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縣高標準打造君樂寶乳業產業體系

威縣是河北省唯一的縣級綜改試點,近年來高起點規劃實施現代農業“三帶三園”,成為全省唯一擁有3個“國字頭”農業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的縣份。

特別是今年以來,以“三創四建”活動為契機,以君樂寶乳業基地為支撐,高標準打造乳業產業體系。目前,已完成投資30億元,建成5個萬頭牧場、1個乳品深加工廠、2個配套加工基地和1個3A級旅遊觀光區,在建設奶業強縣上實現了跨越崛起。

搭建“兩大平臺”,超前長遠規劃,精準高效服務。搭建園區平臺,把乳業園區列為全縣現代農業“三帶三園”之一,去年又高標準編制威縣·君樂寶鄉村振興示範區規劃,建設5個萬頭牧場、15萬畝標準化飼草基地、2個乳品深加工廠、5個配套加工基地和3個旅遊觀光區,年實現稅收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800人,打造全國知名乳業小鎮、國際一流的標杆式全鏈條乳品生產基地。搭建服務平臺,專門成立主管副縣長任主任,涉及鄉鎮和部門為成員的管委會,創新園區一體管理、項目一體招商、土地一體流轉、資源一體整合、智力一體引進、產業一體發展“六位一體”運行機制,破解了跨區域管理難、涉農力量整合難、項目擺放規範難、發展質量保證難“四難”問題。目前,園區已涉及到5個鄉鎮。統一土地流轉價格,均為每年每畝800斤小麥的市場價,保護農民利益,避免矛盾糾紛,第一牧場落戶時,短短10天完成4000畝土地清表,遷墳200多座,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目前,已累計流轉土地9萬多畝,遷墳400多座,未發生一起群眾上訪。

推動“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體系。一產上,投資25億元的5個萬頭牧場全部運營,目前存欄4.5萬頭,日產鮮奶480噸;發展優質飼草9.1萬畝,年底達到15萬畝標準化飼草基地,成為亞洲最大的牧場群。二產上,投資2.5億元的乳品深加工廠去年投運,年產白小純、巴氏奶、學生奶16萬噸。年底前建成投資2.5億元的威縣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二期項目,新增3條悅鮮活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到25萬噸、產值達到15億元。正在謀劃建設飼料加工、萬頭肉牛屠宰、食品包裝等項目,推動關聯企業聚合、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就地繁育、就地種養、就地加工、就地消費”的新發展模式,建設集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旅遊觀光、物流配送“五位一體”,功能完善的全國知名乳業小鎮。三產上,依託樂牛乳業和樂源牧業,初步打造了奶牛養殖+乳品加工於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景區,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3A級景區,正在啟動推進威縣·君樂寶鄉村振興示範區規劃建設。

創新“三種模式”,降低企業成本,帶動群眾增收。資產收益模式,創新“國企融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扶貧資金入股、貧困群眾分紅、集體經濟受益”的“金牛模式”,縣農投整合涉農資金,形成貧困戶和村集體股份,以特許經營權模式運營,投資7.5億元建成第三牧場及乳品深加工項目,帶動4567名貧困群眾每年分紅298.26萬元,133個村集體增收558.6萬元。分工協作模式,共同引進黑龍江艾禾農業科技公司,流轉土地7萬畝,成方連片種植青貯玉米、苜蓿、燕麥等,把優質飼草種植交給專業公司;採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訂單種植2萬畝,帶動6000餘戶2.1萬群眾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年人均增收5000元。同時,建成投資1.2億元的中寶奶牛、投資5000萬元的新強奶牛公司,與君樂寶合作提供優質奶源。合營託管模式,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銀行+貧困戶”託養模式,託管奶牛300頭,惠及25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1600元。

優化“五大支撐”,強化政策扶持,助推擴規提質。資金上,財政落實補貼3000萬元,爭取“糧改飼”等上級專項1.6億元,支持項目建設。依託國開行河北分行《威縣奶業振興融資規劃》,結合奶牛產業特點和各牧場廣闊的土地資源,探索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完成6個項目貸款7.2億元,最大限度盤活資源。設施上,縣財政投資7000萬元,加快路網、水網、電網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區100平方公里實現“四通一平”。人才上,對企業引進的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給予每月1000元的住房補貼,並在家庭成員就醫、子女就學、配偶就業方面給予照顧,吸引120名本科以上畢業生落戶;君樂寶集團威縣負責人魏福國是邢臺市人大代表,政治上給榮譽。營銷上,推進“農校對接”,將產品列為學生營養餐計劃,通過教育部定點幫扶,在直屬高校食堂開設示範窗口,拓寬銷售渠道。開展高考營養補充行動,發起《2020年高考營養補充計劃》,宣傳推廣品牌價值,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生態上,爭取資金3700萬元,建成年產550萬立方米的生物燃氣項目,沼渣用作奶牛臥床墊料,沼液直通牧草基地,沼氣提純取暖發電,形成奶牛飼養、沼氣發電、沼液還田、飼草種植生態循環鏈,第一牧場成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全國五大生態循環項目。利用節水壓採試點資金2700萬元,建成“自走式”“指針式”噴灌系統,覆蓋全部飼草種植基地,每畝年節水80立方,智慧節水模式成為全國示範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