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國學大師黃侃說:“中國學問有二類,自物理而來者,盡人可通。自心理而來者,終屬難通。 ” 考古類型學的器物排隊就是基於物質之理的學術方法。它在傢俱流變的梳理中,按照物質形態的發展邏輯,進行合乎器型演化的排列,觀察實實在在的“物理而來者”,很多東西就通了。筆者以此觀察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演變。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演變的基本軌跡如是:

(1)明晚期插肩榫案極其簡潔,側腳明顯,有的作品有壼門式牙板。實例如黃花梨壼門式牙板平頭案(圖1),壼門式牙板極其簡潔,構件上無起線,僅足部兩側有花牙狀雲紋(俗稱“寶劍腿”)裝飾。壼門式牙板和雲紋足部都體現了早期鎪挖工藝。原屬漆木傢俱傳統式樣的寶劍腿下部的多重出牙形態,對於黃花梨這種貴重材料來講,頗為耗費,故在包括本例的早期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上在並未出現。

壼門式牙板券口由來已久,遠至唐宋,在漆木傢俱中的桌案几、椅凳墩中被廣泛使用。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紫檀壼門式平頭案(圖2)範式仍然是壼門式牙板和尖花牙狀雲紋腿,只是足部正面浮雕雲紋出現。鎪挖的花牙狀雲紋裝飾更多,腿足兩側曲線起伏,牙板腿子邊沿起線。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紫檀壼門式平頭案(圖3)形態為壼門式牙板和尖牙狀雲紋腿,腿足上部兩側出現多重出牙曲線。在腿部兩側,如此高的部位上出現出牙雲紋,這是比較晚出的形態,而且前後腿間雙棖偏下,腿正面有兩組浮雕。這些變化的符號表明,此案年代晚於以上各例。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2)最早的插肩榫案子原本沒有牙頭。明末清初乃至更晚,插肩榫案子出現牙頭裝飾,主要是雲紋牙頭。為了更生動的視覺,原本是夾頭榫上的雲紋牙頭移到在插肩榫上,續寫後來的文章。實例如紫檀仰覆雲紋翹頭案(圖5),牙頭和牙板上出現仰俯雲紋,腿足上飾一爐香線腳,均為較晚時間的變化,年代稍晚。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3)至清早期,插肩榫案子裝飾益盛,牙頭仍然是變化的焦點。插肩榫案子牙頭增大變異,還有另外的形式,實例如黃花梨花牙頭翹頭案(圖6)牙頭處以雕卷草紋為主要裝飾,牙板中心的壼門尖和牙頭輪廓有異他者,雖案上但尚未見橫線裝飾,四腿挓度也較大,但牙頭紛繁變異的紋飾和翹頭精緻的圖案表明其年份晚於前幾例案子。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黃花梨如意紋插肩榫平頭案(圖6)腿間抵牙板的羅鍋棖左右雕飾厚實的如意雲紋,裝飾效應是所見的黃花梨插肩榫平頭案中最靚麗者。

在對其他明式傢俱歸納總結後,可知浮雕如意紋在清早期後段出現於硬木傢俱上。這對於理解此平頭案的年代有所幫助。

山東鄒縣明洪武時期魯王朱檀墓出土的紅漆柴木平頭案式樣與此黃花梨平頭案類同。王世襄:《明代式傢俱研究》(圖版卷)中,有“乾隆十年”款識的木胎朱漆平頭畫案也與本例類同。

明洪武朝和清乾隆朝,遙隔幾百年,出現同類造型傢俱,其年代斷判似為謎團。所以,古典傢俱斷代難是一個普遍的感受。但實際上,如果將漆柴木傢俱與硬木傢俱視作一個母文化下的兩個不同的子文化鏈,在這一個理念的指導下,“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將它們的年代特性和器型學特徵各自梳理,這一問題是可以破解的。

柴木傢俱從宋代到清代民國的發展基本面貌風格多樣,各地方差異極強,而從總的軌跡看,又可以分為穩定型和變化型。

紫檀、黃花梨等木材為高檔傢俱之材,具有奢侈品特徵消費於社會上層和財富精英階層,為時尚之屬,款式隨時推演,與年代同進,較多地帶有各時期變化的烙印,並形成自我的文化類型軌道。

明晚期黃花梨繼承了當時柴木的基本式樣,但它有兩項修正:一是由於材質珍貴,黃花梨在對漆木柴木傢俱仿製時,選取的對象多為簡潔款式;二是因為工藝限制,它摒棄漆木柴木傢俱的裝飾紋飾圖案。而且對舊式樣也有揚棄,少見枝枝蔓蔓耗費材料的款式。如“挖缺作”、“寶劍腿”一類的式樣就很少涉足,偶有製作,式樣亦很收斂。

時光延至清早期,裝飾主義波濤洶湧,黃花梨傢俱廣泛吸納各類工藝品上舊有的各類圖案符號,同時對於柴木傢俱原有的紋飾圖案更是拿來襲用。

此平頭案華美的式樣就發生於此。在黃花梨傢俱發展的範疇中觀察此案,可認定其為清早期作品。

安思遠談到此案時雲:“與洪氏所藏該案相似,許多存世的案桌常藉助案腿與牙條的造型,來顯示擬古的韻味。” 這種“擬古式樣”再現於黃花梨傢俱,可視為是匠人對更早時期優美成熟的柴木案的追慕,更是技師在明式傢俱晚期求變尚異的工藝追求中的推陳出新。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清早中期之交,橫向紋飾出現,案子側腳逐漸消失,近於垂直。實例如紫檀回紋平頭案(圖7),特點如下:

(1) 側腳消失,四腿垂直。此案裝飾若干橫線和迴文,側腳顯然不適宜這些紋飾,四腿必須垂直。

常見的早期黃花梨插肩榫案腿足部,多以上下豎向線腳作向主體裝飾,所有線條非為橫向線條,更無回紋。它們配合側腿式,沒有違和感。

(2)雲紋式牙頭在此案上放手一搏,變異得形如建築斗拱結構中弓形的“拱”,支撐牙板。這是雲紋牙頭體量擴大後出現的一個新式樣,也是所見的式樣。插肩榫案子此前未有過此類設計。

(3)足部兩側為內外雙馬蹄和雙層橫向紋飾,尤其是浮雕相背的迴文,接近清中期風格。

(4)前後腿間的拉棖下移,為變異形態,前所未有。

總之,本案表現出明式插肩榫案子走入最後時光的特徵,一切與早期風格相去甚遠。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黃花梨插肩榫條案(圖8)牙頭方正,底端為弧線腿中間,雕有橫平豎直的螭龍柺子紋,腿足垂直。這種圖案形態必須以直腿支持。側腳消失了,它在歷史新時期的審美中,敗給了橫平豎直的的紋飾。這就是插肩榫以及夾頭榫案子側腳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所在。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演變軌跡

  明式傢俱插肩榫案子的發展脈絡,是由光素演化成起線;再為出牙輪廓曲線;再至紋飾雕琢;由無牙頭進步為雲紋牙頭或方牙頭;由側腳變為四足垂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