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的觀後感

陽臺上的觀後感

這個片子反映了一種多元的價值觀和社會評判體系。在這部電影裡,導演用溫柔的不帶批判性質的鏡頭,如實展現了當代一部分青年人的迷茫和無奈。一個名叫「英雄」的人,最大的夢想是過「普通人」的一生——有房子、有老婆、有酒喝。但他的夢想,從來不會被社會認可。因為,這是個只鼓勵,甚至只允許,年輕人努力拼搏的社會,這是個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成功」的社會。

陽臺上的觀後感

在這個社會里,只有“做科學家”、“當宇航員”的夢想才配稱之為「夢想」,而“娶老婆”、“喝小酒”,就這樣度過平凡一生的夢想,叫不思進取,叫軟弱無能,叫碌碌無為,叫「失敗者」。

在我看來,鼓勵人努力拼搏追求成功沒有錯,但這不應該是一個社會的「唯一」選項。

電影裡有一幕,張英雄的媽媽罵張英雄“哭什麼哭,你爸爸從來都不哭”。

可是,張英雄就是個脆弱敏感的人啊,並不是被叫做英雄,就一定能成為英雄的啊。

陽臺上的觀後感

不過,看完整部電影,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部片子會被人罵“爛”。確實,這電影用太緩慢、太白描的鏡頭語言,表達了一個太多元太深刻太複雜的命題。

就像王紅衛教授說的那樣:“張猛勇敢又愚蠢地做了一個時代的逆行者。在這個大家都在拍大事、拍大片的時代,他敢於拍小事、拍人心,回到了純粹靠電影手法講故事的層面,這很不時髦,很不討巧。”

對啊,在這個只鼓勵大家當英雄的時代,能耐下性子仔細看這部真實拍出當代青年迷茫和無力感的電影的人,能有多少呢?而能真正理解而不批判這種迷茫和無力感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陽臺上的觀後感

畢竟,現在流行的是用幾組蒙太奇就能長大的好萊塢故事和奮鬥到底永不言敗的成功雞血。大家忙不迭地罵張英雄無能懦弱沒追求,但是,又有誰真的在乎過一個不那麼優秀的青年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大時代裡,所遭遇到的掙扎痛苦和無奈?

要是,長大真能發生在一瞬間就好了。

要是,世界真的像好萊塢電影一樣努力就有收穫,經歷挫折就會成長就好了。

陽臺上的觀後感

但偏偏,有時候一切終究只能是徒勞,苦難,也真的僅僅是苦難。

誰不想一瞬間長大,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呢?

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陽臺上的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