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從這個角度去看,《紅海》無疑是春節檔的異類:它沒有一絲喜劇屬性,想要閤家歡肯定不會是首選;它大量戰爭場面,或許會把一部分女性觀眾拒之門外。但是成功出品了《湄公河行動》和《乘風破浪》的博納影業,既然敢把這部電影放在春節檔,就自然有他們的道理。

我想,這種自信相當一部分應該來自《戰狼2》的成功。去年一部《戰狼2》,讓內地電影人看到了內地增量市場有多麼可怕。春節期間,當初那些觀眾回到家,再來看一部質量可能更好的《紅海》行動,一定會成為同齡人之間社交活動的首選。所以,春節期間討論這部電影,除了評價影片本身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想聊一聊,《紅海》究竟能否像《戰狼2》一樣,引發觀眾們的觀影熱情。

《紅海》是一部團隊電影,8個人營救1個人。主要傳播的思想就是,軍人的命令,執行軍令如山的道理。團隊戲傳遞給觀眾的信息,往往是團隊配合、集體榮譽。這種結構,註定不會像冷鋒一樣搞個人英雄主義。團隊戲如果想激發觀眾的情感,必然是經歷了團隊失敗、損失隊員之後,來一次非常漂亮的大反擊,最後情緒達到高潮。可惜的是,《紅海》幾場高潮戲都像開了掛一樣,導致最後的結尾沒辦法層層遞進讓觀眾有明顯的感知。看完之後我內心OS:這哪兒是紅海行動,明明是轟轟轟海行動啊!

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看到一半我突然意識到,這部電影竟然是國產片。不知道軍迷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會有怎樣的感受,但我在《紅海》裡,看到了影片在場面調度、戰爭戲還原方面做到了目前國內頂級的水準。幾場戰爭戲的時間非常足,彈藥量也非常足。電影開頭專門提了一句,戰場上會用歐洲標準的武器,裡面的裝備夠軍迷們講上半天了。對我這種小白來說,武器裝備確實比之前的許多同類型影片要先進了許多。無人機榴彈、煙霧火箭彈、全新的狙擊步槍,新武器與新打法的配合,確實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近距離展現自殺式汽車炸彈,就這一個細節,比之前看過所有恐怖分子的新聞都要讓人不寒而慄。

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電影裡有大量讓人不寒而慄的鏡頭,因為有了海軍站臺,大量血腥鏡頭直勾勾地擺在了你的面前。滿天飛的碎屍、特寫的斷手指,在給人感到不適的同時也在提醒著你,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謝楠回憶起自己丈夫和兒子在倫敦被汽車炸彈炸死那段,身在北京的我,突然害怕走出影院就遇到炸彈。但轉念一想,這些問題至少在我身邊,不存在的!

戰爭片裡,我最喜歡的還是狙擊手,但是這部片子裡關於狙擊手的戲拍的不好。幾個命中敵人的鏡頭並沒有新意,而且兩次重複使用子彈時間,看一次就夠了沒想到還要來第二遍。反派狙擊手角色也非常扁平,雖然用了吃乾果這樣的細節去完善,但整體還只是一個完成角色需要的工具。

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至於顧順和李懂,我相信劇本里一定寫的非常好,開場顧順作為團隊的闖入者,又桀驁不馴,一定是為後面的衝突埋下伏筆的。而李懂作為觀察員,剛開始手抖的鏡頭就給這個角色埋下了伏筆,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會有精彩的戲劇衝突。可惜了,後面兩個人一直蜜汁和諧,李懂瞬間就成長了。考慮到這部電影的牽頭機構,整體風貌不能有任何汙點,所以可以理解這樣的處理,但作為一部電影,真的不是多好。

從兩個狙擊手身上,就可以看出來林超賢這次,還是沒有把故事講好。從《激戰》到《破風》,我一直不喜歡林超賢講故事的水平。不過這次,我並不覺得劇情弱對整體的觀感有多大影響,因為在戰爭場面上,這部電影已經足夠優秀。林超賢肯定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是我願意他這樣一直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