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日報丨無處安放的原油:海外投資機構集體提前移倉避險


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強勢機構多產“帶貨王”

隨著基金一季報的披露,基金經理的“帶貨”能力顯現。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463位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總規模超過百億元。主動權益類基金中,知名基金經理劉格崧、董承非、張坤、劉江、劉彥春等管理規模均在百億元之上。與此同時,也有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縮水,甚至走向“迷你化”。


公募基金經理“帶貨”能力分化,是基金行業馬太效應的反應。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經理也有多樣的生存狀態,有的願意走向風口浪尖,爭做名人;有的則選擇看淡規模,尋找自己合適的管理狀態。


基金行業人士認為,在基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有人會被淘汰,但也有足夠的包容性,讓行業存在多元的生存狀態。【中國證券報】


5只ETF本月以來漲幅超10%


4月29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小幅上漲,銀行ETF領漲。本月以來創業板相關ETF和醫藥生物相關ETF漲幅居前,5只ETF月內漲幅超10%。


從本月以來的漲幅看,創業板相關ETF和醫藥生物相關ETF漲幅居前。華夏創業板動量成長ETF上漲11.65%,華安創業板50ETF上漲10.72%,華寶中證醫療ETF、國泰中證生物醫藥ETF、富國中證醫藥50ETF的漲幅也都超過10%。共有5只ETF本月以來漲幅超10%。【中國證券報】


中郵基金普通員工年薪超百萬!高管年薪卻腰斬?


4月28日晚間,首家掛牌新三板的基金公司——中郵基金披露2019年年報。中郵基金是截至目前,國內基金行業唯一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


根據披露的信息,中郵基金公司扣除9名核心高管的薪酬,普通員工總計發放的工資平均每年為103萬,較2018年略下滑6%。數據還顯示,中郵基金高管年薪下滑最兇,降薪幅度超過50%,從2018年的平均440萬年薪跌落到2019年的平均190萬。【券商中國】


無處安放的原油:海外投資機構集體提前移倉避險


全球航運巨頭Clarksons Platou估算,目前全球海上儲油量達到創紀錄的2.5億桶,無論是美國西海岸、南非的Saldanha海灣地區,還是新加坡油品存儲碼頭附近的狹窄的水路,都停滿了裝滿原油的油輪。

陸地上的儲油罐則早已滿負荷囤油,以至於中東產油國不得不將逾5000萬桶原油運往美國存儲。


值得注意的是,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原油期貨投資機構為了應對高庫存與負油價再現風險,乾脆啟動提前移倉策略。4月28日,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指數——標普GSCI指數決定提前將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調整至7月合約。

對很多空頭而言,這些原油期貨投資機構的避險操作舉措,反而成為他們沽空狙擊套利的最佳題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