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前幾天,到西安出差,路上與接站的司機李師傅聊天,閒聊中,問他收入水平怎麼樣?

回答:“連年終獎都算上,每個月也就4K不到。”

問:“夠用嗎?”

回答:“還好,沒有房貸,房子是當年父母給買的。不過十多年了,家裡也沒添置過新傢俱,勉強溫飽吧。”

問:“沒想過離職嗎?外面的公司收入肯定比現在多。”

回答:“「不敢離職,也不能離職」。”

通過聊天,知道了李師傅的一些基本情況,年齡:42歲,國企工作時間:17年,有一個上高中的兒子,父母退休,自部隊轉業後一直給公司領導開車,月薪不足4K,他「不敢離職,也不能離職」。

無獨有偶,去遼寧出差,接站的趙師傅也是月收入4K不到,但他每個月還有2K的貸款,壓力山大。

與他們的聊天讓我感觸頗深,他們的現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中年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正是基於此,他們失去了敢於走出藩籬重新創業的

勇氣,上有老下有小更是使他們沒有了爭勝的底氣,本身離退休只剩幾年增添了過一天算一天的惰氣,顧慮重重也就在所難免了。

“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顧慮一:年齡不佔優勢,競爭力不強,冒然離職有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

《小歡喜》中對中年男人找工作有一句話“上不去下不來。”

人到中年找合適的工作真的很難,突出的表現就是“體力上不去,面子下不來”。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都處於逐漸退化的階段,不管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很難再與年輕人相提並論了。但是在找工作的時候,又不願意將就勉強,尤其是之前有一份很體面或不錯的工作,就更難拉下面子來、放下臉來,這句“體力上不去,面子下不來”,真的說出了中年人再就業艱難的原因。

​​《小歡喜》中的方圓被公司裁了,人到中年卻突然失去工作,努力想找到下一份合適的工作,還要設法相瞞著孩子,不讓其擔心,也面試了好幾份工作,但結果都不理想,在商場中閒坐取暖的時候,巡查保安注意到了他。

方圓說了自己找工作的事情後,保安告訴商場在招保安,方圓聽後當即表現出一種不情願和拒絕的表情。雖然他表面上是以自己身體不行給推脫了,而且嘴上也說著保安是一份挺好的工作,但他的神情表現的是拒絕這一份工作的,中年人再就業真的是很困難。所以一旦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儘管收入較少,畢竟還能過得去,那份堅守就是必然的了。

據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湖南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最新發布覆旦大學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80後超過6成的換工作次數不超過2次,對工作的保守程度簡直可以用忠貞二字來形容。

小結:人到中年再找工作會受到年齡限制、競爭力減弱以及再就業信息的閉塞,使他們不敢於邁出離職這一步,只能安於現狀。

顧慮二:上有老下有小,穩定收入是家庭生活的基礎,離職再就業可能掙得多也可能掙得少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李師傅在公司幹了17年,雖然月工資不足4K,但這一份穩定的收入與完善的醫療保障,讓他的家庭生活得以正常運轉,不能大富大貴,保障吃喝是沒有問題的。

據2013年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局、信息中心《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提供的數據,內資近五成企業年齡在五年以下,企業成立後3—7年為退出市場高發期。

也就是說到社會上再就業不穩定是必然的,可能面臨經常換工作的境地,也許有的公司倒閉了,你並沒有拿到相應的工資,何談家庭穩定收入。

小結:孤獨、痛苦、無奈的負面情緒道出了中年男人的辛酸,擔當、扛著、隱忍都是對中年男人的索取,他們必須挺直腰桿站著,不能病、不能失業,更不敢丟掉穩定了工作。

顧慮三:退休保障是中年人心中的一個痛點,穩定足額繳納與社會企業的低限不穩定形成鮮明的對比

據李師傅講,如果能堅持到正常退休,每個月的退休金可以達到5K以上,比上班拿的還多,而社會上退休的一般也就2K多點,比在目前的企業退休金少得多。

國企及事業單位在“五險兩金”的繳納方面是比較規範的,一般都是足額上限繳納,員工退休後的收入普遍高於自己在社會上繳納的額度。一般而言小公司不給上企業年金,其他的保險也是低限繳納,退休金是比較少的。

小結:退休金是退休生活的保障,一般國企退休後退休金還是有保障的。離職到社會上找工作,就斷了原先繳納的額度,而是按照新就業公司的繳納標準,退休金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李師傅等不能離職也有此原因。

總結:中年男人受年齡、家庭、退休等因素的約束,不能丟失現在的工作,要保持家庭生活的穩定,退休後的保障,才導致了「不敢離職,也不能離職」的境況。

剖析了原因,看到了現實,中年男人應該怎樣尋找出路呢?是甘於現狀到點退休,頤養天年?還是走出桎梏,創造新的生活?下面給出一些建議:

“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01 坐穩現職工作,坦然接受現實,做情緒管理的主人

中年男人苦和累是一種負面情緒的渲染,究其原因還是“懶”字作怪,多年來形成的穩定的工作狀態,不願輕易打破它,那需要勇氣,需要不斷的努力和辛勤的勞作。

① 不要逃避現實帶來的一切

美國著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說:“集中注意力,每一個抉擇都讓你有機會鋪下自己的人生,不斷前進,全速前進吧。”

中年男人最不願做的事情就是打破現在穩定的生活狀態,儘管收入不高,但輕鬆自如,實際上這是逃避,這種逃避會讓人變的消極而無進取之心。

李師傅每天給公司領導開車,自由時間很多,需要用車的時候他才來,平時就在車隊無事待著。他有時也想改變這種狀態,但一想到再就業的艱難,麻煩,也就放棄了,從年輕到中年,一年年下來,錯過了更多的機會,到現在也就認可了。

應對策略:

  • 直接面對:工作輕鬆自由是常態,可支配時間比較充裕,主動承擔臨時性、短途的接送等工作,多勞多得,這也是增加收入的直接方式;也可以多承擔車隊的一些其他工作,獲得表彰,也會在名譽上和獎勵方面有所收穫。當然每個職場人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崗位及團隊工作情況合理增加相應的工作量,不推辭額外工作,以量取勝。
  • 主動出擊:當工作成為了規律,你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長尋找可以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是對技術人員而言的,在社會上攬活是比較普遍的事情,但不能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李師傅而言這種方式不太適合,畢竟領導用車的時間不是固定的,司機還存在一個準時的問題。

小結:逃避不是辦法,只能讓你更加消極,尋找個人的優點,發現突破點,勇往直前。

② 積極規避“心裡斜坡”管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斜坡”指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下產生不同等級的情緒反應時所形成的類似於金字塔狀的心裡斜面。心理斜坡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轉化。

有人叫做“心理擺規律”:這一刻還興奮無比,歡哼小曲,過一會兒心理狀態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怒火中燒,吹鬍子瞪眼。就像一個鐘擺,擺動越強烈地偏往正向的人,心裡朝著“負”向的揮動力越大。

許多中年人因工作生活的不如意,牢騷、壓抑,動不動發脾氣,在單位對同事、在家裡對家人沒好氣,這種喜怒無常、陰晴不定的“情緒短路”現象會讓你做事難以冷靜,往往小事演變成大的衝突。

場景:黃大姐在擦桌子,他叫丈夫幫忙移動一下椅子。丈夫低頭看報紙,紋絲不動。黃大姐火上心頭,把抹布往丈夫頭上一扔。丈夫被突如其來的抹布惹火了,過來一腳踢翻了垃圾桶......。一場毫無由頭的衝突就是中年人情緒控制方面出現了問題。

應對策略:

  • 通過轉移注意力冷卻憤怒的情緒。黃大姐的丈夫可以通過離開現場的方式,比如到外面溜一圈、去洗手間洗個臉等日常簡便易行的方式,轉移注意力,事情過後再理智處理。
  • 適度表達憤怒,宣洩心中的不快。所謂適度表達,也就是選擇恰當的對象,恰如其分的表達你的不良情緒。比如找朋友聊聊天,約人看看電影等等。
  • 換個角度看待問題,以調整心情。真正使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並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看待問題的角度、選擇情緒的能力太糟糕。比如前方堵車,心情肯定不好,要是換一個角度,利用堵車的機會看看路邊的建築及景物等,心情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小結:中年男人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容易激動,要學會情緒管理,做情緒的主人,不能讓情緒牽著鼻子走,否則你的工作生活將會是一團糟。

總結:在沒有能力改變現在工作與生活狀態的階段,中年男人要從內心強大起來,聰明的看問題,用智慧選擇情緒,坦然接受生活賦予的全部,穩中求變,先改變精神狀態。

“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02 摒棄沒計劃的日子,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美國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耐基說:“不為明天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

有人會說:“沒有幾年就退休了,做計劃有什麼用?”持這種觀點的中年人很多,多年的懶散已經磨滅了爭強好勝的志氣,其實什麼時候做事都不晚,晚的是你不去開始謀劃。

要說年齡的問題,褚時健 74歲創業的橙王、黃富財 70歲老中醫下海撈金、宋樞觀 73歲創業、吳勝明 70歲創業身家越千萬等等老人創業的故事,40多歲的中年人不過是年輕人而已。

當然不一定能夠做到象他們那樣輝煌的成功,但一定要行動起來。

應對策略:

① 先從每一天繪製一張工作圖標開始

麥肯錫工作表制度:這些圖標中提供的信息有力地支持了標題、而標題反過來又補充了圖標所描述的內容。這種圖標很神奇,但很簡單,你可以在一張紙上用筆畫,是否美觀、整齊不重要,重要的是記錄下所有工作的事項。

“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從今天開始,把你的待辦事項繪入一張工作圖表中,讓圖表看起來一目瞭然即可。最開始不用講究美觀,而要講究實用。當你逐步熟練了工作圖表的繪製技巧之後,再慢慢提高圖表美觀性,這樣,每當你繪製一張工作圖表,都會有一種成就感。

還是以李師傅為例:他可以繪製這樣的一張圖標,看看每天的時間是怎樣度過的,經過一週或一個月的記錄,給領導開車的時間規律性也就出來了,他可以依據這個規律安排自己的其他事項,只要不耽誤領導用車即可。

小結:麥肯錫表格應用廣泛而簡單,一方面可以督促工作的進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斷的記錄中找到規律性的認識。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

所謂小目標是要切合實際的,中年人定製計劃一定要杜絕“好高騖遠、完全之策”兩大誤區。

好高騖遠就是把目標定得過高,比如我今年就要創業,到年底就要拿到100萬元收益,這樣不切實際的計劃,導致實現不了的挫敗感,也就失去了計劃的執行力。

萬全之策就是把什麼事情都計劃的近乎完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考慮進去,稍不滿意就進行修改,或者不執行計劃也是不可取的。

比如李師傅可以先給自己定一個一年內瞭解司機行業在西安就業的基本情況,可以通過網絡、朋友、同行、招聘信息等分析整理,摸清現狀,看看是否具有再就業的可能性,瞭解全面了再做決定就是理智的。

小結:小目標是針對中年人的實際制定的,要充分考慮自身條件、工作性質、家庭狀況等多方面的原因,小目標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有具體指標的,只要符合實際就是好的。

總結:中年男人制定職業發展規劃不只是侷限於退休前這段時間,要將退休後的情況一併考慮,這樣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緊密結合,更有利於連貫性。

“油膩”中年男人,月收入不足4K,不敢離職,生活有奔頭嗎?

03 做好自我投資,要堅持長久、要有耐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這樣的一個句子:“人生最值得提高的是投資自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堅持:

① 知識投資

無論你曾經學的什麼專業,從事的是什麼工作,現在的你已經進入了事業發展的瓶頸期,對自己的知識投資是多方面的。

網絡知識的學習。看似籠統,比如淘寶、新媒體,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許多人通過網上開店、通過新媒體投稿實現了財務自由,這很符合時間充裕的中年人,可以先摸索學習,熟悉規則,慢慢做下去就會有奇蹟。

有一個網上新媒體人,有上班的任務,但不是很忙,他堅持每天晚上寫文章3點睡覺,早上8點起床,上班路程1小時,到公司開始寫1篇悟空問答,5條微頭條,寫兩篇左右的文章,回家8點吃晚飯,再 寫3篇-4篇文章,現在每個月收入已經上萬元。

新業務技能的學習。比如李師傅開車時間長了,對車的狀況就比較瞭解,可以去學習修車,兼職的司機陪練,等等出路很多。

② 資源投資

也就是人脈投資,比如李師傅給領導開車,他就有交友的優勢,相信有不少人想結交他,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提供便利,結交各路的朋友,形成人脈資源,也會對自己發展提供方便。

③ 可以嘗試小創業

比如擺地攤、開小店,通過這樣的項目,用創業思維去考慮問題,視野開闊了,人生也就豐富了。

④ 健康投資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1,財富、事業、家庭都是“1”之後的“0”,多一個少一個“0”沒有關係,但沒有了“1”,後面再多的“0”都沒有意義。

中年男人怕自己倒下,身上牽掛太多,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加強鍛鍊,有病一定要看醫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擔負起需承擔的責任。

小結:投資自己要有主線,主要方面是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注重軟實力的投資。

最後用《人到中年,不如狗》文章中的一段結尾:中年人的責任和擔當,使你有苦不能說,你得憋著;累了不能歇,你得扛著;想哭不能露,你得藏著。再苦再難也不敢放棄,為了家人,你只有繼續前行,努力拼搏!

最後,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職場同步,多年職場管理及工作經歷,如這篇文章對您有啟發,可以關注我一下,這樣,我們可以相互溝通,彼此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