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对外贸易“危”中有“机”

农机对外贸易“危”中有“机”

疫情的全球爆发对中国农机对外贸易来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进口主要以无法生产的农机产品为主,如200马力以上的动力换挡和CVT拖拉机,喂入量12公斤以上的收割机以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等。但这些产品的主要国外制造企业在中国基本都建有生产基地,因此,此次疫情对国内进口农机业务的影响要小于出口。

近年来,在中国农机出口市场中,东盟市场份额占我国农机出口总量近20%,出口产品以小型拖拉机,耕种、收获机械等以亚非拉市场为主,虽然欧美出口额较大,但主要是以零部件、附加值较低的小机具和合资企业出口为主。据统计,2019年1—11月,农机制造行业出口规模约为313.63亿元。去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农机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以某外资企业为例,2018年农机销量达4000多台(套),2019年稍有减少,销量实现3000余台(套),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由于该企业除了在中国设分厂外,在土耳其、巴西等地也有厂区,迫于压力,很多业务转战其他国家进行出口。也许,这将不是第一家。疫情的爆发让我们再次审视对外贸易这一领域。“机”从“危”中来。

近两年,随着中国农机出口型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出口型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正在不断提升,驻外服务的能力也在加强,一些中小型农机产品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市场份额比较稳定,用户口碑不断提升,如雷沃、时风、五征、富来威、青岛洪珠等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外部分市场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优质农机企业参与其中。

随着出口产品的结构有所调整,由以中小产品为主逐渐向大中型转化,产品品质和单台出口价格将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农机制造行业出口增速有望回升。

另外,笔者了解到,目前,相对传统农业中所需的如拖拉机、收获机等大型农机外,很多专业化定制的农机成为近几年的“新时尚”,同样受到多国用户的青睐。相对其他农机装备,此类机械不仅可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竞争尚处在蓝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国际市场,我国农机产品相较于国际品牌的优势在于高性价比。但从长远来看,无论从事哪一细分领域的生产制造,打铁还需自身硬,价优但是绝不能在产品质量上“打折”,农机企业还需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向优质、高效、智能等方向靠近,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拥有国际竞争力,夺得话语权。

图文转至网络,若内容涉嫌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特意不打水印,欢迎转发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