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故宫9000多座房屋,单霁翔和他的故宫

少年时,单霁翔与小伙伴登山望远,成片四合院的灰色屋顶烘托着故宫的红墙黄瓦,极为壮观,那是他心中真正的古都形象。

20世纪80年代,清华建筑系出身的单霁翔还在教授建筑史,常在周末领着年幼的儿子,到故宫里拍建筑。


走遍故宫9000多座房屋,单霁翔和他的故宫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到调令,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他曾以为国家文物局局长是他的“最后一站”,没想到最后一岗是来故宫“看门儿”。

故宫博物院

今年已经94年历史了,94年来一共有六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不是因为着火,就是因为盗窃。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

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周高亮,俩人,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


走遍故宫9000多座房屋,单霁翔和他的故宫

一、匠者仁心

七年前,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后,办公室给了单霁翔一份介绍故宫的资料,他要把内容背下来,以备接待来访的贵宾。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这些办公室看到的资料却和他的真实体会不符,70%的范围是竖了一个牌子,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人们是进不去的。

人们沿着故宫中轴线,跟着导游的小旗往前走,并没有能深度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走遍故宫9000多座房屋,单霁翔和他的故宫

可要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不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而以观众方便为中心”,对故宫来说,无异于“一场管理革命”。

第一年就做了512块标识牌,放置在经常被问路的地方,取缔了故宫商业化广场。

同时故宫设置了30个售票窗口,并购置了很多快速售票的设备,以保证观众到故宫30分钟内能买到票,并增设200把休息座椅、56组树凳。人们很喜欢,能够有尊严的坐下来休息了。

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艰苦的环境整治。首先拆除了59栋彩钢房,这些极具火灾隐患,再有拆掉了135栋临时建筑。

用了两年半时间彻底修整了坑坑洼洼的的水泥地,高高低低的1750个井盖。还进行了藏品的清理,共达1862690万件。

另外,还把1923年6月烧毁的建福宫花园修起来了,成为故宫学院教学的地方。这把大火同时烧了南部的中正殿。如今,修复后的中正殿成为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展示的展厅。

二、守正创新

清理文物后,增设了丰富的展览,有19个是原状陈列,更多的是专题展览。

2014年是个转折点,我们开放的面积超过了50%——从30%到52%。2015年到了65%,2016年到了76%,今天已经突破了80%。过去大量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牌子的地方变成了展区、展馆。

单霁翔推开一座座封闭几十年的大门。

到今天为止开放了所有花园。紫禁城里有四个花园,两个明代的,两个清代的,最后开放了慈宁宫花园。106棵古树,非常幽静,包括花园里的佛堂也得到了展示。所有的城楼和角楼也得以开放。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情,报考故宫博物院的今年是4万多名年轻人,很多是奔着故宫要来修文物的。所以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200名文物医生的风采得到展示。


走遍故宫9000多座房屋,单霁翔和他的故宫

经过几年的努力,前年网站访问量达到了8.91亿,中国文化机构第二名是1.8亿。让世界各国人了解故宫文化;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希望孩子们自愿地多走进博物馆听通俗有趣的故事;开始举办网上展览,人们足不出户可以看我们过去的展览、现在的展览。在全国的博物馆中率先把1862690万件文物每一件都公布了,人们可以查阅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

2016年故宫文创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到2017年底,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一万种。

2016年、2017年,故宫的教育活动都是2.5万场,不断扩大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片文化的绿洲。

三、贺岁迎祥

1935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远涉重洋,走了48天,到了英国举办了一次大型展览,有735件文物。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展览。这次是886件文物,在巨大的展厅里进行陈列,并且是很多沉睡的库房里没有机会展示出来的文物。

此外,重新树立起宫灯,万寿灯和天灯。184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从那一年开始,这个灯再也没有竖起来过,180年以后第一次重新在紫禁城树立起来。经过半年的研发,万寿灯都完全按照过去的原状布置起来。

这些年,他站在自家阳台上放眼望去,高层建筑群的缝隙中,隐约可以看到太庙、国子监的金色屋顶,再远仿佛可以看到天坛祈年殿的轮廓线。

“想到可能不久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景象将彻底挡住前方视线,我心里就掠过莫名的担忧和惆怅。”

或许对他来说,在水泥森林里守着一方古城,在瞬息万变里留住点滴历史,让尘封的国宝始终不被人们遗忘,就是他所有付出和辛劳的最大意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