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前天,《都挺好》大结局了。

作天作地的“Soda强”彻底转性,不再给儿女找麻烦,终于变成了女儿明玉心中理想的父亲形象。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他叫上家人当面“立遗嘱”,说出女儿明玉从小到大受的委屈最多这句话。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一改吝啬本性,将盘子里的牛排放到明玉碗里,劝女儿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喝太多酒。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和赵美兰达成和解,在妻子坟前坦然说出自己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事实,下楼梯时不再愁眉苦脸,而是像孩子一样蹦跳踩水。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更戳泪点的是,一向懦弱无能的他居然记着给女儿买习题册的事情。

大年三十的晚上跑书店为女儿挑选习题册,买到后抱在怀里如获至宝,习题册被撕烂时焦急和欲哭无泪的情绪溢于言表。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他跺脚,他抓狂,他啜泣,他无奈。

一边是泣不成声的明玉,一边是愁容满面的苏大强。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四十多集后,他终于变成了一个普通父亲该有的样子。

但说出那句“你见过我女儿嘛?我女儿明玉,十五岁,有这么高了”的他,却几乎已忘掉了所有。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

正如姚晨在微博所说,“苏大强在失忆后才找回了父爱,而明玉终于释放出的爱,却再也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就像我们真实的人生,经常和爱与和解擦肩而过,而很少真正得到它们。“

“面对命运的无奈,我们只能笑笑说:都挺好。”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家男人被强行洗白?结局大团圆太俗套?

别急,细心编剧早有伏笔

剧集结束的时候,微博热搜榜上出现了热门话题“为苏大强流泪大赛”,网友们反复咀嚼几个“名场面”,哀嚎一片。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不可否认,在倪大红老师和姚晨的精湛演技下,俩人的对手戏火花四射,感染力极强,生生把万千观众逼出了眼泪。

苏大强阅尽千帆,历经沧桑,把所有事都忘了,唯独那份对女儿的歉疚没忘;而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苏明玉放下一切,渴望承接父亲的爱以弥补自己内心的伤痕时,却再也得不到回应。

尽管剧集完美结束,但仍然有不少观众对“治愈性”风格颇有微词,甚至表示剧组强行“洗白”了苏家三父子,罔顾bug众多、前后不一的“事实”,虎头蛇尾草草结束。

那么,苏大强真的被“强行洗白”了吗?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依我看,并不尽然。

相反,苏大强后期的转变剧集早有伏笔,前后呼应相得益彰,足见编剧不俗的功力。

与苏母不同,苏大强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关心爱护这个小女儿。

苏母给两个儿子夹鸡腿时,苏大强偷偷给明玉夹,后经女儿白眼一瞥,又灰溜溜地放了回去,最后自己也没吃过一口。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明玉深夜苦读时,苏大强会为其整理好床铺,催促其尽快睡觉。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明玉宣布自己想要冲刺清华时,苏大强听闻,连说了三个好,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骄傲与开心。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明玉与家里闹了矛盾,苏大强当中间人给女儿生活费时,说“我们都挺想你的”。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作为一个“非典型性”父亲,苏大强或许并不像常见的父亲一样顶天立地,为儿女撑起一把保护伞,但按照之前的剧情看,苏大强还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着孩子,特别是不受苏母待见的明玉。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何况,通过旁人的口吻以及明玉在母亲去世后对苏大强的明显关心也能看出,苏大强对这个女儿一直还是不错的。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但后期的他,怎么就开始作天作地,变成“没皮没脸为非作歹”狂野男孩的呢?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这个分界线就是苏母赵美兰的去世。

剧中,苏明成和苏明哲不止一次地说过,自苏母去世后,苏大强整个都变了一个人,“以前从来不这样啊”。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除了让自己俯首帖耳的“枷锁”解除,苏大强性格中的各个侧面和特点得以释放外等原因,剧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信号,即苏大强所得的阿尔兹海默症

作为起病缓慢的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的第一阶段往往持续一至三年,记忆力方面不会有明显的衰退迹象,但病人的判断力会持续下降,也容易有多疑、急躁、情感淡漠等症状,这正同苏大强的“性格大变”不谋而合。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因为阿尔兹海默症的第二阶段往往持续2-10年,且病人记忆力会产生较严重受损的情况。按照时间来看,我们不妨大胆估计下,苏大强或许受苏母去世的刺激,剧集开始不久就已经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只不过,得病初期,记忆力衰退的迹象不明显,只是性格方面同以往截然不同,故苏家子女会发现父亲开始“作天作地”,性格行为越来越像小孩子。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而苏大强后期不断回忆起往事,对没给明玉买练习册的事情耿耿于怀,也证明了阿尔兹海默症“越早的埋在心里的事情记得越清楚,近期的反而记不清”的特点。

就连这一点,编剧其实也埋下了不少伏笔。

剧中,明玉小时候不断强调着自己中考时想买一本复习资料妈妈都不给买的委屈。每次说时,苏大强都在场。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说的时候,她还提及了苏大强私藏奖金被苏母发现,罚其下跪的事。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这正同苏大强后来到处找不到自己藏在眼镜盒里的“私房钱”前后呼应,也为其藏私房钱的原因揭了密。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自始至终,苏大强一直以为自己的私房钱还没被妻子发现,心心念念地想把自己攒了半年的钱给小女儿买习题册。

这些细节,都可以在苏大强的言行举止中看出来。只不过,苏家子女和观众们都并未能细心发现。

此外,剧中苏明成与明玉的和解也并非发生在突然之间。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尽管曾经叫嚣着自己妹妹是“灯塔水母”,但历经被骗钱被离婚被失业等各种劫难后,苏明成已在私下同明玉见面的场合中不断表露出自己的悔意和对妹妹的善意。

苏家联手击退贪婪的舅舅一家时,苏明成在大哥说需要感谢明玉时,嘴上别别扭扭,脸上却已经笑开了花。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而明玉,也在共进退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而后明玉帮明成找工作,大哥设宴,两人碰杯,也是关系逐渐回暖的重要标志。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因此,苏明成向苏明玉致歉,苏大强为苏明玉买习题册,苏明玉与家人、与自身最终和解,这些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编剧和导演悉心埋了许多“彩蛋”一一铺垫而来的。

就连被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也非并无殊色,大有深意。

书中原定的结尾是,“亲情捡不回来了,大家就淡淡如水地交往吧”。无恨亦无爱,苏明玉认为,自己“跟石天冬幸福就行了”。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而电视剧中的结尾则更符合整部剧的主题:放过自己,才能真正做到都挺好。

有人说,有钱了才是苏明玉,没钱了就是樊胜美。这句话实不敢苟同。

诚然,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孩子,或多或少性格和日后的行为习惯中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缺乏爱与安全感更是会让孩子在面对亲密关系和建立社会关系时感到如履薄冰,倍感艰难。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但无论将来的路如何,有钱抑或没钱,在缺憾已经造成的情况下,对于自己最好的结局便是勇敢走出阴霾,同自己进行和解。而非自怨自艾,一直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剧中明玉一直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哪怕表面冷若冰霜,但一经苏家出事便总是马不停蹄地第一时间赶到。本质上,她内心一直觉得自己是苏家人。

剧终时父亲反常的行为终于让她意识到,苏大强自始至终其实都有在关心和疼爱着自己,甚至于对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数十年都难以忘怀时,她选择了拥抱亲情,陪伴父亲。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哪怕面对已经不在人世、生前曾经百般漠视和刁难自己的母亲,她也能释怀了。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与石天冬之间一段成熟而健康的恋爱关系给予了她爱人的能力,而陪伴父亲时,父亲对自己流露的爱让她勇敢迈出了和解的重要一步。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在这个过程中,她没有像以前一样躲避,而是主动选择完善了自身的人格,从而让自己不再背负过去的沉重阴影,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这不仅是对于明玉最好的结局,也是诸多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专业心理咨询师提到,面对原生家庭的不幸时,可采用重新塑造依恋关系和重新定义原生家庭两种方式来降低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从而于精神层面上独立于原生家庭,获得抚慰乃至重生。

如果能够改变对方,那就努力改变。如果不能,想方法降低负面影响,改变自己。

正如导演简川訸所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是一生都很难改变的。要正确面对过去的积怨,不能回避,更不能躲避。希望能够引导观众释怀,放下。”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选角精准、有的放矢、内容为王

看正午阳光的王者之路

《都挺好》结束的第二天,大家都觉得无所适从。

以后再也看不到苏大强了,这下闹剧荒了。接下来看什么呢?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这一瞬间,这部每日上数次热搜、全网数十亿讨论量的2019开年第一爆剧,威力才真正“彰显”出来。

细想一下,《都挺好》可并非第一部同时引爆热度和话题度的影视作品。由其背后出品方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几乎个个必火。

从2014年起的《琅琊榜》、2015年的《伪装者》《欢乐颂》、去年的《知否》《大江大河》,再到今年的《都挺好》,无一例外都是被冠以“良心剧”称谓的口碑佳作。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尽管题材不一,演员阵容有所变动,但孔笙、李雪、简川訸、张开宙等名字始终出现在正午出品的电视剧中导演一栏,而正午阳光也始终以高质量剧作、选角毒辣的精准判断力闻名于世。

2011年,孔笙、李雪、孙墨龙三位“山影系”导演出走、另立门户成立正午阳光。

2014年山影总经理侯鸿亮在公司上市前辞职,带领策划、制作等一众人马加入正午。

自此,正午阳光这个国内电视剧“扛把子”的形象初露真容。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在正午为数不长的数年发展中,它稳准狠地做对了几件事:选角精准,有的放矢和内容为王。

倪大红、胡歌、姚晨、刘涛、郭京飞、王凯、万茜等这些同正午有过合作的演员,均不属于所谓的“顶级流量”,但他们无论是在电影、话剧还是其他领域,均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演技实力强劲。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除却这些中生代戏骨,正午阳光还大胆启用了董子健、彭昱畅等演艺资历较浅的“新演员”,并为其量身定制了十分适合的角色。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不迷信流量,只依靠演员自身的好演技,再加上正午对其自身特质和潜力的深入挖掘,由此塑造出的这些活灵活现的角色,观众想不爱上都难。

更重要的是,正午阳光始终把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当做首要目标,时刻谨记“内容为王”的原则。

细细看下来就能发现,在正午阳光近年来制作出品的影视剧中,侯鸿亮团队一直同兰晓龙、赵东苓、海晏、阿耐、王三毛等知名编剧保持着默契的合作关系。在维持旧班底的同时,还大胆采用了有实力的新编剧,以适应各类题材的需要。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有了好的编剧才能有好内容,有了扎实的好内容才能真正吸引观众。

正午当然懂这个道理。

为了保证精力的集中和良性的内容驱动,正午还在2017年9月砍掉了艺人经济业务,进行了业务板块的大调整,以力求有的放矢地发展公司业务,集中力量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与此同时,尽管苏州志厚、华人文化等竞相入股,但被资本力量裹挟的正午明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空间和路线,并未随大流地做不擅长之事,而是紧密贴合时代需求和热门议题,不断创作出能引起观众共鸣、引发观众思考的热门大剧。

懂分寸,知进退,目标明确,知人善任,这样的正午阳光,想不成功都难。

2019年,《都挺好》的成功为影视剧市场带来了信心。

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千千万万的影视从业者:真正用心做内容的人,总不会被岁月辜负。

苏大强不在的第三天,想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