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3月30日,有媒體報道稱,市民小王在“智聯招聘”上看到一個兼職,“對方表示是類似於刷單那樣的工作,但沒有明確說。”

在對方一步步的“引導”下,小王先後5次向對方提供的鏈接打款,共刷掉自己賬戶中8萬多元,期間支付寶客服還曾電話提醒她,其可能是遇到了詐騙。

目前,警方已立案調查,並提醒:所有涉及招聘“刷單”的都是詐騙,一律不要相信。

小王的遭遇並不是偶然事件,《證券日報》記者搜索“智聯招聘 刷單”,出現了眾多被騙的案例。


隱藏在兼職外衣下的騙局


記者從搜索到的信息可以發現,刷單事件早在2016年就已經出現了,但騙子們至今仍活躍在各大招聘平臺上。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2020年3月13日,據蘭州晨報報道,疫情防控期間宅在家的蘭州市民李女士因閒來無事,便順手點了一下“智聯招聘”電子郵件,發現這是一封招聘兼職人員的郵件信息。

郵件稱:“親,方便幫我店鋪商品寫評論嗎?給你20元—30元/單,輕鬆就能日入200元—300元。操作簡單,時間自由,多勞多得”。李女士動心了。於是她加了這封郵件提供的QQ號開始“工作”。

李女士說,她的“工作”是從這家店鋪網購商品,即電商業內行話“刷單”,每筆單金額8000元。然後店鋪商家將這筆金額再返還給李女士,這樣做可以讓商家制造交易量大的假象。“我第一筆刷了8000元,商家守信用給我返了8000,我便信以為真。於是又連續刷了4單,向商家支付3.2萬元。沒想到這次商家再也沒有給我返現。我被騙走3.2萬元。”李女士發現被騙後,立即向派出所報了案。

事實上,不僅僅是智聯招聘,記者搜索“前程無憂 刷單”,也有被騙的用戶在網上尋求解決辦法。比如以下這位: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除了前程無憂,針對獵聘網也有類似投訴。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被騙的求職者提出質疑:這些招聘網站,需不需要對其平臺上的信息負責?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針對這一問題,其中一條回答是:“他們只提供信息並不審核信息的真實性,畢竟是廣告性質的平臺”。

記者3月30日多次撥打智聯招聘電話,但無人接聽,通過智聯客服公眾號輸入“網上顯示的打字錄入的兼職靠譜嗎?”客服自動回覆:若用人單位存在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發佈虛假招聘廣告,以擔保或者其他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財物(如辦卡費、押金、培訓費),扣押或以保管為名索要身份證、畢業證及其他證件等行為,均屬違法,請您提高警惕並注意保護個人信息!

獵聘相關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獵聘上沒有刷單這種職位,我們後臺有很嚴格的審核規則。”那如果刷單只是隱藏在兼職中,平臺是否很難審核到呢?上述人士對此並未作出回應。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網絡兼職,一定要擦亮眼睛,平時多關注各類網絡詐騙的案例,避免上當受騙。購物平臺刷單一般是由賣家付款,請人完成整個網購流程,然後支付佣金,需要自己墊付的千萬要謹慎,而且虛擬物品一經發貨是不能退款的,還有先交會費然後刷單的,十有八九也是騙子”。


求職者的用戶體驗基本被忽視


老牌招聘平臺正在面臨增長瓶頸,疫情則像一個放大鏡。

3月17日,前程無憂公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2019全年的業績。2019年Q4,前程無憂營收11.36億元,同比增長僅1.35%。而2019年Q1至Q3,前程無憂營收分別為9.12億元、9.64億元、9.8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40%、7.60%、3.59%。


也就是說,2019年四個季度內,前程無憂營收增速持續下滑。2019年Q4,前程無憂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為2.495億元,增速同比下滑達70.86%。

前程無憂CEO甄榮輝稱,受疫情影響,前程無憂預計2020年Q1的總收入在7.25億元-7.75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的9.12億元下降15%-20%。

獵聘的財報顯示,2019年營收15.13億元,同比增長23.5%。但2月份,有網友爆料稱,“獵聘裁掉了一批員工,給兩週的時間找工作,但沒有任何補償。此外,獵聘要求填報員工在家辦公申請,在家辦公期間工資按照每月基本工資的80%發放。釘釘需要及時回覆,每天工作10小時,10點要進行視頻會議”。

公開資料顯示,獵聘靠職位發佈、簡歷下載、僱主廣告、不同週期的套餐等賺錢,這與傳統的招聘網站並無本質區別。而在針對求職者收費上,獵聘的簡歷置頂、群發簡歷、主動聯繫獵頭和HR等的方式,與傳統招聘網站也大同小異。

一直以來,傳統招聘網站的服務廣受詬病。因為主要收入來自於企業付費(展示廣告、發佈職位、下載簡歷),求職者的用戶體驗基本被忽視。其中,虛假信息氾濫成為各大招聘平臺的第一大“硬傷”,因為招聘網站是中介性質,既服務於應聘者,也服務於企業。因此,招聘網站不能只看商業效益,一味追求用戶數量的多、覆蓋崗位的廣,還應重視服務質量的高、用戶體驗的好。平臺應該對招聘信息進行審核,確保信息真實有效。

除了虛假信息,個人信息安全難保障是招聘平臺的第二大“硬傷”。

2019年7月份,一起由“智聯招聘”員工參與、致使16萬餘份個人簡歷外流並在淘寶銷售的案件,引起了新一輪“信息安全”大討論。

智聯招聘當時發佈聲明回應稱,2018年6月,此案最早由智聯招聘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淘寶網絡上有售賣簡歷的行為,並於第一時間報案,積極協助公安機關進行調查。2018年8月,智聯招聘上海分公司銷售人員盧某和王某被公安機關帶走。

值得注意的是,智聯招聘報案的原因,並不是“售賣簡歷”,而是“私下售賣簡歷”。也就是說,求職者的簡歷不被員工私下賣掉,也早晚會被公司賣掉,求職者信息依然存在被洩露的風險。

當下,正是“金三銀四”黃金求職季,希望求職者們擦亮眼睛,不要迷路。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無一倖免,求職者被騙誰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