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今天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被称为“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全球约有5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国患者占世界近一半。在中国,每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帕金森病人,并且预计每年新增病患10万人。这些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身体的震颤麻痹导致多动或运动不协调,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案例】今年52岁的姚先生患帕金森病已有18年了。“自从得了病,一直都处于肢体震颤僵直,行动迟缓的状态,生活特别不方便,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股骨颈骨折只能躺床上,也没办法做康复训练,帕金森病就更严重了,”姚先生无奈的说,本来打算过完年看病,结果刚好碰上了疫情,手术一下推到三月份了。“姚先生是3月上旬过来的,来的时候患者的双脚后跟都没办法着地,严重影响了生活,在排除了他及家属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后,我们安排其住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王学廉介绍,后来,通过各项检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我们为其实施了双侧可充电脑起搏器手术。这几天,经过开机调试后,患者的震颤症状完全消失,僵直与运动迟缓的症状也明显改善了,之后经脑起搏器的不断刺激与参数调整,姚先生的帕金森病症状还会再不断好转,最大限度接近正常人。

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等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症状

像姚先生这样的患者,我们接触了很多,从临床上来看,帕金森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其起病隐袭、病程迁延、症状复杂、呈渐进性。王学廉介绍,作为一种终身疾病,帕金森病症状繁多,不仅有“抖、僵、慢、走不稳”等运动症状,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可能失去工作能力,更甚者会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负担。

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杀虫剂、除草剂、长期接触重金属也可能引发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从临床来看,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能参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王学廉表示,该病多在60岁以上发病,并且发病率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衰老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主要因素;大约有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但遗传因素并不大;杀虫剂、除草剂、长期接触重金属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

药物、外科手术、康复锻炼可治疗帕金森病

目前对于帕金森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和康复锻炼三个方面。王学廉表示: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则是在帕金森病程中特定的时间窗对药物治疗重要、有效的补充。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脑起搏器手术(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重视,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帕金森病需要早期‘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服药,也需要适时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手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症状波动,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王学廉提醒,“在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中,一定要全面评估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状态等,明确临床诊断,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再进行精准的手术、精确的调控,才可能保证手术效果。”

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加强脑力活动、预防老年病、远离有毒物品 可预防帕金森病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没有确切的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能会减少帕金森病的发生。王学廉建议:首先要防治脑动脉硬化,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其次,远离有毒物品,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另外,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可以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最后,适量的绿茶和咖啡对预防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益处。

你还认为,帕金森病仅仅“抖、僵、慢、走不稳”吗?

据了解,唐都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10月成立“帕金森病”专科病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999年在立体定向毁损手术的基础上,唐都神外开展了第一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并获得成功,至今已有20年多历史,共完成了数千例手术,为诸多功能性脑疾病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并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学廉教授共完成了十余例脑起搏器手术,其中姚先生是首例患者。除了日常门诊、手术、科研工作,王学廉教授还对患者进行4场线上科普教育,对基层医生进行3场线上教学,内容涵盖帕金森病的内外科治疗与全程管理、康复训练教学、衣食住行注意事项等等,广受患者与医生好评。

华商报记者 孟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