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城科技轉型“流量+”的另一面:APP生命週期亟需提高

赤子城科技轉型“流量+”的另一面:APP生命週期亟需提高

赤子城科技向“流量+”戰略轉型前景看好,但仍然存在隱憂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逆旅行人

自去年12月31日在港交所敲鑼上市以來,赤子城科技(9911.HK)在投資者中是熱潮不斷。最近,一則赤子城科技擬收購全球化開放式社交平臺MICO的公告,又將其推向了熱潮。

公告顯示,赤子城科技擬將以1億人民幣現金收購MICO 8.85%股份,同時認購MICO 5000萬人民幣可轉換債券。交易完成後,赤子城科技將擁有MICO董事會多數席位,併成為第一大股東,擁有對MICO的控制權。

這是今年初,赤子城科技正式提出“流量+”戰略後,向“流量+社交”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其上市後的首個資本動作,難怪資本市場如此興奮。

時下整個資本市場可以說對赤子城科技是一片看好,想必這除了大家對其這麼多年海外發展的不熟悉外,還要歸功於其講故事的能力。但故事歸故事,事實歸事實。不管怎樣在赤子城科技去年發佈的招股書中,我們還是能窺出一些隱憂來。

APP可替代性高,產品生命週期短

與國內其他APP開發的互聯網公司不同,赤子城科技一直瞄準的是海外市場,做的是出海生意。公司通過開發的APP矩陣實現流量變現或者獲取廣告主收入。目前,公司的APP矩陣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用戶系統、健身、媒體娛樂和遊戲,用戶系統中包括操作系統管理、鎖屏、計算器、電池管理等產品。

如果仔細分析赤子城科技所研發出的這些APP就會發現,這些產品的工具屬性較為突出,可替代性高,生命週期短,一般都在12至18個月左右就被市場淘汰。之後公司再開發新的替代品,如此往復。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上線的約200個APP中,停止運營的有160個,目前還在運營的APP數量為82個。

值得注意的是,赤子城科技還公佈2020年上線的APP生命週期將進一步縮短:用戶系統、健身、媒體娛樂的生命週期為6個月,遊戲為12個月,這遠遠低於其他工具類應用、手機遊戲的生命週期。

在《每日財報》看來,對於依賴APP變現和廣告收入的赤子城科技而言,不斷縮短的APP生命週期將增大公司經營的風險,畢竟APP是否能受到市場接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受歡迎程度也很難預知、差異較大,連帶著也會造成日活、月活數據以及變現收入的波動,同時,開發新應用所需的成本也明顯高於維護一款老應用所需的成本。

面對質疑,赤子城科技在接受《每日財報》採訪表示:公司在前期發展階段,產品推出的速度相對較快,拳頭產品也以工具類產品Solo Launcher、Solo Locker為主。隨著公司的發展、產業鏈條的打通,公司正通過識別優質賽道,不斷拓展產品品類。未來產品會以內容型產品為主,具有高用戶時長、高粘度、高使用頻次的特點。

另外,赤子城科技表示正推行“流量+”戰略,以流量生態為基礎,向垂直細分領域擴展延伸。現階段,公司發力的主要方向是“流量+遊戲”及“流量+社交”。例如,在遊戲領域,公司前期從輕量級遊戲切入,結合市場反饋,增加競技、增值服務內容,使遊戲佈局向中重度產品延伸,公司現也在佈局重度遊戲的研發。

選擇率先發力遊戲及社交領域,在赤子城科技看來,首先是出於戰略發展層面的考慮。遊戲及社交產品是對公司現有產品集群的補充,使公司生態版圖更加完整。同時,遊戲及社交產品的高變現效率可以提升公司流量生態價值,進一步刺激公司營收增長。其次,遊戲及社交領域本身便擁有極大的市場規模,在這兩個領域,公司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接下來,公司對《每日財報》表示將不斷優化現有產品線,將爆款產品做多、做大,使其越來越難被替代和模仿,鞏固自身壁壘。赤子城希望,未來,在全球前二十的產品榜單中,將會持續有公司的產品出現。並表示在成本方面,因前期積累了較豐富的開發經驗,且迭代速度較快,公司中臺系統可以極大降低研發成本,提高代碼的複用率。對於全新產品序列,公司研發會有一定的投入,但也會做好成本的把控。

另外一點受指摘的是研發投入並沒有想象地高。赤子城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60萬元、1150萬元、1750萬元和950萬元,營業收入則分別為1.37億元、1.82億元、2.77億元和1.84億元,佔比低至1.9%、6.3%、6.3%和5.2%。研發團隊共79人,其中負責人工智能引擎SoloAware的僅5人。

8億用戶的存疑和換量合作的模糊性

不管怎樣,赤子城科技最讓人驚訝的地方還是其自稱的近8億用戶,要知道目前國民APP微信的總用戶數才為11.51億。至2019年底,全球人口總數接近77.5億。也就是說,赤子城的用戶超過全球總人口的10%,一個新的全球互聯網巨頭正在冉冉升起?

因此有市場人士稱,赤子城科技號稱的8億用戶,並非一款產品的用戶數,而是多款產品累加的結果。那麼,這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即赤子城科技的用戶數,除去重複用戶後,剩下的用戶又能使多少呢?

所以,與其說赤子城科技在全球擁有接近8億的用戶,倒不如說其矩陣產品在全球下載量接近8億次,這樣的話,想必其含金量將大幅降低。

不過赤字城科技對於這個說法並不認同。赤子城科技表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所有產品的累計下載達9.67億,公司產品分不同集群,其中在集群內部,下載數量已按照Device ID進行去重。

此外,《每日財報》注意到,在APP推廣領域,有一種叫做換量合作的推廣方式被廣泛應用,所謂換量就是合作雙方利用自有流量進行互換,以達到流量增長的效果。雙方無需花費一分錢,就可以讓自身的流量擴大一倍,甚至幾倍。

在仔細觀察後發現,赤子城科技也曾熱衷於換量推廣的玩法。據此前達意隆公佈的重組公告顯示,赤子城科技2016年前三個月的第二大客戶Touchthunder Entertainment Limited同時也是第一大供應商,為公司貢獻了近1616萬元收入的同時,赤子城科技也採購了其價值3305萬元的廣告產品,實際上赤子城科技與其的資金往來是流出1689萬元。

通過換量合作,單純的供應商可以變成公司的重要客戶。基於這樣的邏輯,理論上赤子城科技可以隨意控制自身營收的變化,

赤子城科技招股書中,並沒有否認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況存在,而是將這種情況歸結為廣告主在行業內的正常現象。但這種換量的方式除了能夠讓公司的營收數據更好看外,其實並不會給公司的利潤帶來積極影響。

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赤子城科技來自於重疊客戶及供應商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51.2%、64.3%、64.2%及55.3%;從這些公司採購的金額佔總採購金額的58.1%、65.3%、68.7%及57.4%。

雖然僅通過這些數據,並不能說明赤子城科技的營收中有大量的來自於換量合作,但還是依然值得投資者注意。

對於這種質疑,赤子城科技在此次採訪中也不否認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況存在,坦誠這種情況為廣告行業內的正常現象。

不過,赤子城科技對《每日財報》表示,在2019年公司的收入中,廣告平臺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僅3成。因此這種換量的方式對公司整體的營收數據帶來的影響並不大。2019年,公司程序化廣告業務穩步推進,營收佔廣告平臺總收入的比例從94.1%增至99.9%,Solo Math已基本實現全面程序化。基於程序化技術,公司的廣告平臺可以為廣告主提供更透明、高效的廣告服務,提升變現效率及獲客效率。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