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如果提晚清的历史,大家一定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李鸿章李大人。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头者,太平天国的镇压者,北洋水师的将领。但是他也是签署了马关条约的卖国贼,是晚清朝廷的忠臣,也是被满清皇室忌惮的汉族官僚,一生被慈禧管理的服服帖帖。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不过大家可能不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是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共和国总统。

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实力严重受损,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在民间还会有威望吗!大家都知道,这个朝代离结束不远了。就会有这样一种假设,万一慈禧失去权力,光绪也无法掌握全局,那么谁能结过元首的重任呢,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李鸿章身上。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而且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和地方官僚都十分支持,其中就包括民国之父孙中山。如果李鸿章当时点了头,辛亥革命就会提前12年发生。也许近代史也会因此被重写。可惜的是,共和国没有诞生,李鸿章也没有成为总统。直到12年后,孙中山才坐上了这个位置。

1895年的巨变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李鸿章为什么被满清皇族忌惮,又为什么没选择当上总统。189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李鸿章代表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而这其实是李鸿章最不想看到的,或者说,本有可能看不到这一面。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这个时候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开始了维新变法的新篇章。而这个时候推翻旧帝制,建立新制度是光绪帝认同的,于是康有为成为了红人。李鸿章虽然不敢支持公开变法,但是暗地里一直支持着维新派。

面对腐败的政府,光绪和慈禧这无底洞的斗争,李鸿章知道大清局势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恰好这个时候,孙中山派了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希望他能够推翻大清,废除慈禧,建立共和国,并且由他做“伯理玺天德”,也就是英文总统的音译。李鸿章面对这个情形退缩了,不知道是心中仍旧对大清有忠贞,还是年老追求安逸,又或者并不想挑起这个大梁。婉拒了孙中山的提议,给了他们3万大洋作为革命经费。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而后李鸿章又打算跟孙中山见面,奈何李鸿章仍旧是大清的臣子,孙中山面对此情此景,犹豫了,怕李鸿章反悔,于是两个人并没见成。之后孙中山奔走各地求得援助,为辛亥革命打基础,而李鸿章在此期间则跟革命党表示:八国联军打下北京之前,我不能随意独立。

李鸿章的第二次机会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但是似乎上天就是希望李鸿章成为总统,果不其然,八国联军真的打进了北京。义和团改口号为“扶清灭洋”,开始了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支持,同时慈禧对11国宣战,希望召回李鸿章。但是李鸿章认为这太离谱,于是身为两广总督的他,拒绝复命。与此同时,南方许多的总督也都拒绝了慈禧的命令。这些地方官员与参战国达成协定:我们不支持义和团的行动,保护洋人在华安全和利益,但是洋人也不能在南方各省内进行军事活动和过激行为。这件事,就是著名的东南互保。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而这期间,八国联军打下了北京,慈禧光绪南下逃窜。而除了与洋人的协定,东南互保其中还有一条不为人知的条款:如果北京失守,两宫不测。将推举李鸿章做总统。东南各省联合独立,成为共和国。

可惜的是,如果这期间慈禧遭遇了不测,或许真的就会诞生共和国。但是事实就是,爱新觉罗家族和这个撑起半边天的女强人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北京。李鸿章也没有选择独立。而是在1900年北上赴任,成为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总统之位再一次失之交臂。

为什么李鸿章三番五次放弃名留青史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李鸿章没选择独立呢?其实这期间李鸿章少了一枚王牌:他的北洋水师。自己最得意也是最强大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几乎全军覆没,如果在孙中山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宣布独立,怕不是会被当做乱臣贼子诛杀。但是到了第二次呢?那么多总督都支持他,他为何还是选择了北上赴任?或许这个时候,李鸿章真的老了。

孙中山建议李鸿章当总统,李鸿章少了这张王牌,迟迟不敢答应

他觉得这些事,应该交给新一代的人去做,应该由他们开创新的局面。而自己能做的,就是资金上的援助,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其余的,自己老了,不想斗了。万一失败了,最后留下个乱臣贼子的骂名,得不偿失。

李鸿章面对北上赴任的诏书,心中想的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是他对大清朝的忠贞?还是他因为年纪而并不想拼搏,又或者,他觉得自己老了?这一切都被李鸿章带到了坟墓中,只能由我们自行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