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

中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

中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211,985,新时代双一流工程高校

以“实干争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学府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撬动教育的颠覆性变革,建设一流教育学科,华东师范大学重点推进这两大研究院

4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建设一流教育学科专题会。会上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和“智能教育国际研究院”的建设。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国家高等教育新一轮布局“双一流工程A类”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①教育学

②生态学

③统计学

【学科评估】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教育学、世界史被评定为A+;

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统计学、软件工程被评定为A;

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被评定为A-。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5个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主要院系】

3个学部;29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2个管理型学院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撬动教育的颠覆性变革,引领未来”,是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国际研究院”的使命。4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建设一流教育学科专题会。会上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和“智能教育国际研究院”的建设。

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指出,“智能教育国际研究院”,将着眼于自适应智能教育、全球化线上线下融合(OMO)教育、智能教育与脑科学、智能教育智库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对于“智能教育国际研究院”的建设,校长钱旭红强调,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核心仍然是人。大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教书育人,而是全面育人。他认为,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更集中、更具体的总体形象,除“问题引导创新”和“学科引导创新”外,还可以增加“理念引导创新”、“颠覆性的技术和工具”。问题创新带来局部优化,理念创新带来全局优化,希望华东师大未来的科学研究在国家现有的发展方案中都能够有所跨越,实现更多的理论创新。

“教育+” 传统优势学科焕发蓬勃发展新态势

会上,发展规划部部长杨蓉从成绩、对比和思考三方面作了教育学科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教育学科是学校最具传统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之一,近年来以创新研究引领教育变革,以“教育+”提升科研社会服务能级,发展势头迅猛。

比如,华东师大教育学科在全国教科规划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立项数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近4年,SSCI发文量增长5倍,CSSCI发文量快速增长6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提交专报或咨询报告百余份,其中70份获国家及教育部、上海市采纳,并得到相关领导批示;华东师大教育学科着力构建中国教育话语、传播中国教育经验,创刊国内首份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生命·实践”学派研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了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跨学科(STEM)创新实验室、课程及测评,OECD社会与情感研究中国中心和亚太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联系中心等众多综合多元平台;基于“双优先”的教育现代化中国模式、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机制研究持续引领教育创新发展。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学科虽是华东师大的传统优势学科,但近五年来呈现出了年轻蓬勃、快速发展的态势。她表示,袁振国主任代表教育学部作的报告蕴含着大学学科建设与办学的先进思想,这些新思想也凝聚了教育学科相关专家的智慧。她指出,职能部门要积极思考如何为包括教育学科在内的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服务与支持。

梅兵表示,报告中提出的诸多新理念、新规划都值得会后进一步思考和打磨,谋定而后动,只有将一切先进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才能最终实现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喜讯: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高校官网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2019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和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审核

这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已经拥有完整的学位点体系,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对学院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华东师大法学学科具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2月,学校积极响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大力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撤系建院,成立法学院,由著名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志铭担任名誉院长。

撤系建院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教师41名,包括教授14名(含紫江青年学者),副教授21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富有潜力的教研团队。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学院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2014年设立法律硕士点,2016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法社会学、法政治学等方向招收博士生,2020年获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恪守“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院训,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原则,致力于培养“有关怀、识时务、讲方法”的卓越法治人才。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及公检法、律所、西门子等大型公司企业签约共建,学生团队获得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大赛总决赛亚军(2017)、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国内赛特等奖(2017)、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冠军(2018)、“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2019)、第十七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二等奖(2019)、上海市首届法律案例分析大赛一等奖(2019)等殊荣。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滑动查看更多

学院科研实力突出,自2016年建院以来在CSSCI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法学16种核心期刊(CLSCI)发文排名在全国法科院校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第26、24、22位,跻身全国前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等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创办《师大法学》刊物,构筑“师大法学讲座”、“师大法学论坛”、“师大法学沙龙”等一系列学术交流平台,出版“师大法学文库”和“师大法学讲义”等文丛,扩大了师大法学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滑动查看更多

学院学科布局完整,在理论法学、宪法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社会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主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布局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法学、企业合规等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加强与法治实务部门对接,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化治理需求。学院获批全国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海市人大共建全国首支基层立法联系点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设立首家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组织出版全国第一本企业合规教材,率先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数研究”,为上海市人大、上海市税务局、闵行区政府、北京市税务局、重庆市等单位提供智力支持。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新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引领教育变革,重点推进两大研究院


滑动查看更多

乘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师大法学正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加快建设法学一流学科,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