房的風險:

1、96%的住房自有率,大家都有房,你的房子將很難找到接盤手。

2、房子已經嚴重過剩,無論你家有沒有1.5套房,市場上的房子都是充足的。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2020準備買房的,務必警惕以下兩個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假設你家有1.5套房,價值317萬,如果你賣不掉,那這份資產也只是一個數字,轉化不了現金,就失去了流動性。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有人說,房子怎麼可能賣不掉呢?當然,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房子當然是可以賣掉的,但是需要時間。

以上海為例,在2019年樓市行情好的時候,二手房的平均成交週期大概是44天,而2018年樓市行情不好的時候,二手房的平均成交週期大概206天!這還是在房地產平穩運行的情況下,如果遇到極端情況,可能根本出不了手。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有人說,賣不掉就降價售賣呢?還記得美國底特律的房子嗎?次貸危機的時候,底特律的房子1美元一套,卻無人問津。即使現在,底特律的一套房子在3000-5000美元的也很多。便宜的像下圖的這套, 只要800美元,號稱iphone房,就是可以用蘋果手機跟房主換房子。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央行的數據說明,你家的房屋資產在樓市穩定的時候,二手房成交週期也將很長,因為房子越來越多,接盤俠越來越少。

底特律的例子說明,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你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家的資產從317萬縮水為31萬,想拋售基本是不可能的。

對比股市:

正常情況下,你的股票可以隨時出手;

遇到股災的時候,只要你不是最後離場的,也還是有機會拋售逃頂的。

所以,從資產流動性的角度看,房產要比股票的風險大的多。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二、收益性風險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除了德國),其房地產都有雙重屬性:居住屬性和金融屬性。

作為居住屬性,對於剛需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上面說的房價下跌、家庭財富縮水的風險。

作為金融屬性,對於炒房客、囤房客來說,除了上面說的流動性風險,還將面臨收益性風險。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什麼是收益性風險?就是你家多餘的房子不能空著浪費吧,畢竟花錢買的,要租出去賺錢啊。如果你沒房,那恭喜你,那租房也挺好。可是,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31%的城鎮家庭有兩套房,10.5%的家庭有3套以上(含3套)住房。這些房子如果閒置是浪費,如果對外出租,租金回報率也不高,這就是收益性風險。

以蘇州為例,均價2.37萬/平,120平的房子,房貸月供1萬多,如果對外出租,月租金不過3744元!三個月租金不抵一個月房貸。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對比股市:

如果你穩定持有幾隻龍頭股股票,比如頭部銀行、保險、消費等穩健板塊,或者科技等潛力板塊,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成長,收益率不會比租金差。當然,要做資產配置分散風險,而不是持有單隻股票。如果不會做資產配置,買基金也可以。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馬雲說:改變是痛苦的,但是不改變會更加痛苦。

時代已經變了,我們很難再像上一代一樣,靠買房一夜暴富了。如果仔細看央行的報告,你會發現:

高資產、高學歷的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持有的金融資產比例也更多。在我們以為只有房子是安全資產的時候,有錢人早就開始佈局金融市場了,而我們,除了餘額寶,還從未接觸過基金、股票,這難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嗎!


央行:96%的城鎮家庭擁有住房!2020買房可能比炒股都危險


也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先知先覺的人創造機會,後知後覺的人把握機會,不知不覺的人失去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