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一代清學大師,而且以美學見長,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他不僅是一代清學大師,而且以美學見長,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中國是藝術大國,歷史悠久,門類繁多。藝術理論和鑑賞方面也有深厚的歷史資源。由於儒家思想的長期統治,從事藝術工作和藝術鑑賞長期被視為“小道”、“末技”,因此,美學思想長期發展不起來,不繫統,只是散見於各種筆記、文集之中。稍有規模化的著作如《文心雕龍》、《詩品》等也僅限於士大夫階層的受眾群體。中國的美學思想發展到清代,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富有開創性的人物——劉熙載,他以清學大家的身份彰顯了一代學人在審美方面的獨特視角。被後世研究者讚譽為“東方黑格爾”。

劉熙載,字融齋,江蘇興化人。早年孤貧,篤行力學。其父是位修行和學問很高的隱士,曾品鑑自己的兒子,“此子學問當以悟入。”所以,劉熙載到晚年自號寤崖子。

劉熙載這個人性格很好,“為人內清介而外和易,讀書睹指識微,約言孱守。”考中進士後,被授予編修的職位。命直上書房。與大學士倭仁共事,論學則有異同。“倭仁宗程、朱,熙載則兼取陸、王,以慎獨主敬為宗,而不喜學蔀通辨以下掊擊已甚之談。”有次偶然被咸豐帝詢問為何氣質如此之好?劉熙載回答說,讀書養氣所致。咸豐帝大為歎服,親自題寫了“性靜清逸”四個大字賜給他。

他不僅是一代清學大師,而且以美學見長,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劉熙載在做官期間,各方面表現突出,考評優等。但他“不樂為吏”。請假客山東,授徒自給。不久,湖北巡撫胡林翼延主持江漢書院,上疏舉薦他“貞介絕俗,學冠時人。”於是,劉熙載又被召用,督學廣東。但他在公務期間,依然寒素如常,到退休之時,所有的僅僅是打著補丁的被子和幾箱書籍而已。

劉熙載去官後,主講上海龍門書院歷時14年。“與諸生講習,終日不倦。每日必一一問其所讀何書,所學何事,講去其非而趨於是。丙夜,或周視齋舍,察諸生在否。”時人譽之為“以正學教弟子,有胡安定風。” 此時,著名學者國學大師章太炎的老師俞樾主講於杭州詁經精舍,兩人過從甚密,齊名當世。

作為一代經師,劉熙載治學“無漢、宋門戶,如論格物,兼取鄭義”。他在音韻學的貢獻上以論《毛詩》和《爾雅》、《說文》為主。著有《四音定切》四卷,《說文雙聲》二卷,《疊韻》二卷,且於音韻小學確抒卓見。外而潔身修行,與宋儒相為表裡。日有心得,隨筆記載,成《持志塾言》二卷。又探討古今人詩賦古文詞曲書法經義,深造淵奧,成《藝概》六卷。

他不僅是一代清學大師,而且以美學見長,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藝概》是劉熙載最重要的著作。劉熙載在《藝概》中,通過“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的方法,分別論述了古典詩、詞、曲、賦、散文,以及書法等的歷史流變、創作理論和鑑賞方法,提出了不少啟人心智的真知灼見。在《藝概》一書中,劉熙載將美和藝術的本質概括為“詩為天人之合”。他說:“天只是以人之心為心,人只當體天之心以為心。” 這個“天”就是合道(理)器(氣)為一的宇宙自然萬物。而“人”就是合理性與感性為一的人心。劉熙載所說的“詩為天人之合”,實際上就是合道器為一的“天之心”與合理性為一的“人之心”的相融合。概言之:詩是天人合一的結晶、情理合一的產物。“詩為天人之合”,即美和藝術作為審美對象是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的辯證統一,這是劉熙載文藝美學思想的核心。

劉熙載的書法和書法鑑賞水平也很高,劉熙載以多藝互勘的方式建構起邏輯縝密、結構完備的書法美學體系。他認為書法應在筆畫、結體及章法等外形上體現出中和之美,同時還應該具備真率、士氣及狂狷等人格美感,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深厚沉鬱及多境融涵等方式呈現出神韻美。劉熙載的書法美學思想縝密而科學,對推動書法美學之近現代學術轉型具有深刻的意義。

他不僅是一代清學大師,而且以美學見長,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劉熙載生平於六經子史及仙釋家言靡不通曉,但他卻以躬行為重。嘗戒學者曰:“真博必約,真約必博。”又曰:“才出於學,器出於養。”又曰:“學必盡人道而已。士人所處無論窮達,當以正人心、維世道為己任,不可自恃菲薄。”平居嘗以“志士不忘在溝壑”、“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二語自勵。史書評價他“自少至老,未嘗作一妄語。表裡渾然,夷險一節。” 劉熙載在其晚年所撰的《寤崖子傳》中,自述生平說:“仕皆師儒之位,自其為諸王師,為太學師,與夫在鄉塾為童子師,客遊為遠方士子師,出處不同,而視之未嘗不一也。”境界和節操是很高的。

劉熙載於六十九歲時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