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了哪些書突然覺得很受啟發?

想遇見陌生的風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一個人一生多讀點書,肯定是益處多多。

要說覺得讀了哪些書很受啟發的話,我覺得當屬《辯證唯物主義》、《論語》、《唐詩宋詞》了。

讀《辯證唯物主義》可以使我們明白事物發展規律與變化,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提高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遇到事情和處理事情再也不會衝動。

而《論語》則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開闊視野,明辯是非,對我們日後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學會從多角度去看問題。

然而《唐詩宋詞》卻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和欣賞能水平。我從小就喜歡詩詞,其中佳句讀起來就是一種享受,使我知道多讀詩詞的好處。

讀書,就要讀好書,讀好書可以使我們明理,可以對我們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

我也很好奇哦,你們也喜歡讀那些好書呢?歡迎評論區言。





藍袍愛詩哥


推一本昨天剛看完的書:《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


找到這本書的起因,是因為最近想對印象筆記裡的內容做一次梳理。

用慣了雲信息存儲工具的同學可能跟我有同樣的困擾,就是:

資料啊文獻啊信息啊蒐集來一大堆,但還是覺得不夠用;還因為內容實在是太多,反而會把真正有用的東西埋沒到如山一樣的數據流裡。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因為信息的容易獲取而受益。

某種程度上,我們反而受困於目前這種可以便捷獲取信息的狀態。

一種東西,越是容易獲得,就越不會珍惜;很容易就找到了某個資料,看一眼,ok,保存到自己的雲筆記裡,然後就忘掉了。

到用的時候,卻也不記得自己曾經見過,自然也用不上了。

蒐集了資料,卻用不上;其實就等於,之前蒐集資料所耗費的精力,其實是無用功。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在信息氾濫的海洋裡迷失?

作者介紹了一個自己堅持使用了十幾年的方法:一個筆記本,記全部。

(我私自給他取了個名字叫:“一本流”。。。我覺得還挺酷的。。。)


這本書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亮點1:

與其他大多數介紹“如何整理信息”的書相比,這本書介紹的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即:拋開那些麻煩的分類啊、索引、增刪改查,而是提倡“極簡”——最有效的方法藏在最簡單的行為裡;

亮點2:

教你在信息氾濫的世界裡,有效整理信息,並化為己用,使用信息進行“知識生產”,將信息變現;

亮點3:

除了介紹新穎的“一本流”之外,作者還分享了一些跟創意和靈感有關的工作方法,非常實用。

一個筆記本真的可以有效的蒐集信息,整理信息,並且真正用到工作中嗎?

  • 一元化;

  • 時序化;

  • 索引化。


一元化的意思,正如字面意思:一個筆記本,記全部。

只要是你想記下來的,全都記到一個本子上。可以手寫,可以剪報,可以粘貼…… 什麼形式都可以,只要是你想留下的記憶,那麼對你來說一定是重要的。

時序化的意思,就是:記筆記的時候,按照時間順序,添加日期,方便日後使用;

索引化的意思,就是:你記了很多本筆記,以後想找資料的時候怎麼辦?不能一本本翻吧?一個方法就是,事先在本子上標註這個筆記本所記錄內容的時間區間。所謂索引,並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尋找信息的線索。

以上,就是作者介紹的“一個筆記本記全部”的信息整理方法。

看似簡單的方法,卻蘊含著相當有深度的工作哲理。


作者說:

很多讀者,看了自己介紹的方法之後,也馬上購置了筆記本,躍躍欲試,準備做記錄。但是呢,真到要動筆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想法好像沒啥價值,熱情冷卻,就不想記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只要有寫日記、做筆記經驗的人都知道,自己現在的很多靈感,都是通過看以往筆記時產生的。

為什麼?

因為寫在書上或者網絡上的內容,只要一查就能知道,並不新鮮;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體驗,對自己來說,卻是獨一無二的。而這個體驗的記錄,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某種程度上,這是你活過的證明。

而且,養成做筆記,或者是寫日記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漸漸培養自己思考的習慣。你會從一開始單純的記錄,到後面會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怎樣做才能更好”,這就是一個人變的有深度的開始。

“判斷筆記本上內容的價值,並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未來的自己。但你不知道未來的你會變成什麼樣,所以你現在也無從判定自己寫的東西是否有價值。總之,先記下來再說。”


除了這些,作者還分享了一些關於“如何催生創作靈感”、“如何整理採訪信息”等方面的知識,總體來說這本書好讀、有用、實用性強,看完就能操作的那種,可以推薦一下~


吉姆妮成長日記


首先我說一下,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工具書。看完電子書之後,果斷的買了紙質版。在文案方面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我本人是外貿公司員工,在這個自媒體流行的時代,我想把自己很多的想法分享給別人,所以找了很多關於運營,關於文案方面的書籍。目前這類書數量不多,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但看到這本書時,我真的非常驚喜,覺得意外收穫了一本寶藏書籍,分享給了好多朋友。

我並不瞭解休格曼這個作者,但是這本書就像他寫的廣告,牽引著你一步一步的往下讀,雖然是工具書但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整本書就是教你怎樣寫出銷售文案,從標題,副標題,文章第一句話都有詳細的說明。也有很多他本人寫的廣告例子,實戰性非常強。另外,他也寫了消費者的一些心理狀態,一個廣告,內容的體現也要顧及到消費者的心理。非常的有哲學性。

總之,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好書了,非常適合我這樣的“社畜”。



空瓶Note


《易經的智慧》

之前對易經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算命的,八卦嘛,陰陽啊神神秘秘的。這個應該挺難的,算了,就咱這水平能力,又不算卦,看它做什麼…這裡為自己當初的無知汗顏…

起初瞭解《易》,是通過頭條上的推送視頻:一個小老頭,長的挺慈眉善目的,說話嘛很風趣,又講的特別好,很是在理。仔細想想還挺對。一下子對了脾胃,從此入了易門。這個令人尊敬的老頭就是,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隨沒有謀面,借頭條平臺,亦是造化中的緣會。老師於18年11月西去,以為深追思念。

在網上有老師的系列視頻,也有套裝書籍《易經的智慧》,值得推薦給每一個有緣人。

書我還沒讀完,老師的系列視頻看了很多。以一種全新,更貼切的說是更合理的角度看待問題,和事物發展。“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相對的是不可分割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是會變動的。亦一亦二,一分為二,二合為一。一陽一陰就叫做仁,就叫做中。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寫的可能有些零散,但這作為中國文化的根基,是成系統體系的。

《易經》能算卦嗎?答案是肯定的,能。但說《易經》是算卦的書,只是得了皮毛,而失了體骨血肉。從伏羲一畫開天,到文王羑里演化八八六十四卦,到孔子為《易》作十翼。貫穿華夏七千多年的存在。絕不是簡簡單單的算命書。這是先輩們感悟人生,觀察宇宙萬物所得的真理,是遺留給我們的瑰寶。不瞭解,不代表不偉大。《易》揭露宇宙奧秘,啟迪人生智慧。群經之母,就有了中華文明的璀璨和不朽。

就像通往羅馬的路很多,曾老師以現代人的角度去解讀。為我們揭示出一條通往《易經》的道路。你走到了,進門了,門內的世界,就得靠個人的機緣,和感悟了。

這裡我推薦曾仕強著《易經的智慧》。


稼潤國學


《道德經》

句句精華,字字珠璣。真正的一字千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講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德經》以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講究“道法自然”。順應“天之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道是“德”的延伸,“德”是“道”的基礎。

老子主張純樸,無私,清淨,淡泊,不爭等高尚的德行,已達到內心虛無,無慾無求,“夫唯不爭,故無尤”所以沒有得失和怨咎。

《道德經》雖然描述的是不可描述的“道”但它也是在宏觀上,倫理上,政治上,儘可能描述,闡明,雖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老子還是想方設法的告訴你,何為“道”,何有“德”。順應自然,天之道。





羽化成仙子呀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平凡的世界》

主人公孫少平和孫少安的經歷,提高了的我認知,它們那麼努力,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可最後雖然生活有所改善,可是卻依舊很平凡。哥哥孫少安很早就退學回家掙錢,供弟弟孫少安上學,孫少安喜歡的人卻不是他的妻子,而孫少安喜歡的人卻因救災而失去了生命。生活總是這樣陰差陽錯的,無法預料下一步是什麼,但依然要奮鬥。孫少平在失去自己心愛的女孩後,在煤礦又繼續奮鬥,或許奮鬥更能讓他減少對田曉霞的想念。揮灑了無數的汗水,可是為什麼依舊平凡,這是我之前所想不通的,難道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嗎?不是堅持下去就能勝利嗎?不是心腸好的人就會有好報嗎?這兩兄弟這麼辛苦,最後又換來了什麼?

其實這才是生活,這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這又回到了我們常常聽到的這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不一定成功!努力是肯定的,奮鬥永遠是對的,或許最後獲得的結果與付出不成比例,但是最後至少你可以拍拍胸口說,我曾經追求過、奮鬥過、拼搏過,我沒有什麼遺憾的,人生一夢,不過彈指剎那,也許疼痛更能讓我們記住這一生,至少也比那些不敢於最求夢想的人強無數倍。我最近看到這麼一句話,很多人都其實都弄錯了,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而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接力賽,一代接著一代。想想還蠻有道理的,而我們更是不能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對榮華富貴的追求,我們要加速快跑,超越對手,沒超越也沒關係,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更快的把接力棒傳到下一位選手,萬一下一代就是位跑步天才呢?

人生本來就是平凡,但我們要平凡而不平庸!





小凡帝


偶爾的機遇,在圖書館看了小橋老樹的《候衛東官場筆記》,沒想到對我這個以前曾在體制內有過經歷的人震撼很大,波瀾起伏的情節和主人公的獨到思維及行事風格,使我幾天時間把十幾部全部讀完。

主人公候衛東從一個跳票選舉的鄉鎮幹部,經過一路官場上的風風雨雨,最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廳級幹部,這個路程,確實讓我看到了官場上無論語言、行事、上下級交往等等的尺寸把握和對各種形勢出現時的有效掌控。雖然這是官場小說,但人物的路徑無論對做生意或其它事業都能提供很好的行事思路。


三月風箏


如此發呆發愣,便有點奢侈。譬如潔癖,圖書館借閱的書喜歡紙頁平整,罕有汙跡。鹿金、吳勞翻譯的艾·巴·辛格的《盧布林的魔術師》,大概寥落在圖書館飄忽塵埃的書架上,顯然除了我之外,閱讀者少之又少。黴味簇新,有誰還會捧著沾滿文字堆積的書,去尋找世界為數不多答案的煩惱呢?

辛格是美國猶太裔作家,出生於沙皇俄國佔領時期的波蘭,後來諾貝爾文學家授獎詞這樣評價辛格,“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既紮根于波蘭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有時候,地區抑或民族的不幸,孕育了文學的深邃以及諸多延展性,直到德軍佔領華沙前夕,辛格才離開波蘭移民美國。若是說在之後的美國職業經歷成全了他,不如說早期故土屢屢被外族蹂躪淪陷的記憶,使他在民族文化的流淌中化蛹為蝶。

人生諸多的悲欣交集,像意外一樣難以預料,獨立思索惟其難矣,這就是本來預知結果的一日三餐的庸俗,非要把它說出來,瞬間食之無味了。《盧布林的魔術師》的男主雅夏,儘管為此憂心忡忡,“還是無法擺脫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菩提惡之花


《周易》易經這本書讓我很有啟發



黃理彪


《任憑這空虛沸騰》王小立

海上有許多漂流瓶,基本大部分的瓶子裡面都會有信件或是小標籤,或者是人們做好的甜點,可是有一個瓶子裡面只有海水。這個瓶子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去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承載著什麼歷史使命。

有一天大海乾涸了,這些瓶子全部都出現在了荒漠之上,一群旅客中有一個孩子即將脫水而失去生命,在這關鍵時刻,人們發現了這個裝有海水的瓶子,可是海水不能喝,於是這群人中的智者想了一個辦法,他們生了火,將瓶子烤乾,於是蒸發出了淡水,挽救了那個孩子的生命,而那個漂流瓶中卻只剩下了鹽。

向晴就是這個漂流瓶,她一直覺得自己不被人需要,因此通過遊戲和談戀愛來打發時光,當她在一個社團中突然說出一個好主意而引發熱鬧討論時,她既惶恐又興奮,既想逃離,又戀戀不捨。她這麼一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卻獨獨發現自己愛上了一個人,即使這個人身患癌症,即使這個人需要截肢,但她還是不想放棄。

藉著幫這個男生接近喜歡的人的由頭,她以為能夠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可是最後,選擇了成全。她就是那個漂流瓶用淡水拯救了別人,最後自己只剩了鹽分。可是曾經沸騰過的那些情感會永遠記得吧,只要記在心裡,永遠都不會孤獨。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愛。這本書在我迷茫的時候讓我醍醐灌頂,鍾情於一件事情,一個人,未必會獲得回報,但是鍾情的目的只在於自己的鐘情而已,不是要那件事情那個人的回應。

只要那些沸騰過的情感一直存在,就不會孤獨,不會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