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鬼子來了》是姜文根據山東作家尤鳳祥的小說《生存》改編而成的,描述的是膠南農民抗日的故事。姜文在拍了《陽剛燦爛的日子》之後整整籌備了七年,在2000年上映的。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初就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就是不符合我們一貫對抗日那段歷史的描繪,甚至非常的具有顛覆性。也因此,廣電總局一度勒令姜文做出修改,但姜文這個人可倔的很,根本聽不進去,還帶著電影去了戛納,並拿到了評審團大獎,但是回國之後電影直接被禁,不能夠上映,姜文也付出了代價,5年之內不能拍電影。代價可以說是非常巨大,但是姜文的心血沒有白白的犧牲,18年後,這部電影也拿到了它應有的評價,完全不同於其他抗日神劇的歷史觀,表現出的是一個真實的可能被我們所遺忘的一段讓人們所無法接受的歷史的寫照。

《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電影中的矛盾是在那個“我”將日本俘虜和翻譯官丟到馬大三家開始的,在村民得知情況後開始激化,然後從每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上開始反應當時中國人的特徵。村長看似的保全大局,但實際上有所保留,瘋爸說要掐死埋了,沒人理他,其他的村民們各自在思慮著自己的利益,看起來是在激烈的討論,實際上是在找個理由自我保護,最後鍋還是推給了馬大三來背。當然,馬大三也把自己的一些私事說成了全村的事,利用背鍋這事換來了村民的同情和幫助。他考慮過很多方式來解決兩個俘虜的問題,想殺卻不敢殺,想去請所謂的劊子手,結果發現只是一場鬧劇,後邊鋌而走險想用俘虜換糧食,換來的確實整個村子的悲劇。最後,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馬大三衝進了俘虜營,諷刺的是最終死在了被國民黨長官安排的日本人殺掉。當頭顱落地的時候他才發現,他所看不懂的不是這場戰爭,而是被戰爭所改變的人們的人性。

《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這部電影最大的爭議,就是姜文在拍電影的時候給了日本人正常的視角,不再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也不是被八路軍蹂躪的可憐鬼,也是因為戰爭妻離子散,同樣痛恨著戰爭的普通人,也因此,《鬼子來了》在日本屢獲好評,而在國內引來的確實一片罵聲和電影被封禁。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姜文曾說道他拍這部電影的動機:他在中戲讀書的時候會遇到一些日本的留學生,接觸過後會發現他們也只是普通的民眾,交往起來也很友好,那麼這些普通的民眾怎麼就在戰爭中拿起了槍,做出了這麼些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姜文做這部電影的初衷還是想警示國人,我們首先要正式自身的劣根,然後識別對方的虛偽,這樣之後我們才能做到進步。現在的抗日神劇,我甚至都搞不清那些編劇的想法,虛偽到不敢正視那段歷史,那麼何談進步。有些別有用心的日本人都會拿著這些抗日神劇去教育自己的子孫後代,看看我們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屈辱,遭受的打擊,配合著日本被篡改扭曲的教科書,讓他們從小就接收到了虛假的歷史教育。

《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鬼子來了》在拍攝中一共用了48萬卷膠片,超出了百分之30的預算,影片在前邊一直用的是黑白攝影,也是影射了前邊的虛假,和最後真實的反差,表面上是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實際上表現出的是戰爭中被扭曲的人性。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拍出了自己的成長的夢,那麼這部《鬼子來了》則是表達出了他對中國歷史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擔心。

《鬼子來了》:姜文的巔峰之作,一部偉大的電影!

到底中國還有多少馬大三,只能被逼到最後一刻,才懂得拿起刀呢?到了最後一刻,還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