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訊方舟三獨董集體辭職:公司“神祕難懂”,問題一籮筐

記者 | 趙陽戈

華訊方舟(000687.SZ)方面近來的事故頻頻,頻繁的人員更替,日益複雜的局面令公司三獨董深感體力不支精力不足,在溝通不暢的情形下,最終選擇集體離職。而集體離職這塊石頭往水裡一投,泛起的是令人擔憂的公司現狀,可謂一石激千層浪。

獨董與公司溝通不暢

4月7日,華訊方舟突然收到公司獨立董事曹健、謝維信及張玉川的書面辭職報告,曹健、謝維信及張玉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其所擔任的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職務。

3獨董集體辭職,甚至導致公司獨立董事人數低於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華訊方舟稱,其辭職應當在下任獨立董事填補其缺額後生效,在此之前,曹健、謝維信及張玉川將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繼續履行獨立董事職責。

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

資料顯示,張玉川歷任國家教育部高教一司,經濟日報社財經記者,中國科協助理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處長、副局長,北京世紀華融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歐文時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北京歐文公眾事務研究所所長、北京歐文共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卡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中元國信信用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董事,和華訊方舟獨立董事。

謝維信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965年至1981年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師;1981年至1983年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1983年至1996年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講師、教授、副校長;1996年至今在深圳大學歷任校長、教授、校學術委員主任。現任深圳大學教授、ATR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酷派集團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和華訊方舟獨立董事。

曹健則為副教授,中國註冊會計師。1984年至1986年曾任北京市水產供銷公司機制冰廠財務主管;1986年至2016年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現任華訊方舟獨立董事。

張玉川是從2016年5月23日任職的,曹健和謝維信則均是從2015年2月4日開始任職的,3人均在華訊方舟獨董職務上待的時間不短。就這麼說散就散,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交易所也有著相同的疑惑,在進一步追問下,華訊方舟這才磨磨唧唧道出這所謂的“個人原因”。

原來,三位獨董集體辭職,主要原因是其認為近年來和公司管理層的溝通變得不夠順暢,瞭解公司實際情況比較困難,管理層一再違規,人員更替過於頻繁,且認為自身年齡較大,沒有足夠充沛的精力面對公司日益複雜的局面,因此辭職。

華訊方舟問題頻發

獨董口中說的一再違規等事件,估計也是華訊方舟逾6萬股東心中的痛,光今年來公司就發生不少事。

今年1月17日,華訊方舟披露了公司及當事人受到深交所公開譴責處分的公告。當中提及,公司在2019年1月31日披露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中稱,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公司2019年4月13日披露的《2018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01.94萬元。

然而,2019年4月25日,公司披露《2018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將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向下修正為-48833.09萬元。公司2019年4月26日披露的《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度實際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8833.09萬元,與公司《2018年度業績預告》披露的2018年度預計業績下限差異達50033.09萬元,且公司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不及時。

如此一來,華訊方舟違反了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第2.1條和第11.3.3條的規定。公司董事長吳光勝、董事兼總經理張沈衛、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張崢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4條和第3.1.5條的規定,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最終,交易所對華訊方舟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對華訊方舟董事長吳光勝、董事兼總經理張沈衛、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張崢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

這之後的1月21日,華訊方舟的董秘李湘平以“個人原因”離職,離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後來在3月17日的公告中,華訊方舟又提到,公司東莞市徐健因個人身體原因申請辭去其所擔任的公司董事會董事和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公司監事會主席李曉叢因工作調動,申請辭去公司監事會監事及監事會主席職務。

1月23日,華訊方舟又披露自己的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的信息,合計有9個賬戶,雖然銀行餘額不多,但終究不算好事。後來在2月27日,華訊方舟再披露一批被凍結的賬戶,共計13個,涉及金額近2000萬元。

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
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

2月19日,華訊方舟披露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南京華訊)因資金緊張出現銀行貸款逾期的消息,涉及金額1億元。後於3月24日和28日,華訊方舟再披露該子公司再有部分債務逾期,涉及金額分別為5150萬元和4850萬元。三筆債權人均為江蘇銀行南京北京西路支行。為此,南京華訊在3月27日還收到法院的《應訴通知書》,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事項,該子公司被提起訴訟。

另基於上述情況,於4月8日,該子公司還收到寧波銀行南京分行的《提前到期通知書》,因南京華訊他行借款逾期涉訴,根據南京華訊與寧波銀行簽署的《線上流動資金貸款總協議》及《流動資金貸款合同》的約定,寧波銀行方面宣佈原合同項下融資/交付票款義務提前到期,涉及到期金額近2億元。

3月16日,華訊方舟收到深圳國際仲裁院發出的《仲裁通知》,申請人天浩投資有限公司(DINHOR INVESTMENT LIMITED)(下稱天浩投資)於2019年12月3日提交了關於公司控股股東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訊科技)與天浩投資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案的仲裁申請,涉及金額近5億元,佔公司最近一年經審計淨資產50.09%。

3月26日,華訊方舟又收到廣州市沐陽產權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沐陽公司)送達的《告知函》。《告知函》稱,沐陽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為由,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公司稱,若法院依法受理申請人對公司重整申請,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一旦重整失敗,公司將存在被宣告破產風險。

2018年的華訊方舟虧損4.88億元,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繼續虧損10億元至15億元,有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虧損額中預計對南京華訊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超過8億元。

仁東控股原實控人擬入主

不但上市公司經營方面一地雞毛,甚至實控人還將會發生變動。

1月21日,華訊方舟收到控股股東華訊科技的通知,華訊科技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光勝於2020年1月21日與仁東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仁東集團)簽署了相關協議,仁東集團擬通過增資華訊科技、受讓華訊科技股權等方式累計取得華訊科技不低於51%的股權,達到控股地位。

與此同時,協議方一致確認並同意,吳光勝將其名下持有的華訊科技33.8599%股權(對應15992萬元出資額),並協調華訊科技其他股東將其持有的華訊科技不低於17.1401%股權,合計不低於51%股權,委託仁東集團管理,由仁東集團依其經營管理方式統一進行管理。如此一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吳光勝變更為霍東。

华讯方舟三独董集体辞职:公司“神秘难懂”,问题一箩筐

仁東集團註冊資本20億元,霍東持股99.9%,方氧源持股0.1%。仁東集團致力於產業投資、金融科技、實體經濟、基金、投行等業務發展,旗下北京仁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仁東(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有仁東控股(002647.SZ)24.66%和5.27%的股份。

不過,去年7月底,仁東集團卻將旗下持有的仁東控股的合計28.94%股權表決權全部委託給了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致使其實控人變更為海淀區國資委。

仁東控股主營業務涵蓋第三方支付、商業保理、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互聯網小貸等多個板塊,同時以全方位視角積建滿足用戶需求的金融科技體系,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商業金融、科技金融、產業金融等創新業務領域。

甚至雙方連怎麼分工,都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委託期限內,華訊科技的地產、金融業務板塊由仁東集團依約定委派之人士負責經營管理,華訊科技及上市公司的投資、資本運作(包括但不限於再融資、併購重組等)等由仁東集團依約定委派之人士負責推進實施;華訊科技的其他業務(如衛星通信、軍工、太赫茲)由吳光勝繼續具體負責經營管理,仁東集團有知情權、監督權及重大事項最終決策權。

說起來霍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物,據市場描述,其是讓仁東控股脫胎換骨重獲新生的存在,其親自擔任董事長的一年多時間裡,仁東控股甩掉了多年未能豁免的非標年報。

據4月3日公告顯示,目前該託管協議因疫情等原因尚未實施,雙方正就協議具體細節商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