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再來一瓶”為什麼消失了呢?

90後的童年除了泡泡糖貼紙、四驅賽車、遊戲機……必不可少的也包括再來一瓶!

風靡一時的“再來一瓶”為什麼消失了呢?

2000年代初年康師傅在茶飲料市場並不是絕對的巨頭老大,前面有可口可樂的“原葉茶”產品力非常強悍。百事、匯源、娃哈哈激烈相爭,甚至後期之秀“今麥郎”都躍躍欲試!

康師傅並未走,創新品,鋪下線,合縱連橫等老路,而是攜7億巨量贈飲“再來一瓶”強勢而來!

不得不說,想出這個方法的人確實非常有能力,用最低的成本製造了更大的市場。

“再來一瓶”的出現,讓其它所有促銷方式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僅僅兩個月,康師傅集團就培養出一種市場心理:消費者買瓶裝飲料,沒有“再來一瓶”都是不合理的!幾乎市面上所有的大眾飲料和各種啤酒品牌都使用了這一促銷戰略!

至此,驚濤駭浪的市場全部被拖進“再來一瓶”的泥潭!陷入正面的消耗,當然康師傅先發制人,遙遙領先!

天使的另一面是魔鬼,數十億瓶的戰場小玩家根本承受不起,大企業更是直接陷入產能不足,接連斷貨!這是火爆一時的再來一瓶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出現在市場層層流通中!簡單來說就是有心人發現了“”再來一瓶”的商機,通過內部渠道知道企業促銷信息,再批量定製假瓶蓋子,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經銷商,獲得利潤!

以公牛為例,年初公牛廠商生產1200萬個再來一瓶,而年末確收到了2000萬個再來一瓶!

利潤的極大縮減,促使這一經典模式到了今日銷聲匿跡!

當然了,“再來一瓶”還是我們童年美好回憶之一。在不斷變化的浪潮中,我們唯有保持初心不斷學習,才有可能利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