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發佈2018年年報,“流量+科技”構建雙壁壘

4月25日晚,美年健康(SZ,002044)發佈2018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45,845.0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64%;營業利潤129,686.0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78%;利潤總額128,347.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064.8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53%;基本每股收益0.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84%。

太平洋醫藥分析,從公佈的年報來看,美年2018年經營指標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體檢中心規模穩步擴張,服務內涵不斷豐富升級;二是持續提高醫療質量要求,建立體檢新標準;三是構建協同創新模式,佈局智能化醫療領域。

2019年,美年健康還將持續在各健康領域佈局發展醫療AI,公司將設立全資子公司美年健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醫學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超聲人工智能系統、眼底掃描和人工智能分析、腦健康(老年痴呆)預警智能平臺、中醫智能體檢、智能化套餐設計和報告解讀、體檢流程智能優化系統、重大疾病早期篩查技術等,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

據瞭解,作為中國最大的預防醫學龍頭企業,美年健康致力於成為一傢俱備無限可能的品質驅動和數據驅動的健康服務和生命科技公司。一直堅持“做大主業、建立生態、完成閉環”的核心發展戰略。目前,公司旗下擁有“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美兆醫療”、“慈銘奧亞”等多個品牌,全面服務大眾健康,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預防醫學平臺和健康需求入口。

緊抓發展機遇,注重科技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預防為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堅持預防為主,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顯然,預防醫學迎來了黃金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美年健康在佈局全國301個城市、633家醫療及體檢中心之餘,也構建了龐大的健康數據流量和生態平臺影響力,公司與諸多權威學術機構和領先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科技創新。比如與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暨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北京大學醫學部等權威學術機構以及簽署合作協議,依託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和這些機構的學術實力,雙方共同致力於生命科學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國際知名藥企諾華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在眼科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全病程管理與數字化醫療的創新模式,挖掘大數據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中國社科院近日發佈的《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2030年老年人口總消費或將達到18萬億元。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和健康產業的融合也為體檢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將顯著提高現有醫療的效率,緩解旺盛的醫療健康需求與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為優質醫療的供給模式和方法帶來改觀。但醫療AI尚未達到獨立用於臨床診斷及治療的水平,以體檢和健康管理為切入口的預防醫學有望成為AI技術商業應用的突破口。

據瞭解,2018年是美年健康智能化元年,公司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上重點發力,構建了美年AI生態圖譜:以體檢數據結合基因數據,進行智能風險評估;以MRI影像系統,進行腦健康預警篩查;以膠囊機器人系統,進行胃健康AI診斷;以眼底輔助診斷系統,進行糖網篩查;以流量樣本結合基因數據,進行新藥研發;以低劑量螺旋CT,進行肺小結節診斷;以體檢結合智能硬件,進行健康管理方案等等。

此外,美年健康還聯合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佈“中國居民體檢健康指數”。 該指數重點對我國主要種類的慢性病、各省份及城市居民健康水平進行測評,助力實現我國健康生態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據悉,此項目已經於今年3月29日正式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