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進入7月,國內兩大涼茶巨頭加多寶和王老吉再次燃起戰火!

7月1日,加多寶發佈公告稱,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就加多寶與廣藥集團"王老吉"商標侵權糾紛案裁定。裁定書認定,一審判決採信的證據在內容與形式上均存在重大缺陷,不能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決定撤銷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粵高法民三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併發回重審。

今天,王老吉也發出公告,稱該案件將發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審,但這不意味著最終的判決,"我們將配合廣藥集團做好該案件重審的各項工作。"

從2000年開始,涼茶王老吉開始走紅全國,成為國民飲料的代表。但是,從加多寶所屬的香港鴻道集團從廣藥集團那裡獲取了"王老吉"商標10年使用權開始,加多寶和王老吉之間開始了相愛相殺的20年。

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涼茶,加多寶還是王老吉?

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恩怨來源已久,這裡就不得不提"王老吉"的由來。王老吉的創始人叫王澤邦,廣東人,生活在清朝年間。王澤邦研製了治暑熱瘴癘的亦藥亦茶的飲料,因為王澤邦小名阿吉,年老了就被人稱為老吉,"王老吉"的名號由此而來,后王澤邦家族中的後人接力經營,直到這個涼茶配方被廣藥集團收歸。

"王老吉"這款飲料在廣東地區一直存在,但不溫不火。這時,加多寶集團董事長陳鴻道認為,王老吉未打開廣闊市場,是因為營銷策略不妥當。2000年,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簽訂商標使用許可主合同,商標租期從2000年至2010年5月。鴻道集團在得到授權後開始在市場上大展拳腳,廣告遍地開花。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廣告語為國人熟知,也徹底完成了王老吉涼茶從保健食品到功能性飲料的定位轉換。

在08年的汶川地震,鴻道集團下的王老吉向災區捐出了高達1億的救災款,企業也順勢推出營銷口號"要捐就捐一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鴻道集團的王老吉這一品牌被市場估值達1080億。

這邊鴻道集團王老吉成為國民飲料,另一邊,依照當年的授權合同,廣藥集團每年從鴻道集團拿到的授權費只有500萬元。為了穩定大好的局勢,鴻道集團董事長在2001年至2003年之間三次向廣藥集團前總經理李益民行賄300萬港元,與廣藥集團簽訂《關於"王老吉"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補充協議》等協議,將商標使用期限延至2020年。

2005年,廣藥集團前總經理李益民東窗事發,這300萬的賄款也被曝光。廣藥集團開始與陳鴻道交涉,認為補充協議"賤租",涉嫌國有資產流失。2010年8月,廣藥集團發律師函表示,前總經理李益民因受賄簽署的補充協議無效。從此,加多寶和王老吉由此開始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

訴訟過程中,加多寶開始連失多場官司,"王老吉"的商標被剝奪,改為"加多寶",紅罐包裝被剝奪,開始轉向金罐包裝,期間加多寶所屬的鴻道集團還多次被判處賠償廣藥集團幾十億的賠償金。

痛失王老吉已成定局,加多寶開始去"王老吉化",並大量資金進行廣告營銷:"全國領先的紅罐涼茶現在改名加多寶","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而王老吉則在一場場勝訴中丟了信譽,有網友表示:眼看著加多寶把"王老吉"的品牌做起來,現在卻轉頭一刀!

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雙雄爭霸:藥企紛紛擁抱涼茶

在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名譽商標爭奪下,涼茶因為開始成為繼牛奶、果汁、碳酸汽水後的有一種新的國民飲料,國內的涼茶市場也開始走向火熱。

有數據顯示,2009-2015年之間,國內涼茶市場保持了16%-18%的高增長,其中藥企成為加入涼茶市場爭奪戰的主力軍。藥企的加入離不開廣藥集團上市公司白雲山公佈的"王老吉"銷售數據火熱:2015年年報顯示,以王老吉涼茶飲料為主的大健康收入為近78億元,增速達9.48%。而按照2015年王老吉多份公開資料顯示,按快消口徑涼茶飲料銷量已突破200億元,同時完成在大型商超、批發小店、餐飲渠道及互聯網電商的鋪貨。

涼茶行業的飛速發展,讓部分藥廠看到新的增長空間。據不完全統計,除廣藥外,在2010—2015年間,前後共約20家藥廠涉足涼茶領域,但因為加多寶和王老吉對市場的把控,市場佔有率並不高,例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同仁堂涼茶"、上市公司人福醫藥推出的三清花涼茶、香雪製藥的上清飲、太極藥業的太極涼茶、瑞年國際的順牌涼茶、貴州百靈的火透……

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事實上,由於在原料儲備、生產技術及產品質量管控方面,藥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尤其在廣藥集團王老吉龐大利潤的刺激下,不少藥企更是對涼茶淘金熱信心滿滿。

但就目前來看,目前藥企經營的涼茶飲料情況基本不盡人意。對此,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表示,在王老吉與加多寶形成"寡頭效應"的局面下,涼茶飲料市場基本"一片死海",對後入市者而言,賺錢機會寥寥。

相比早期火熱的涼茶市場,到2016年後,我國涼茶行業已經進入緩慢發展的成熟階段,市場規模增速下降至個位數。2017年,我國涼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78億元,較去年增長了9.1%。未來隨著重點地區滲透率不斷飽和、各涼茶品牌取消產品低價策略,預計市場規模將繼續維持低速擴張狀態,行業間的洗牌也大致結束。

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包括香雪製藥的上清飲涼茶、太極集團的太極涼茶、貴州百靈的火透等一些非知名品牌已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同是藥企,為何後入場的藥企涼茶品牌難以為繼呢?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指出,經營者需要打破"用做藥的思維來做涼茶飲料"的思維。"在鋪貨渠道上,部分藥企會把涼茶飲料鋪到藥店去,但藥店的核心價值是給消費者提供治病功能,而不是像商超一樣提供快消品消費的功能;而在經營上,藥企雖然聘請快消品專業人士進行經營,但是企業對涼茶飲料採取業務性管理模式,決策、鋪貨推廣及產品培育等仍是以做藥的人為主,聘請的快消專家幾無話語權,而且進入涼茶飲料領域的前三年,藥企要做好'砸錢'和'虧錢'的準備。"

同時,史立臣還直言,部分藥企生產的涼茶飲料產品口感往往較差,有的"甚至和藥湯沒多少差別",消費者"喝飲料並不是為了治病,而是滿足自己的口感"。因此,他認為藥企想在涼茶飲料市場做出成績,必須在渠道管控、口味以及管理模式上作出與快消品公司相近的轉變。

目前,國內涼茶品牌已經大幅縮減,市場呈現出加多寶和王老吉二分天下的局面。以2016年為例,加多寶和王老吉的涼茶市場份額分別為52.6%和42.4%,二者合計市場份額佔比高達95%。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二者在價格戰上同樣肆虐,2015-2017年加多寶定價50-55元/箱,王老吉定價45-50元/箱,價格下降了15-25%左右。此外,針對餐飲渠道,雙方投入可能達到十箱送五箱甚至七箱的力度,按照這樣的價格估算,雙方早已處於虧損狀態。除了價格戰,雙方在廣告營銷方面同樣毫不手軟,加多寶連續3年以6000萬、2億、2.5億拿下"中國好聲音"的冠名權,王老吉也斥巨資贊助了多臺的綜藝節目。廣告營銷費用的激增,大大壓縮了彼此的利潤空間。

加多寶、王老吉的商標之爭,到底誰是白眼狼?

目前的涼茶市場已經被加多寶和王老吉瓜分殆盡,從2014年開始,涼茶雙雄陸續開展了全球市場的佈局。

去年加多寶陸續在海外建廠並投產,馬來西亞是首個海外生產基地,隨後加多寶又和泰國合作方簽約建設第二個海外生產基地,瞄準東盟地區6億人口的廣大市場。加多寶更是與中糧包裝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公司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強做大涼茶產業,把加多寶打造成民族品牌標杆。

而王老吉也同樣將出海作為長遠規劃來佈局,從大健康的角度,將目標放至全球華人市場,通過合資、獨資或兼併的方式實現本地化產、供、銷一體化,成為健康飲品市場跨國企業。

加多寶和王老吉在涼茶市場上幾經摩擦,多次訴訟,而現在又再次碰撞,這次最高院對之前審判的發回重審,有律師表示"大概率會重判",所以曠日持久的官司下又會是兩家涼茶企業的你爭我奪,對此,鏈合財經也將持續關注案件的最新進展,為大家帶來最近的判決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