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觀後感

肉串最近失眠,於是下載了一部豆瓣評價不錯的國產電影《米花之味》殺時間。因為是深夜無人打擾,我沒有快進地看完了電影,看完整個電影,頗有種有話難言的感覺,於是我寫下這篇觀後感,為自己理理思路。

《米花之味》觀後感

《米花之味》觀後感

故事講的是在上海工作的葉喃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並試圖承擔起教育自己女兒的責任,然而女兒因為長期與媽媽的分離,母女在相處中產生了諸多矛盾,深深的挫敗感讓葉喃曾經想要放棄,重新回到城市去,然而她最終還是選擇了面對,影片最後,葉喃和女兒一起跳起自己民族獨特的舞蹈,祭祀自己信奉的佛祖,為全片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我看完這部影片的時候,第一時間是有點亂的,因為影片的故事性其實並不很強,情節設計也不算跌宕起伏,都是些平常小事,女兒偷媽媽手機玩遊戲,女兒偷廟裡的供奉打遊戲,女兒閨蜜生絕症離世,一切一切都顯得零散,瑣碎,沒有很強的關聯性,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生活不也是這樣嗎,充滿著線性無關與平淡無奇,正是因為這種弱故事性,讓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而不是一部電影。

影片給我的第二感覺就是畫面,作為一部表現中國鄉村的電影,這部影片畫面明亮,乾淨,沒有張藝謀拍黃土地電影的濃厚與土味,反而多了一份小清新,這點倒是頗有新意。但是影片攝影也沒有過分文藝,寫實風格還是佔據了大頭,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更像紀錄片的一大原因。

《米花之味》觀後感

《米花之味》觀後感

除了電影的母女關係主線,影片也很隱晦地說了一些中國的社會問題,比如女主角葉喃到底在上海做什麼,由村裡一個阿婆嘴裡傳出來,似乎並不是很光彩,這裡可能表現的是農村人以訛傳訛,蜚短流長的劣根性,也可能真的是無風不起浪,葉喃在等女兒的時候,開始抽菸,似乎也像我們暗示了她也並不是那麼循規蹈矩。

電影還有一條線是葉喃女兒的小閨蜜,得了不治之症紅斑狼瘡,生病過程中,老師把她綁在身上,騎摩托去城裡看病,村裡的社工四處募集善款,小閨蜜的父母趕回家見女兒最後一面,閨蜜透露心聲,希望自己的大病一場,可以換父母回來陪伴自己,最後小閨蜜離世,村裡人開始商量著如何處理善款。葉喃女兒對葉喃說起自己對死亡的無感,她小小的心靈,還不太明白死亡的悲傷。。這些零零總總的碎片,讓我們管中窺豹,隱隱約約得看到了中國農村的現實,有人情味,也有金錢味,有下里巴人的惡習,也有質樸純真的民風。只是這些事情太過於複雜,只能點到即止,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

至於電影為什麼叫做米花之味,肉串特地去查了一下,米花是葉喃的家鄉特產,所以米花之味,其實就是家鄉的味道,然而,影片中末尾村裡做法式由神婆請來山神,藉著山神的嘴,說出了米花已經變了味,隱喻了家鄉已經變了樣,這樣的暗線,影片中還有幾處,算是導演的小心機吧。

《米花之味》觀後感

《米花之味》觀後感

最後,我甚至很難總結這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只能說見仁見智,電影沒有把故事說得引人入勝,但是真實的力量卻讓觀眾跟著主角一切生活了90分鐘,也許這就是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遙遠的地方,有那樣一群人,在那樣的活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