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塞情而復性,則聖可期


憨山大師:塞情而復性,則聖可期


示袁公寥

佛言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傳曰:人可以為堯舜。由是而知靈覺之性,物之本也,人莫不具。竊觀古今生人,豪傑不少,而聖賢不概見者,何哉。蓋以習染之偏,隨情逐逐而不返也。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苟能自求知,則聖不難矣。故曰自知者明,以不自知,故迷日厚而心日昏。苟有豪傑之士,塞情而復性,則聖可期,而事業當垂不朽矣。

佛之十戒,孔之四毋,禪之一心,皆復性之要。有志之士,可不勉哉。袁子道生,今素亮者,往通問予於曹溪,知為上根利器。及予過匡山,生遠候予,見其所賦,骨奇性敏,但習重而氣高,故但任習而不見性。苟能奮力遠情復性,則不驕不背,不逆寡,不雄成,則器廣而不溢,志堅而不移,心冷氣消,則可坐進此道矣。聖賢可期,況事功乎。老人愛之,示究心之法,大似圯上之敝履耳。因字之曰公寥,冀其日淡於爽口也。

選自《憨山老人夢遊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