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信息化時代,文化領域的科技應用日趨常態化,文化公共服務能力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非遺作為近年來倍受重視的保護對象,在數字化保護方面作了重要探索。相關部門從頒佈法律、出臺意見和啟動數字化試點工程等方面,對非遺調查記錄的技術手段和成果提出相關要求,有效推動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

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建立非遺數據庫應有用戶思維,重視用戶體驗。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在數據標準建設、數據庫平臺建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積極展開探索,並取得一定成效,已經在逐步建立和不斷更新著非遺基礎資源的相關數據庫與數字檔案。但關鍵問題在於,從“有資源”到“好用的資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截至目前,鑑於非遺活態傳承和非遺記錄成果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分散管理的實際情況,能夠整合匯聚全國非遺資源的數據庫仍不具備公開提供服務的能力,一些非遺管理、保護、研究部門更多的是基於各自業務重點或研究專長,分散建設和管理其非遺資源。

隨著融媒體平臺的多業態發展,非遺在傳統媒體之外,“走”上舞臺、“走”進屏幕的機會越來越多,非遺相關內容傳播的需求不斷增強,但這並未給非遺基礎資源建設預留出充裕的響應時間,卻從傳播意義上為非遺基礎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倡導非遺數字化保護和基礎資源建設應有用戶思維,重視用戶體驗,應該在非遺數字建檔初期,或保護過程中便考慮到其數字化成果後期傳播利用的可能。

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筆者認為,應針對不同應用對象,對非遺基礎資源進行內容分級,比如,可分為典藏級、瀏覽級和發佈級,根據內容分級做好用戶需求調研,並對數字化成果進行持續優化更新,建設易獲取、易轉化的非遺基礎資源庫。

相關從業者應始終對現代傳媒技術保持清醒的認識。當前,非遺保護工作重傳承、重傳播,特別是藉助傳統節日、節慶和博覽會等活動,大力開展非遺主題展示傳播工作,在傳播隊伍、傳播渠道、傳播品牌活動、傳播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成效。但非遺傳播的核心問題仍然囿於缺少專業的內容生產,相關數字化建檔成果,即便在獲得相關IP權益的前提下,究竟有多少數字資源能夠有效支持傳播,很難有定論。這個問題成為反思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的切入點。

如何從記錄端提前考慮解決後期應用端的問題,以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如何取得較高的傳播效果?顯然,從數字化記錄到數字化傳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如何集聚優質內容的問題上。鑑於此,非遺傳播能力建設的關鍵是,需要從業者始終對現代傳媒技術保持清醒認識,儘可能避免對非遺碎片化和去語境化傳播所造成的信息缺失,並積極參照相關法律法規,解決由於非遺數字化傳播所產生的知識產權及學術倫理等問題。

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在遵循非遺保護相關知識產權及學術倫理的前提下,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實際上是確保非遺在信息化時代的數字生命力。數字化保護工作的一端連接著基礎資源建設的入口,另一端連接著非遺傳播活動的出口。所以說,非遺數字化保護工作成為反觀基礎資源建設和非遺傳播能力建設的一面鏡子。非遺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對基礎資源建設和非遺傳播能力建設的基礎性與持續性意義將愈發凸顯。

因此,激活非遺資源的數字生命力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常態性開設線上線下聯動等活動,打通基礎資源建設的入口和非遺傳播活動的出口,將成為一種有效探索方式。

(文章來自:中國非遺網,作者系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

觀點|連接好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出入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