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英语难还是汉语难?——浅谈英汉语差异

这题目很大,两门语言的对比怕是一百本专著都写不完。所谓浅论,一是因为自己水平有限,二是无法深入。这篇文章名为英汉语言对比,其实更多地是因为我本人对这两门语言的差异极其感兴趣。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们自己的语言——汉语与我们很多人反感的英语。以下内容希望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英汉语的

差异,也希望有助于读者学习英语。

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恐怕不少人对自己的语言都不甚了解。种种语言现象看起来理所当然,要是问起内在原因,恐怕不好解释。下面我们用具体实例加以解释说明。

根据相关研究,汉语被称为最为难学的语言,为什么是这样?通过与英语的对比,我觉得你可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

1.她这个人真的很纯洁,我可喜欢了。

2.她这个人内心着实肮脏,必须加以纯洁。

3.纯洁是难得的个人品质。

汉语的词类问题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这其中难倒了许多语言学家。问题如以上三句,请问“纯洁”的词性是怎样的?

我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给我的学生,每个人的观点貌似都不同。有人认为是名词,因为3中它是主语。有同学认为是动词,因为2句。有人认为是形容词,因为1句。

那么按照他们的观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就会有不同的词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给汉语划分词类么?我们说划分词类是为了语言学习的便利,这样依句划类,还有意义么?更为实际的问题是,试问一个外国人如何学习中文?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会去查单词的意思。以“die”为例,我相信很多人第一眼是去看它的中文意思,其次会去注意它的词性。

4. *Her die depressed me.

知道了词性以后,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判断4句是错的。由此可见,词性划分是必要的。那么汉语的词性(也就是汉语学界所说的词类问题)如何划分?这么一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词语解释是没有词性标注的(不信你可以看看第五版之前的汉语词典)。很多外国人一头雾水,怎么汉语字和词都没有词性的吗?

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因为我们自己说话说来就来不会去考虑这句话有几个动词,名词,形容词。但是针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么一个问题让不少致力于推广汉语的学者及政府部门感到难堪。

现在,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我们说汉语的“纯洁”只有一个词性,那就是形容词。至于什么是词的语法功能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是汉语词类的划分依旧存在争议,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依据语法功能给词化类依旧无法很好地解决汉语词类问题。这里就不具体深入讨论了。感兴趣的可以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如:

5. Dont you like michael Jackson?

No. i dont.

6. 你不喜欢迈克尔杰克逊是吧?

是的,我不喜欢。

5.6是英汉语的反义疑问句。6可以看做是5的中文翻译。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按照意思与对应关系,怎么英语的no成了汉语的“是的”。但凡学习英语的人,在学习英语反义疑问句答语的时候总觉得英文表达很别扭。明明是不喜欢,怎么回答用no?

正是因为这种逻辑上的感觉,很多英语初学者总是会弄错英语反意疑问句的答语。

我经常说英汉语说话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外国人直白,思维就像是直线一般。而中国人的思维则是曲线一般,绕来绕去。所以作为国人,我们有时候听了别人说了一段话之后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们称其为“废话”。这种感觉是有一定道理的。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跟别人介绍自己的籍贯。例如我是寿县人,我会说自己来自“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但是外国人不同,与之相对的表达则是 shouxian huainan anhui province.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因为外国人直白,总是以目标为先。中国人则不同,总是绕来绕去慢慢由大到小。

联系到上面的问题,外国人在别人问他是不是时,他的思维方式是直线般的,他会首先回答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喜欢”自然是“no”.

中国人不同,面对说话人的问题,他会就说话人说的话语正确与否先做出判断。别人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某某某,“不喜欢”自然就如说话人提问的那般,所以自然是“是的”。

英汉语说话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方式在互学彼此语言的过程中影响非常明显。以上只是一部分例子。

7.你男朋友呢?

他死了!

8.发生什么事了?

死人了。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老师会向我们介绍英语的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因为这影响到句子的基本结构。按照传统的语法观点,及物动词后加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可加宾语。

那么问题来了,汉语的“死”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从英汉语对比的角度来看,貌似是不及物动词。但是联系到8句,却加了宾语,又貌似是及物动词。

我们说汉语太过灵活,灵活到不好总结规则。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发生什么事了?”又可以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了”是怎么回事?怎么到处乱跑?如果我们仔细反思我们自己说的话,肯定都有这种感觉,外国人直呼汉语难是有道理的。

如果从表面的句子结构我们看不出这个词的用法,我们必须尝试从深层结构来观察。

根据深层结构,汉语的“死”是非宾格动词。用大白话来讲,“死”是非自主动词,其深层结构只能是受事做宾语,在表层结构,这种受事宾语跑到了主语位置,7句是“死”的典型用法。而8句则是汉语的特色,所谓“显性非宾格动词用法”。

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9. 小明今早急急忙忙爬楼梯,差点儿跌倒了。

10. 小明今早急急忙忙爬楼梯,差点儿没跌倒。

问题:上面两句话到底表达什么意思?(欢迎留言评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我们会发现,汉语从句法结构上看,逻辑不明甚至混乱。同样,外国留学生问:“晒被子、晒衣服、晒鞋子、晒太阳”中的“晒”的用法,你又怎么跟他解释呢?汉语难,其一逻辑不明;其二缺少形式变化。有人对缺少形式变化,不甚了了。我们说汉语是孤立语,其实就是在说汉语这门语言缺少形式变化。举个例子:

11.I loved you.

12.我爱过你。

12可以看作是11的翻译。英语的形式变化丰富,单单一个loved(ved)就可以告诉我们这是过去时。而汉语的“爱”永远都是“爱”,没有任何形式变化。学汉语的外国人总是很疑惑,汉语这门语言为什么这么不严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形式变化。以上谈的还只是语言层面(语言规则)方面的问题。如果考虑到汉语的字形,发音,声调,外国人知乎:“汉语难于上青天”就不难理解了。

【未经作者允许 禁止再创作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到底是英语难还是汉语难?——浅谈英汉语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