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我不是藥神上映好多天了,好評如潮,有評分高達9.8分。經不住好奇心去影院看了。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這部影片整體就像人生的三起三落一般,既有輕鬆愉快,暢飲豪邁,又有悽慘憂傷,無助悲苦。有交不起房租的窘迫,有掙到大錢的隨性;有艱難困苦中冒險撈金,有富足寬裕的無私“救濟”;有情和法的的碰撞,有生命和時間的“競技”。電影前半段輕鬆搞怪,後半段沉重悲苦。但是,人間有真愛,付出就有收穫,無力苦難當道的理解痛苦和不求回報默默的主動付出。

“我不是藥神”講的是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程勇,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即使商家唯利是圖卻願意冒險幫助無力承擔醫藥費的陌生人冒險走私藥品,這樣的大愛在法律面前顯得滑稽無奈又蒼白無語。

有句臺詞說:“告訴孩子,爸爸不是壞人。”感人肺腑,觸動頗多。

社會中富人總不多的,才會物以稀為貴,生病!沒錢!買不起藥!等死!就是這麼殘酷。老太太對警察說,“------可是我想活著-------”。我也很努力,可是沒錢,我能怎麼辦,有人賣便宜藥,違法但是救命呀。生命多麼動人,還是普通人居多,在殘酷的現實中又要怎樣掙扎?

現在的影片商業化居多,其實目前社會,票房多少不是評價電影好壞的標準。真正有內涵有深度的好電影是敢於去造勢,勇於用另一個平臺揭露社會上的底層人生活,敢於直面身邊的不如意,在言論自由的今天,敢於用不多的,合理的、理性的東西展示社會的“灰色地段”問題。

也由於這部影片的播出,國家有關部門果斷召開緊急會議努力解決癌症藥品的價格高昂,稀缺等問題,廣開門戶鼓勵研發和引進技術成果,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度和好評,這也是一種時代進步的體現,是人代會的另一種良性“代言”。這也是影視行業的進步和新時代背景下賦予的另類“焦點訪談”。影片整體客觀、公正、嚴謹。即弘揚中華優良傳統,又不誇大、不做作,好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