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刻苦,长大卖红薯,孩子真的懂“卖红薯”的辛苦吗?

新学期开始了,乐姐的儿子就升二年级了,过去一个学期真可谓是煎熬,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垫后,乐姐怎么使劲帮助孩子提升学习也不好使。

眼看着被别的孩子超越,乐姐是既焦虑又无助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吗?”

儿子有时候总会瞪大了眼睛无辜的看着妈妈,似乎在发出疑问“找工作?”;

实不相瞒,孩子真的联想不到未来找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至少现在不会。

学习不刻苦,长大卖红薯,孩子真的懂“卖红薯”的辛苦吗?

家长制造的学习恐慌,反让孩子不爱学习

时代从未停止过教育的衍生,一代代的文人子弟在告诉我们,教育确实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强大与自由。

可回到如今社会,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家长在鼓舞孩子奋起求学,而是制造学习恐慌“你不学就被别人超越了”,“学习不刻苦,长大就卖红薯了”;然而,在孩子看来:卖红薯很糟糕吗?

有个故事,说的是在唐盛时代,一大户人家富贵体面,然而唯一的一个儿子,却不学无术。

于是父亲大人勒令读书先生,每天都告诉儿子一个故事,不学习会怎么样,不刻苦学会长大了会和院子里的仆人一样挑水做饭;不刻苦学习会像外面市集上穷苦人一样乞讨为生。

小儿子不以为然,他挑起一个扁担说自己也能挑水,没怎么样啊,先生说你如果挑10年就不会这么说了;小儿子去市集装作和穷人一样沿街乞讨,他觉得很有意思,

说这也没什么啊,先生说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就犹如这个富贵人家的老爷一样,一心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于是制造了很多学习恐慌。

那些假设的恐慌中,多数是孩子不曾体验的,甚至当他们体验过了,也无法将这种“无法数以及日尝尽的辛劳”与“不好好学习”相连接。

说的再直接一点,学习的恐慌不是一句话和一次行动所能认知到的,孩子无法在小时候就明白“刻苦学习,未来就有好前途”的道理,也无法明白,未来的好究竟与现在有着怎样的不同。孩子更愿意享受当下,即便未来再好,没有尝试过,他依然不为所动。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反而让孩子深陷泥泞中,努力挣扎伤了自己也上了父母的心。

不想让家庭教育最终走向两败俱伤,家长一定要明白,一味灌输糟糕的后果来反促孩子用功学习,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想让孩子情愿的学习,不妨从正向去引导孩子,避免学习恐慌。

学习不刻苦,长大卖红薯,孩子真的懂“卖红薯”的辛苦吗?

想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学习,家长要这样做

1.为孩子学习气氛“深加工”

轻松和紧张,就像人的两只眼睛,缺一不可,过分的让孩子轻松,好像孩子就特别懒散,过分的紧张,孩子就发挥不好。

所以家长就矛盾,到底什么程度的轻松学习气氛围,才适合给予孩子呢?

对孩子学习气氛围“深加工”,就是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气氛不太合适了,想要调整了,这个时候就要做深加工了。

比如:本来是一次很愉快的作业辅导,因为孩子刚刚取得了好的成绩,可是孩子突然连自己做过的题都忘记了,居然又做错了,难道之前是蒙对的吗?

不少家长会有这种晴天霹雳的感觉,认为孩子就是撞大运。但其实仔细想想,是孩子面对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而突然失去学习掌控力,出现了学习失衡的状态。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学习气氛进行深加工了。

“你之前做过的题是正确的,这次错了,不要紧张,再来一次”。

一来,孩子知道自己这次的答案是错的,应该往上次正确的方向靠近,

二来,孩子不会惧怕,错了就错了,妈妈说再来一次也可以的。

让孩子的精力放在如何再做一次题使其正确上,而不是过度的耗费精力在为什么错上。状态不同,孩子就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方向不同,孩子的终点也不会不同。
学习不刻苦,长大卖红薯,孩子真的懂“卖红薯”的辛苦吗?

2.学会分析和夸赞孩子的学习成果

如果这个世界失去夸赞,就会像花朵失去颜色,荷塘失去水。

我见过一个妈妈,应该是我见过最会夸孩子的妈妈。

比如孩子有一次考了满分回家,按理说,100分确实不知道怎么夸了,可能普通家长也就洋洋洒洒的说“你真棒”。

但是这个妈妈却说“孩子你很认真,很仔细”。

事后她说,如果你不具象的去夸赞这个100分,孩子只会认为100分就是最高的天花板了,也许这一次他幸运,但也许下一次可能就是90分,可能题他都作对了,但是总会有粗心马虎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细心认真,那有可能一个疏忽就和100分擦肩而过了。

所以,不管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千万不要去忽略孩子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家长也要提炼出来,作为孩子取得这次成绩的夸赞标准。

教育中,没有最优秀的孩子,只有更优秀的孩子。所以,分析和夸赞孩子的学习成果,更多是为了孩子在认可自己的努力之上,还能够继续前行,倘若没有夸赞,孩子就会止步。

学习不刻苦,长大卖红薯,孩子真的懂“卖红薯”的辛苦吗?

3.调动孩子的内心学习力量

樊登读书会有一期说到孩子内心的力量,樊登说儿子现在五年级了,每天晚上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儿子玩游戏,看书,而不是像其他家庭那样一味的辅导作业。

儿子是一个漫威迷,自己能够读完一本大人的漫威读本,还喜欢读数学史,儿子认识研发方程式的花拉子米,能够读未来简史。

儿子只要一回家就会马上完成作业,没有人要求他做这做那,全凭孩子的自觉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

儿子的目标是想进Caltech上学,那是加州理工,是爱因斯坦待过的地方。儿子说想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樊登说爸爸会支持你。

用樊登那句很语重心长的话说“儿子他未来可能不会真正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但他内心有一个动力,去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有多少家长,在期待孩子成为很棒的人的同时忽略了孩子内心想成为一个很棒的人的动力。孩子的内心的力量,是我们作为家长最应该帮助孩子得到的。

  • 如何调动孩子的内心力量?

减少家长的参与和催促,让孩子自动完成一些行动,他就会明白为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在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收获。

让孩子自行完成,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他更加愿意为自己做一些设想、规划、行动。

学习的道理就是这样,只有调动孩子内心爱学的动力,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学习。

卖红薯究竟辛苦与否,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中所要真正考虑的问题,他无法审核也无法应对。

恐慌教育,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低迷。

所以,家长要为孩子的学习气氛做更好的处理,让孩子学习更轻松,并适当的分析和夸赞孩子的学习成果,帮助其认可自身的优势所在,还有调动孩子内心的力量,让其成为一个了解自己,敢于设想和成为更优秀的一个人。

今日互动:你是不是也给孩子制造过“学习恐慌”?欢迎评论分享。

————————

这里是豌豆育儿学堂,在育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咨询我,让我们一起解决解决育儿问题,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豌豆育儿学堂】,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你育儿中的小困惑,为你的育儿道路助力,想获得更多育儿资讯,就在豌豆育儿学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