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在21世紀的今天,當你看到噴著白煙的火車搖搖晃晃地穿梭在深山老林中,這種感覺恍如隔世,似是回到了工業革命的年代。在中國四川犍為大山深處的嘉陽礦區,一列列蒸汽小火車不間斷地運行了半個多世紀。小火車行駛在軌距為76.2釐米、僅為普通列車軌距一半的芭石鐵路上,是目前全世界唯一還在正常運作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因而顯得彌足珍貴。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穿行在油菜花海的蒸汽小火車。

邂逅迷你蒸汽火車

十年前,朋友帶我去樂山犍為羅場古鎮拍攝時,告訴我附近有老式小火車。須知道傳統蒸汽機車早已被電力機車、內燃機車、動 車及高鐵替代,有的大都只作觀光用途。得知在石溪的深山裡還有蒸汽機車在日常運營,深感意外。對攝影人來說,是多麼誘人的題材。年輕時沒少坐蒸汽機車,巨大的火車頭冒著蒸汽、鳴著汽笛,有節奏的行駛聲音永遠留存在我的記憶中。嘉陽小火車雖然體積上小了很多,但能拍到“活”的蒸汽火車,令我興奮不已,於是端起相機,一拍就是近十年。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車站的工作人員會使用旗語指揮小火車。紅綠旗表示能否正常進站; 插紅旗代表站內不能停車,如綠旗則可直接通過。

嘉陽小火車因運煤炭而生,從接送村民到接載觀光客,經歷了 60 多年的風風雨雨。嘉陽煤礦的礦工、司乘人員和維護人員默默為小火車奉獻了幾代人的艱辛,我除了記錄小火車翻山越嶺的場景外,更記錄了鐵路工人日夜辛勞、無私奉獻的感人情景。


跟著村民坐普通車

這十年間,我除了坐普通車去記錄當地村民的生活,更多的則是沿著鐵路步行,邊走邊拍。有時為了趕點,也搭乘村民的摩托車。逢石溪趕場天,村民會前往石溪鎮採購生活所需和出售自家的農產品。有些人家會購回牲畜飼養,養大後載返石溪銷售,所以在各個車站很容易看到趕豬,甚至耕牛上車的情形。數年前小火車上還能載牲畜時,某天我看到有村民在石溪鎮買了小豬,由於人太多,沒留意他進了哪個車廂,可惜還是沒拍到普通車運載牲畜的場景。早年還配置了牲畜車廂,現在已經停用了。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下雨時雨水打入車廂,乘客雖然在車廂內打著傘,卻沒人露出不耐的表情,反而有說有笑,情景甚是有趣。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等到在芭溝站下車,聽到豬叫聲再趕過去時,主人已牽著小豬下車了。

多次乘坐普通車,遇到很多感人和有趣的場面。某天下雨,普通車乘客很多,由於車窗沒玻璃,雨水順著窗戶飄進車廂。車廂裡的乘客,無論是本地村民還是遊客,都打著雨傘,聊著天,令人難忘。在普通車上,這些小火車與百姓的生活故事,每天、每趟都上演著。


轟鳴一甲子的蒸汽機車

在 1959年開通後,嘉陽這條礦山鐵路同時也成了沿線居民和礦工的代步工具。由於鐵路所在的芭溝鎮地處陡峭山區,沒有對外公路,因此即使在礦場停止產煤後,小火車仍是沿線人民唯一進出山嶺的交通工具,客貨混裝就成了必然。

嘉陽礦區所在地為犍為縣石溪鎮(也叫三井)。現在分為供 居民乘搭的普通車和遊客乘搭的觀光車兩種,是世界僅存的窄軌蒸汽客運小火車。


跟著攝影師站站停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蜜蜂巖站旁陳列著常規火車頭及歷史上使用過的各類車廂,遊客有興趣可以看看。

石溪站 普通車的始發站

我在小火車的維修車間拍到了頭班車發車和尾班車收車的場景,更有工程師在建造新的機車。老的去了,新的再來,生生不息。

躍進站 嘉陽集團總部所在地

旅遊觀光車的始發站。

蜜蜂巖站 以“人”字形調頭改變行進方向

此處由於彎度大、坡度陡,需要利用詹天佑發明的“人” 字形調頭方式來轉彎,沿另一條軌道繼續向芭溝前進。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老鷹嘴景點 老鷹嘴 五號隧洞

拍攝小火車出洞的理想場所, 從蜜蜂巖走過去約30分鐘。看小火車冒著濃煙,從刀劈斧削般的巖壁隧洞裡進出,十分壯觀。

菜籽壩站(臨時停靠站) C 形彎與花海共奏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這兒有最小轉彎半徑70 米的彎道,最好爬到對面山坡上拍攝,才能拍出充滿魅力的“C”形彎道,如用無人機拍攝效果更佳。春天時,這裡可看到小火車穿行於花海中。

芭溝站 小火車現在的終點

嘉陽礦區原總部所在。附近的芭溝鎮有很多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建築,還有一些英式和蘇式的房屋。

黃村井站(停用) 小火車真正的終點

黃村井是嘉陽煤礦解放後開辦的第一口礦井,1952年建設,1986 年結束開採。遊客現在可參加探秘遊,深入百米的礦井,感受近代薄煤層開採的情況。如今到黃村井要換乘鐵軌電車。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亮水沱景點 彩虹之丘

觀光車經過這兒時會噴蒸汽,如碰上陽光和溫度適中時,可看到彩虹。遊客可到半山坡觀景臺上,看小火車從峽谷中穿出,跨越幾十米高的堡坎逶迤而來,讓人頓覺穿越了時空。


家住火車邊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在鐵軌邊打牌的居民對小火車從旁駛過早已司空見慣,你開你的,我打我的。

近20公里的鐵路沿線,住著近萬戶人家。四川人喜歡打麻將,休假農閒時,經常聚集在鐵路旁打麻將,任由小火車從身邊開過,絲毫不受干擾,這種場景或許只有在嘉陽小火車沿線才能見到。

鐵路沿線的農家小孩和放養的雞、狗、羊等偶然也會跑到鐵軌上。小孩在軌道上玩耍,身邊沒有大人陪伴。他們早已熟悉小火車的汽笛聲和車輪的隆隆聲。家就在鐵軌旁邊,孩子和家禽還能跑到哪裡去呢?現在基於安全的考慮,已經不許遊客沿著鐵路步行了。過去熱鬧的鐵路沿線,一下子變得冷清了許多。

煤礦小鎮芭溝鎮

在終點站芭溝下車後,因嘉陽煤礦進駐而發展起來的芭溝鎮就在不遠處。它始建於1938年,後與英國合資,成立嘉陽煤礦。這座小鎮和多種與小火車相關的文化相交融,有以東方紅廣場、毛主席語錄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有以抗戰運煤遺址為代表的抗戰文化,以及被稱為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實體博物館”的黃村井所代表的工業文化。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昔日小火車還通往黃村井的時候,可以拍到小火車從廣場大舞臺背後的山坡下穿過芭溝鎮的場景。 如今拍不到了

這個地處山溝的小鎮由數十年的煤礦建設形成,冬暖夏涼,古老的蘇式、英式和川西南小青瓦建築風格獨特,但現已破落不堪,留下的只是歷史痕跡。中福場老街是煤礦小鎮芭溝鎮當年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始建於1940年代,全長 295米,佔地5,800平方米,以前設有賭場、妓院、大煙館 等。在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說起芭蕉溝,心裡涼悠悠。跟著工人走,又有煙兒抽。再過三五年,還有娃兒逗”,印證了芭溝鎮曾有過的生活。

據說早年最興旺的時期,芭溝老街居住著近兩萬多人。 那時煤炭工業興旺,人們生意發達,熱鬧非常。隨著採煤業 停止,一切都變了,當年的繁華只能由人們去想像。今天的 芭溝仍是一個民居集中的地方,還有一些老礦工居住。到訪 當地,可以聽聽他們介紹當年的歷史和關於小火車的故事。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以前,農家們牽著牛馬在鐵路旁行走是常事。

越來越方便的生活

小火車的開通,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方便。菜籽壩的吳大伯告訴我: “早年沒有小火車時,去鎮上趕場,得走盤山小路,來回幾乎要一天的時間。”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漸多,帶動了沿線村民的生意。 幾乎每站都有雜貨店,方便本地村民生活,也能解決遊客需求。吳大伯家開了一間小賣店,許多攝影人更將他的家當成驛站,經常光顧。 旅遊資源改善了,對當地百姓也帶來更多好處。

以鏡頭見證歷史

“世界唯一還在運營的蒸汽小火車”“穿梭在大山深處、油菜花 海里的嘉陽小火車”,這些“噱頭”無疑成就了它的旅遊事業。今天圍繞小火車的設施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景區道路等配套將更完善。 聽說等公路修通之後,自駕方便進入,政府準備收取門票了。

攝影師10年拍攝記錄——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客運蒸汽小火車

小火車沿線經常可以看到外國人揹著器材來拍攝。

全新的面貌對廣大遊客固然是好消息,但對攝影人來說或許有些許遺憾。傳統的古老元素漸漸逝去,“工業革命活化石”這個題材的魅力是否依然存在?旅遊開發是擋不住的,幸好我已把傳統的、原生態的小火車都記錄下來,希望它們能成為回顧歷史的見證。


小火車資訊

旅遊觀光專列的車次以躍進站發車時間為準,可到躍進站的遊客中心購買觀光車票。如欲拍攝當地村民乘坐小火車的生活,可到石溪站乘普通車。 觀光車單程80RMB,需先購票方可乘坐。普通車上車後買票,每站5RMB。


(張社安/圖文)

聲明:《暢遊行》為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旗下雜誌,本文內容轉自《暢遊行》2020年3月號 原標題《四川嘉陽小火車 工業革命的活化石》,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