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寶,下一個健力寶?

加多寶,下一個健力寶?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勳

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商標大戰,沉寂一時後再度熱絡起來。

2014年5月廣藥向廣東高院提起民事訴訟,稱2010年5月2日始至2012年5月19日期間,自己的“王老吉”註冊商標被加多寶侵犯並蒙受經濟損失29億元,要求對方賠償,成為了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大的侵權索賠案件。

日前此案有了結果,廣東高院判決加多寶集團賠償廣藥集團相關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4.41億元。加多寶表示不服,將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圍繞王老吉紅罐涼茶的商標訴訟案,廣藥這一次又佔了上風。但在不少人眼中,它的勝利並不光彩。

王老吉成立於清道光8年(1828年),創始人是被道光皇帝封為太醫院院令的廣東鶴山人王澤邦,他在廣州開了間涼茶店,並以自己的乳名“阿吉”將其命名為“王老吉”。自那以後,雖然時局動盪但王老吉涼茶的生意卻越做越火,甚至把分店開到了香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中王老吉一分為二,內地部分被“公私合營”收歸國有,輾轉反側劃歸到今天的廣州藥業旗下;香港部分則由王氏後人繼續經營,

而且他們握有正宗王老吉涼茶的祖傳配方

分家後的王老吉在中港兩地的表現始終差強人意。讓它重新煥發光彩的,是東莞商人陳鴻道。

上世紀90年代,內地經濟開始顯露巨大潛力,消費市場日漸蓬勃,陳鴻道從中看出了大商機,決心在內地重新打響“王老吉”這個牌子。

他先是獲得了香港王氏後人的信任,拿到了正宗王老吉涼茶的祖傳配方,後又決定跟握有內地商標權的羊城藥業合作,讓其授權自己使用“王老吉”商標。

1997年2月,陳鴻道的鴻道集團與羊城藥業簽訂了商標許可合同,期限到2010年5月。合同規定,香港鴻道自當年取得獨家使用“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使用權。隨即鴻道成立加多寶公司負責王老吉在內地的生產和經營。2002年和2003年,雙方又分別簽訂補充協議,將合作期延至2020年。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陳鴻道手裡,紅罐王老吉火得一塌糊塗,真正成了“下金蛋的雞”。

最初幾年,王老吉涼茶還無法走出廣東、浙南,銷售業績連續數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2002年,加多寶對“王老吉”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紅罐王老吉是在“飲料”行業中競爭,獨特的價值在於“喝紅罐王老吉能預防上火”。此後幾年間,加多寶集團投資十多億元,強化廣告宣傳,擴建生產基地,拓寬銷售渠道,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更是讓紅罐王老吉火遍全國。

2007年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的總銷量突破50億元人民幣,2011年達到160億,全線超過可口可樂,名副其實成為中國飲料第一品牌。2012年,王老吉甚至被某機構評出了1080億的品牌價值。

對加多寶紅罐王老吉的熱賣,心裡最不是滋味的並非競爭對手,而是羊城藥業及其母公司廣藥集團。在它們看來,當初“王老吉”這個牌子在自己手裡分文不值,能夠靠出租商標每年獲得500多萬收入,已經是天上掉餡餅。哪成想加多寶的王老吉讓陳鴻道做得風生水起每年銷售上百億,自己豈不是吃了大虧。

紅了眼的廣藥集團想收回“王老吉”。很快,一個案子給了它這個機會。

2004年,原廣藥集團總經理李益民因涉嫌多宗受賄案被捕,陳鴻道牽涉其中。

加多寶,下一個健力寶?

據案情披露,2000年,陳鴻道曾先後三次向李行賄,共計300萬港元。在李收到這300萬不久,鴻道集團便與羊城藥業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將王老吉商標許可期限延長至2020年。陳鴻道自己也曾供認,行賄是為了以低廉價格延長商標的使用時間。

雖然兩份商標許可期限延長協議是經過廣藥集團董事會集體表決通過的,但為了收回“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廣藥宣稱補充協議無效,商標租賃期限應在2010年5月到期

2011年4月,廣藥集團提出仲裁請求,自此雙方開始了漫長的商標訴訟大戰。

2012年7月北京市一中院最終裁定,2020年到期的合約被廢止,加多寶禁用王老吉商標,加多寶隨後將產品更名“加多寶涼茶”。其後,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先後判決加多寶需撤回“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 “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 “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等宣傳語,並道歉、賠錢。

2014年,廣東高院一審判決:紅罐涼茶裝潢所有權歸王老吉所有,加多寶不得再使用紅罐包裝。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推翻了廣東高院的判決,認為加多寶和廣州藥業對“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可共同享有其包裝裝潢的權益。

加多寶,下一個健力寶?

判決一出,一直敗多勝少的加多寶表示衷心感謝法院作出公平公正的終審裁決,一向滔滔不絕的廣藥只回應了四個字:尊重結果。

到今天,加多寶與廣藥的訴訟戰打了足足6年,從商標使用權到包裝再到廣告語,雙方對簿公堂高達20多次,涉及金額超過50億元。訴訟更是讓加多寶元氣大傷——重新換商標、換品牌包裝、鉅額賠款、經營不善、減產裁員、高管離職……甚至在2016年放棄了持續4年的《中國好聲音》冠名。

數據顯示,加多寶的銷售額在2015–2017年的3年間從250億元一路跌到了150億元。業內稱,加多寶從1995年推出涼茶至今的盈利,基本用在了與王老吉的鬥爭上。

打官司敗多勝少,資金鍊不斷吃緊,加多寶不得不尋找外援。2017年8月,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包裝宣佈入股加多寶,持有清遠加多寶30.58%的股份。

接下加多寶這個“燙手山芋”,中糧有自己的盤算。清遠加多寶是加多寶工廠中唯一專業負責濃縮汁生產的工廠,雖然中糧只是收購了清遠加多寶廠的30%股份,卻相當於握住了加多寶的命脈。相比起加多寶近200億的市值,中糧這20億元花得不虧。

更有市場人士指出,當時加多寶的資金壓力已經很大了,欠下了中糧包裝不少貨款,與其說是入股,還不如說是賣身。

耐人尋味的是,中糧入股加多寶6天后,在與王老吉的對簿公堂中輸掉22次的加多寶,馬上迎來“共享紅罐”的判決。

不過,加多寶與中糧的“蜜月期”並未持續很久。2018年7月6日,因協議遲遲未能履行,中糧包裝公開宣佈,要對加多寶等相關公司提出仲裁申請。有業內人士表示,加多寶可能是覺得此前與中糧簽訂的條件不合適,擔心被對方逐步滲透甚至徹底“中糧化”。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度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顯示,加多寶涼茶佔據了52.6%的市場份額,兩年內下滑近10%。而廣藥則宣稱王老吉市場佔比達七成,已是“中國涼茶領軍者”。

加多寶與王老吉,誰是真正的涼茶領導者,已經並不重要。更多人想問的是,當初陳鴻道在拿到王老吉的祖傳配方後,如果選擇自己創立一個品牌,而不是租用“王老吉”的商標,它會是怎樣的命運?與中糧鬧掰後,在廣藥和中糧的夾擊下,加多寶會不會成為另一個最終消失的健力寶?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