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曾在小区里亲眼目睹一桩“咬人”事件。

两个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因为都想要同一件玩具,一个小男孩冲着另一个的耳朵就咬了一口,被咬的男孩立刻哭得撕心裂肺,咬人小孩的奶奶一边忙不停鞠躬道歉,一边拎着小男孩暴揍,被打小男孩的脸立马好几个巴掌印。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这下好了,两个孩子都开始嚎啕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被咬男孩的家长又心疼又生气,咬人男孩的家长气愤不已,惭愧不已,不断道歉。

后来,这个小孩的又引发了几起“咬人事件”,据说每次奶奶都是严厉斥责,啪啪扇嘴,孩子果然不敢咬了。奶奶自认为处理得很成功,逢人就炫耀自己育儿有方。

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那个小孩都不再出来玩,后来再见到时,他的眼神明显暗淡了好多,像个小刺猬一样充满戒备,畏畏缩缩不敢说话,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充满活力。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其实类似孩子咬人的问题,是几乎每个带娃的人都遇到的问题。


孩子在1~3岁时会很频繁得咬人,而之后就会逐渐减少,到五岁时会差不多消失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一个“口欲期”的概念,他指出:

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就是口,像吸吮、吃喝、啃咬。口欲期的宝宝,一旦有东西蹭到嘴边,他就会去咬。比如趴在我们肩头时冷不丁咬一下;有时抓着我们的手突然啃起来;还有哺乳时,宝宝咬奶头,疼得妈妈直叫。

孩子就是这样用嘴在探索世界,咬是一种生理反应,从吃手,到啃脚丫,再到逮啥咬啥。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而到了6个月左右,孩子就开始长牙了,长牙会刺激牙龈上的神经末梢,导致孩子“牙痒痒”。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咬人,以缓解不适感。

再大一点,就到了宝宝们的“物权敏感期”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自我意识萌芽,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特别护东西,自己的东西谁都不许碰。如果看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一着急就会一口咬下去。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模仿他人或者在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所以才会咬人。


可是孩子咬人真的就那么不可饶恕,罪大恶极?

除了打嘴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了吗?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宝宝咬人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大人态度越淡定,宝宝继续坏行为的可能性就越低;

大人表现得越暴躁,越有可能刺激到宝宝心中的反叛情绪,反而会刺激同样的行为屡次发生。

大人如果比孩子还着急,因为孩子咬人就动手打孩子,孩子心理有可能就会留下童年阴影,并伴随孩子一生,不可磨灭。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宝宝出现咬人、打人行为,家长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当孩子因委屈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当孩子因生气咬人打人时,说一句:“你很生气对不对?”

当孩子因恐惧咬人打人时,说一句:“别怕,我陪着你。”

当孩子因无助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没事,我来教你。”

当孩子被冷落咬人打人时,说一句:“来,妈妈抱抱。”

……

其实那个爱咬人、打人的小孩,更渴望父母的怀抱和疼爱啊!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对孩子以爱治暴,永远是最管用的。

适当地跟宝宝共情,了解宝宝的心理,真的太重要了!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在安抚宝宝情绪之后,作为父母我们更要学会怎样纠正宝宝咬人&打人的习惯。

↓ ↓ ↓ ↓ ↓

让孩子知道被他咬了会疼

有时孩子会模仿大人咬着玩,这时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注意一下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了,首先自己就不要用“咬”的方式跟孩子亲昵。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如果自家宝宝咬疼了你时,你可以做出夸张而严肃的表情,或者学宝宝一样假装大哭,说:“宝宝咬疼妈妈了,呜呜呜……”,同时表情也要略带痛苦,这样宝宝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咬人”这个行为是不好的,理解这样会“伤害”妈妈,自然而然就不会咬人了。

传授孩子细节性的交际技巧

如果孩子是因护东西或者争东西、和同伴发生矛盾时咬了人,那么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时应该怎么表达,怎么说,比如:

孩子不想跟别人分享玩具时,可以说“不!我想给你玩玩具!”

如果想要别的的玩具时,可以先说“我想玩你的玩具,可以么?” 或者递上自己的玩具“我们交换着玩吧!”

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了,就不会一着急去咬人了。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这些面对孩子咬人的小技巧,大家都记住了么!除此之外,作为父母自身也要常常自我反省!

  • 我是不是对宝宝指责太多了?
    • 我是不是说的太枯燥了,宝宝理解不了?
    • 我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心?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特别是二胎家庭,聪明的父母要懂得“护大”。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很想打人或者咬人,只是用这种行为表达内心的诉求。

    越是得到父母充足关爱的孩子,越是宽容乖巧,言行温柔。

    100个老师,也比不上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3~6岁是孩子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请家长抓好这个时机,为孩子铺好未来的路。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可能作为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不妨换一个角度,李玫瑾教授给出方法是:可以试试用绘本做引导,往往会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绘本带给孩子强烈的代入感,早早的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哪怕是犯错了,也愿意去听家长的“说教”。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孩子打人、咬人,是因为恐惧之下的应急反应,父母别担心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生命起点登上“列车”,因着永远无法解除的血缘关系,而坐在一起,儿女会长大,父母会衰老,做为父母,应尽我们所能,给予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让孩子能够到那更广阔的天空去有所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