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大豆基本是作为配角出现,国人或许能好几天不吃豆制品,但是大米、面条等主食却是一天都不能少。然而小编告诉你,大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眼,却是国家严格监管的国库储备粮之一,和其他主粮是同等级别的存在。

试问,为何价格低廉的大豆,何德何能与各类主粮平起平坐?

其实这里头牵扯到一件本世纪初的大事件;一场国家从国际粮商手中,成功保护中国人餐桌的故事。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战争起源:

建国以来,中国传统的大豆产区一直都在东北地区。大豆除了可供食用,还能用于压榨食用油和制作动物饲料。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基本自给自足,甚至有少量出口。

在步入新世纪后,国内大豆自产自足的循环,被人们大幅提升的肉类食品需求打破。高涨的肉类需求推动禽畜业高速扩张,禽畜饲料开始出现缺口。更别说大豆油占据国人食用油中的半壁江山,一时间全国上下奇缺大豆。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晋升大豆纯进口国。

截止到2011年,中国75%的大豆需要进口,同时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从几十年前的不到10kg/年,上升到2011年的60kg/年,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远超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韩国标准37kg/年)。

既然大豆需要进口,到哪里进口?

认准四大国际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奇,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

人们提取们每家企业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四家合称"ABCD粮商"。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在圈外人看来,四大粮商的名头不响,然而圈内人深知道他们的可怕。作为垄断着全世界70%粮食交易量的巨型企业,"ABCD"简洁掌控世界粮食的定价权。

既然中国有高达75%的大豆进口需求,四大粮商自然不会放过这口肥肉,而且他们十分贪心,不但想控制中国大豆原料,还想通过一场"大豆战争"来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市场,把上下游整个供应链掌握在手中。

发动战争的时间点,就在本世纪初。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初战溃败:

早在2001年,四大粮商就开始在全球散播言论,中国对大豆需求十分旺盛,号召各大产粮国都扩种大豆,一时间全球大豆价格飙升,从415炒到1064(单位: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27kg)。

这时候国内农民看见豆价节节攀升,以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大量扩种。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更是被"旺盛需求"四个字刺激到,争先恐后投资增加生产线。

时间来到2004年,四大粮商又传出全球"大豆歉收"消息,中国粮油企业听闻生怕今年国外大豆被抢购一空,连忙组成代表团到美国期货市场高价买入,转基因大豆价格暴涨2倍。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这里为不懂的朋友讲解下,什么是期货?

传统商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称为现货交易。相反,期货就是未来交易。

我们都知道,农业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行业,没人知道今年是丰收还是歉收。

导致一个问题,农产品价格会起伏不定,对买卖双方都有风险,因此期货交易应运而生。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举个例子

一家食用油加工企业,年末需要购置大量豆子,碰巧今年气候多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到时候豆子价格肯定飙升。为了减少成本,企业决定在年初向粮商定下期货合同,也就是未来订单。

咱们来算算成本

年初豆子价格1000元/吨,企业用这个价格向粮商下单。

假设今年坏天气导致歉收,豆子价格大涨到1300元/吨,企业因为年初就定下期货合同,因此可继续用1000元/吨的价格,在粮商那里买豆子,避免增加生产成本。

假设下半年天气风调雨顺,豆子实现产量大丰收,价格从1000元/吨,跌到700元/吨,粮商因为预先和企业签订期货合同,可继续用

1000元/吨价格出售,成功避免亏本。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2004年的中国粮油企业,就是基于以上逻辑,到期货市场买入豆子。

没想到真到成交日期,全球大豆没有歉收,反而是大大的丰收。一时间大豆价格从1060跌到500,拦腰折断一半还多。国内大豆价格同样暴跌,许多种豆农民亏了血本。

更难受的莫过于此前高价买入大豆的加工企业,运大豆的轮船还在海上漂着,价格已经跌去一大半,不得不选择撕毁合约,宁愿支付赔偿金都不能收货,不然亏的更多。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在四大粮商出其不意的伏击战中,国内许多粮油企业损失惨重纷纷倒闭,外资企业乘机低价收购布局,中国的食用油压榨行业完全沦陷。可以说这次大豆战争,中国输得很彻底。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相持阶段:

在中国食用油压榨市场成功被外国资本控制后,外国人第一件做的事,涨价!

从2006年开始,美国大豆从500多一直涨到2008年8月的1654。原料价格的飙升直接加高生产企业的成本,当时国内大豆油价格从5000/吨最高涨到

15000/吨,禽畜饲料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吨,导致面向消费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

2008年的中国,在国际资本的肆意抬价面前,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因为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以小麦、大米、玉米等主粮为主,大豆储备少得可怜,不买全国上下就没有肉吃。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当然,坐以待毙不是我国政府的作风,为了尽可能减少大豆涨价对消费者的影响,2008年3月国家采用行政干预方式下场:

一:限制企业食用油价格的涨幅,规定油品涨价,必须向行政部门递交审批。

二: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国企下场,采用食用油定点供应方式,避免投机商囤积。

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豆油价格从3月4日开始暴跌,短短半个月从15000跌到10000左右,让许多哄抬物价搞囤积的商家血本无归。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豆油生产基地在国内,国家可以行政干预,可大豆原料握在国外粮商手里。国外商人也不含糊,豆油不能炒,那就把禽畜饲料炒到4200/吨,养殖户成本的大幅上升直接推高国内肉类的价格,想必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印象都非常深刻。

总的来说,第二次大豆涨价,中国和国际粮商,算是进入相持阶段,中国还略输一点。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但是,世界总有意外发生。

国外粮商在中国大肆捞钱的时候,没想到后方基本盘,美国金融市场爆炸啦!

战略反攻:

金融危机意味着什么?

意味全球资产都将大幅下跌,其中大豆价格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中国的大豆农民再一次面临血本无亏。这时候国家出手啦,行政部门以略高于农民种植成本的价格,开始大量收归国库。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先说说国内种植条件,你就会了解到国家这一步棋的精妙之处:

还是以东北地区为例,同等大小面积的耕地,一亩主粮地的产量,是一亩大豆地产量的三倍。如果实现大豆自足,这意味着中国每年会出现一亿多吨粮食的缺口,假如说这一亿多吨粮食全靠进口,中国的现状会比印度更惨。

就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而言,目前是不可能让主粮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的。

粮商角度:

作为手握世界大部分粮食交易的跨国企业,只需要控制原材料和生产环节,就算中国人满世界跑,最后都得乖乖回来买我的大豆。

国家角度:

既然从国际商人手中买粮是躲不开的事情,那么要做得事情,就是尽量压价,避免多花钱。

前面已经说啦,农产品靠天吃饭,价格欺负不定,因此国家就靠一个字,囤!

在大豆价格下跌时,就大批量采购囤积国库。等产品价格上涨时,就放开国库抛售稳定物价,国内的粮油企业自然会抛弃国际粮商的高价豆子,转而从国库买入,成功倒逼国际粮商降价,然后继续进货填补国库。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可以说从08年以后,中国大豆虽然进口量逐年增长,但国内大豆的价格始终保持稳定,甚至有小道消息说,国内大豆储备粮甚至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耗量,这种情况谁敢炒豆子,就等着爆仓。

此外,政府用略高于市场价格向农民收购粮食,无论从经济还是民生来说,都非常值得。

第一:从自己人手里买,比国际粮商的货便宜很多,减少财政支出。

第二:保证国内农民正常就业,钱终究在国内流通,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不会被别人卡脖子,维持社会运行稳定。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第二战场:

下面要谈的就是重点,06年~08年,中国和国外资本除了在大豆领域产生多次交锋,在主粮上更是打的要死要活。其中空方是中国政府,多方是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小投机商。在维持两年的对战过程中,中国空方大胜,多方全面崩盘。

2005年底开始,国际粮价就开始上涨。理由很简单,国外资本家的拿手好戏,持续不断散播"全球粮食紧张"谣言。按照当时统计数据,估计全球也就千把万人口的粮食缺口,中国每人一天少吃一口饭,这口粮都省出来了。问题是恐慌情绪,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打消,于是粮食抢购大战开始啦。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既然粮食不够,那就涨价,谁有钱就卖给谁。比如市场有100个人,某种原因让市场只剩下99个人的粮食,那就一起竞价吧,吃饱的机会价高者得。在市场哄抬的前提下,粮食价格没有上限,一直到最后有人因为买不起饿死,才会恢复供求平衡。

05年12月-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从300涨到1330(单位:蒲式耳/美分),足足涨了3.4倍;国际玉米价格从185涨到758,涨了3.2倍。仅仅因为千万人的粮食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0.2%,粮食价格就翻了好几倍,这就是群体恐慌情绪的恐怖,没有人想饿肚子。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当然,上述话语小编都是用国际价格来标注,那么同期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呢?

小麦从1400涨到2000,涨幅0.7倍;玉米从1200涨到1800,涨幅0.7倍。可以说和国外粮价波动相比,称得上"风平浪静"。

然而平静海面下,是中国政府与国内外资本对抗的暗流涌动。初期粮商们同样在国内炒作粮食不足,借机哄抬物价。而政府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从那些经常被媒体批评为管理落后,蛀虫频生、跟不上时代的国家粮库中,把堆积如山的粮食抛售到市场中。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中国刚开始拋粮的时候,比较谨慎,开始是半个月一抛,到后来每周一抛,后期是完全放开手脚,一两天就抛一次。当时好多先期打算囤积储备粮的人都傻啦,再吃下去就不是投机商啦,是成为一名真正的粮商,愚蠢程度堪比炒房炒成房东。这时候政府放出风声,说国库储备粮足足有1亿吨,够全国人民吃上一年。

没有人知道中国的储备粮到底有多少,不过所有人都相信,如果继续吃下中国政府抛售的储备粮,迟早会爆仓,于是多方开始全面崩盘。碰巧粮价见顶和金融危机爆发在08年7月重合,世界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暴跌,至此中国政府大胜。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试问:

为何在此次新冠肺炎面前,欧美国家宛如纸老虎一戳就破,唯独中国展现出坚韧不拔的信念?

答案:

所有一切归功于粮食的自给自足。

中国有句老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千万人的粮食缺口,就导致国际粮价涨了3倍多,倘若中国主粮也要进口,那恐怕就不是3倍多,可能10倍、20倍都不止。

中国如今的粮食政策很简单。

主粮基本靠国内农民解决,哪怕价格再高,只要你敢种,政府就敢收。其他经济作物,作为04年吃过大亏的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大豆、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经济作物的储备,并扶持国企进入消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同时,中国也在维持国际粮价的稳定,让外国农民愿意种植中国需要的农产品,避免他们觉得没钱赚,而减少种植,那时国际粮商又能炒作一波"全球粮食紧张"。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或许各位觉得08年的粮食大战,从现在看来十分遥远。但是请记住,国外资本家从来没放弃过吞食中国粮食市场的念头,从最近微博炒作"国内缺粮"话题的热度就能明白,敌人从来没有远去,一直都在这里。幸好国内有关部门,直接用各类真实数据怼了回去,把试图妖言惑众的买办们给狠狠压了下去。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国家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餐桌?回顾本世纪初惊心动魄的大豆战争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才刚刚过去,就有如此多妖魔鬼怪冒头。看来祖国丰厚的粮食储备还是有缺点,那就是让某些人吃太饱啦,以至于脑子开始动歪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