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7代孔毓圻

孔毓圻,字钟在,又字翊宸,号兰堂,孔子第六十七代嫡孙,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七月二十二日,于康熙六年(1667)袭封衍圣公,时年仅十一岁。《阙里文献考·世系》载其“初入觐,召见瀛台,进退礼度悉如成人,及奏对,复称旨。上为嘉悦。时年公甫十一耳。八年夏四月,圣祖幸太学,公应召陪祀。礼成,昭圣太皇太后召见宫中,赐之坐,垂问家世及父燮得病之由,公具以对。命宫人授茶及克食。辞出,懿旨命内臣送至宫门外,谕从官善辅翼之。上尝御殿,公随诸大臣朝参。及退,特命由御道行。公逡巡辞,上敦谕,乃趋出。两宫眷顾之隆,实古今所未有也。十四年晋太子少师。二十三年圣驾东巡狩,还,过曲阜,行释奠礼,复展谒圣林,周览遗迹。公因以扩林地、置守卫上请,蒙特赐地十一顷有奇,除其租赋。设百户一员,秩视卫守备。公以车驾幸鲁,隆恩异数,旷古所无,思编勒成书,垂之不朽,乃延请名流,辑《幸鲁事典》一书上之。”

《清史稿·儒林列传》亦载:“毓圻,字钟在。方幼,年十一,朝京师。圣祖召见瀛台,礼度如成人,奏对称旨。越二年,上幸学,召毓圻陪祀,太皇太后召入见,赐坐,问家世,具以对,赐茶及克食。辞出,命内臣送至宫门外,传谕从官善辅翼之。上御殿,毓圻从诸大臣朝参,及退,命自御道行,逡巡辞,上敦谕之,乃趋出。加太子少师。二十三年,上东巡,释奠孔子庙,留曲柄黄盖。谒林,周览遗迹,每事问,毓圻谨以对。因请扩林地,置守卫,除租赋,设百户,官秩视卫守备,皆许之。毓圻辑《幸鲁盛典》以进,复奏请重修孔子庙。”

清代的帝王对孔子嫡裔的优礼相比前朝非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八年,当十三岁的衍圣公孔毓圻入觐朝参之后,玄烨命他可以从皇帝专用的御道行走,在孔毓圻十九岁的时候被晋为太子少师,康熙二十年再加孔毓圻太子少师衔,晋阶光禄大夫。

身为孔氏大宗嫡长的衍圣公,奉祀和守卫祖庭林庙是其主要职责。孔毓圻在承爵期间多有建树,曾于康熙十年重修启圣林,享殿、墓门、墙垣,均得到恢扩旧制;十三年重修尼山孔庙、洙泗书院;十六年以祭田盈余维修孔庙诗礼堂、金丝堂及大成门等十余座门坊,增建泮水桥,改碧水池石栏;二十二年立先贤宰予墓碑;二十三年扩展至圣林地一千一百多亩,重筑围墙;重修《孔子世家谱》二十四卷,这次修谱自康熙二十一年始,历时三年而成。在此之前的孔氏家谱都是以《孔氏族谱》为名,此次修谱时族人孔尚任认为始祖孔子被誉为“素王”,司马迁编撰《史记》的时候早就将孔子列入诸侯一级的“世家”,因此倡言更名为《孔子世家谱》,这个建议得到衍圣公孔毓圻的批准,自此孔氏谱牒始定《孔子世家谱》之名。同时,在此之前的孔氏谱牒只收录曲阜一带的六十户,但孔氏后裔在历史上却徙出者众多,这次修谱还特撰《流寓记》,罗列了一些当时能够寻访得到的外地族人。

康熙七年夏四月,清圣祖遣光禄寺卿杨永宁诣阙里祭告孔子。十四年冬十二月,因册立皇太子,又遣宗人府丞马汝骥诣阙里祭告孔子曰:“朕惟治统缘道统而益隆,作君与作师而并重。先师孔子德侔天地,教范古今,历代帝王咸宗道法,用臻治安。朕奉天眷命,绍缵丕基。懋建元储,以崇国本。景行至圣,肃举明禋。兹遣专官虔申殷荐,伏惟鉴格,尚翼居歆。”康熙二十年冬十二月,以削平三藩再遣右副都御史宋文运诣阙里祭告孔子,其文曰:“朕惟治统缘道统而益隆,作君与作师而并重。先师孔子德侔天地,教范古今,历代帝王咸宗道法,用奏治安。朕奉天眷命,绍缵丕基。翦除凶残,乂安海宇。告功至圣,肃举明禋。兹遣专官虔申殷荐,伏惟鉴格,尚翼居歆。”(《阙里文献考·卷十七》)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亲谒阙里,行三跪九叩大礼,“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并谕“历代帝王致祀阙里,或留金银器皿。朕今亲诣行礼,务极尊崇,异与前代。所有曲柄黄盖,留之庙中,以示朕尊圣之意”(《幸鲁盛典·卷七》)。清帝玄烨亲诣阙里,诚如《清史稿》所载,扩林地、置守卫、免租赋,并设置百户官一员,此皆孔毓圻所请。而玄烨亲谒阙里,无论是对曲阜县,还是对衍圣公孔毓圻,以及包括整个孔氏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著名学者孔尚任在当时应孔毓圻之请筹备祀典、经筵讲习之事,后来在其《出山异数记》记载说:

天子东巡有事阙里,宗公族姓复留任襄办祭事,任乃率诸弟子在庙肄习,至十月初七日乙亥,上遣太常寺丞张量馨、鸿胪寺鸣赞铅布赍香帛来阙里监视祭器与任共事月余。十一月十六日丁丑……上谕曰:“阙里系圣人之地,秉礼之乡。朕幸鲁地致祭先师,特敷文教,鼓舞儒学。祀礼告成,讲明经书文义,穷就心传,符合大典。于孔氏子弟选取博学能讲书人员,令撰次应讲经义,预期进呈。”

圣驾幸鲁,九月二十四日,衍圣公孔毓圻率五经博士孔毓埏等人北行远赴齐河迎驾。玄烨遣太常寺丞张量馨、鸿胪寺鸣赞铅布赍香帛先期至阙里,饬执事有司演习礼乐,并携带国子学所用乐舞袍服以往。十一月十七日,清圣祖玄烨抵达曲阜,衍圣公孔毓圻率孔、颜、曾、孟、仲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及各氏族人年十六以上者、及曲阜官绅耆老;山东巡抚张鹏率司道以下、及本处守令属员;登州总兵官林宗率沂州协守都督佥事霍维鼐等,至县界东郊接驾,士庶观者以数万计。玄烨驻跸城南行宫,太常寺官员于行宫拟定礼仪,皇上行两跪六叩头如释奠太学仪,不用乐。清圣祖不允,以尊礼先师,应行三跪九叩头礼,且用乐。时孔尚任记曰:

十八日乙卯,上乘舆入城,诣先师庙。至奎文阁前,降辇入斋幄,少憩,即步行升殿,跪读祝文,行三献礼,三跪九叩头,为旷代所无。牲用太牢,祭品十笾豆,乐舞六佾,其执事礼乐弟子皆任所教也。任在诗礼堂伺经筵,不获陪位。礼既毕,上还斋幄少憩,更便服鹰白色袍,石青色褂。辰刻,内阁学士席尔达、太常寺卿葛思泰导引,上由奎文阁东入承圣门,步升诗礼堂御座。百官听讲。(《出山异数记》)

令内阁学士麻尔图、翰林院学士常书、都察院副都御史孙果、翰林院掌院学士孙在丰、内阁侍读学士徐延玺、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玛泰、太仆寺少卿杨舒、钦天监监正安泰分献四配十哲及两庑从祀先贤先儒,巡抚张鹏率司道府等、衍圣公孔毓圻率各博士及族人等皆陪位。遣国子监祭酒阿礼瑚祭告启圣祠。(乾隆《曲阜县志·通编》)

时清圣祖玄烨御制祭先师文曰:“仰惟先师,徳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罔不钦崇。朕丕御鸿图,缅怀至道。宪章往哲,矩矱前模。夕惕朝乾,覃精思于六籍;居今稽古,期雅化于万方。翳惟典训之功,实睹乂安之效。兹者巡省方国,至于岱宗,瞻望鲁邦,爰来阙里。空堂至止,恍闻丝竹之声;旧寝徘徊,喜动宫墙之色。车服礼器,宛然三代遗风;几杖册书,夐矣千秋盛迹。忾明灵之俨在,文治遐昌;肃禋祀以惟虔,精忱庶格。”御制启圣殿祭文曰:“惟公系本神灵,生称瓌玮,勇力闻于鲁国,皆道德所发皇;政事纪于鄹邦,悉文章所宣著。笃生圣子,代为帝师。寰宇崇岁祀之仪,不先父食;古今奉斯文之统,共指家传。兹值东巡,特临曲邑。溯三千年之教泽,孰非厚德燕贻;垂七十世之孙谋,如见神明陟降。用修彝祭之典,代以扈从之臣。泗水环流,知发源之有自;防山耸峙,占积庆之无疆。牲醴式陈,尚其歆格。”(《幸鲁盛典·卷一》)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7代孔毓圻

《幸鲁盛典》书影


释奠结束后的经筵讲习,由孔尚任进讲《大学》首章,孔尚鉝进讲《易·系辞》。讲毕,清圣祖令大学士王熙宣谕衍圣公孔毓圻等:“至圣之道,与日月并明,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尔等远承圣泽,世守家传,务期型仁讲义,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悌以修行,斯须弗去,以奉先训,以称朕怀。尔其祗遵毋替。”讲筵毕,玄烨出诗礼堂,面谕大学士王熙、明珠说:“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定例,额外议用。”又谕:“朕初至阙里,礼典既成,意欲遍览圣迹。着衍圣公孔毓圻、山东巡抚张鹏、口北道孔兴洪、讲书官孔尚任、孔尚鉝引驾。”遂复至大成殿瞻仰圣像,观览礼器。又召孔氏子孙入殿内,谕曰:“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研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历代帝王致祭阙里,或留金银器皿。朕今亲诣行礼,务极尊崇异于前代。所有曲柄黄盖留之庙中,以示朕尊圣之意。”出殿后,再至圣迹殿观瞻,又观览先师手植桧,御制《古桧赋》并赋诗一章。当玄烨看到汉元嘉始置《百石卒吏碑》时,询问历史原因,孔尚任解释说:“百石卒吏,即今守庙百户官也。”孔毓圻趁机奏请“典籍、司乐、管勾等官,皆奉朝选,惟百户止由臣札委,乞一体题授”,当即得到玄烨的批准,从此衍圣公属官之一的百户官也由吏部备案铨叙。清圣祖玄烨旋又驾幸孔林,诣孔子墓,行一跪三叩头礼。孔毓圻又趁机请求展扩孔林重筑围墙得到允许,并拨给土地一千一百亩以增广孔林面积。玄烨此次亲祭,给予孔子后裔众多优待,除了遍赐参礼的孔子后裔外,还赐衍圣公和诸博士书籍、貂蟒、银币不等,陪祀观礼的孔衍博等十五人被作为恩贡生送国子监读书,任职官员以应升之缺优先任用,世袭官员各加一级,并免曲阜县境内本年地丁银。又御书“节并松筠”四字赐给孔毓圻祖母陶氏,并封一品太夫人。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7代孔毓圻

清圣祖玄烨御书“万世师表”榜书,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表示对清圣祖隆遇宠渥的感激,衍圣公孔毓圻后来奏请撰修《幸鲁事典》,使此“隆恩异数”布之方册,垂之永久。当书成之后进呈清圣祖过目,玄烨亲自为之作序。后来清圣祖又特旨于北京西山取石,勅立《大清皇帝御制阙里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是碑重达六十五吨,是阙里孔庙御碑中最大的一座。是年,孔毓圻还命孔尚任等人重修孔氏族谱,并新修《阙里志》(即《阙里(新)志》)。

阙里孔氏在明孝宗弘治朝之前并无专门的志乘,仅有《东家杂记》、《孔庭纂要》、《祖庭广记》、《孔门佥载》等孔氏志书。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在弘治年间重修阙里孔庙告成,李东阳衔命恭诣阙里致祭时,曾吩咐当时的山东按察副使提督学校陈镐整理前人著述汇集成册。陈镐主要根据孔子六十一代孙孔弘干《孔门佥载》四十卷,并在其基础上增补了历代追崇孔子及林庙古迹和逸闻逸事,纂成《阙里志》十三卷,李东阳为之作序。后来明末崇祯时期,又经过衍圣公孔胤植订补增益,达二十四卷,因成《阙里(旧)志》。衍圣公孔毓圻此时延请孔尚任再次增修《阙里志》,以增补清圣祖的幸鲁之典。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七十七“子孙著闻第十五之五”记载说:“尚任博学有文名,通音律,谙祖庭典故,尝患《阙里(旧)志》未备,广搜别采,别撰新《志》二十四卷。”《阙里文献考》卷一百“叙考”中又说:“康熙丁丑,族祖聘之尝别纂新《志》,一变旧志体例,颇有所增益。而芜杂传会,失更过之,故其书久而不行。”孔毓圻延聘孔尚任此时新修的阙里志,被后世名为《阙里(新)志》,但此书因错误过多并没有得到大量刊行,而明人陈镐版的阙里志也因之被称为《阙里(旧)志》。

康熙二十八年(1689)六月,衍圣公孔毓圻上疏请求维修阙里孔子庙。礼部议复工部后,以事务繁多准备暂缓动工,清圣祖则否决了这个建议,认为“阙里圣庙崇奉先师,万代瞻仰,理宜修葺,着差工部、内务府官员前往确估”,于是诏修阙里孔子庙。有司堪估后,即拨帑银八万六千五百两重修。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孔毓圻之弟、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毓埏请创建述圣庙,“诏许之”。阙里圣庙此次维修于康熙三十年夏四月兴工,至三十二年秋八月告竣。《阙里文献考》卷十二记载说,此次维修“凡修大成等殿五十四间,大成门等门六十一间,两庑八十八间,棂星门一,牌坊二”,并立孔庙下马碑。冬十月,以重修阙里孔子庙告成,清圣祖遣皇三子诣阙里祭告孔子,并诏皇四子、皇八子陪祀。

《阙里文献考·世系》记载孔毓圻生于承平之际,备受清廷优礼,凡奏请皆都得到批准施行。所以孔毓圻感激殊恩,益加警惕,曾经对人说:“某以弱龄承藉先泽,荷朝廷格外褒崇,不责以有司之事而养尊处优,以悠游在此位者,虽万死不足以报称。”故孔毓圻直至终老,都是敦率礼仪,倡明教学,五十余年如一日,以风俗人心为己任,夙夜敬慎,而不敢稍有疏忽懈怠。

康熙三十四年冬十二月以畿辅灾伤及山西平阳地震、四十二年春三月以清圣祖五旬圣寿、四十八年夏五月以皇太子复立、五十二年春三月以清圣祖六旬圣寿、五十七年冬十二月以孝惠皇后升祔太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世宗胤禛即位,均遣使致祭于阙里,衍圣公孔毓圻皆适当其时。

雍正元年(1723),新即位的清世宗胤禛以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为首出之圣,为表达尊崇先师之至意,特追赠孔子上五代王爵,谕内阁及礼部曰:“至圣先师孔子,道贯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模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于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则圣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公,于宋真宗时追封启圣公。自宋以后,历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庭。朕仰体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享烝尝。用伸景仰之诚,庶慰羹墙之慕。”( 《钦定国子监志·卷首一》)春三月,胤禛下诏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爵:木金父为肇圣王、祈父为裕圣王、防叔为饴圣王、伯夏为昌圣王、叔梁纥为启圣王,以启圣祠合祀五代,更名为崇圣祠。冬十月,孔毓圻入京谢恩,不幸得疾卧邸,清世宗遣御医刘声芳前往诊视,并赐以参饵。十一月十一日,衍圣公孔毓圻病逝于北京衍圣公府,享年六十七岁。清世宗闻讯“为震悼,遣内大臣奠茶酒,谕大学士会同礼臣从优议恤典。又命三品以上汉官会吊会送。榇归之日,特命皇三子及庄亲王率内大臣四员、侍卫二十员至第再奠茶酒送殡,遣行人司司正李据护送乘传归里。”( 《钦定国子监志·卷首一》)孔毓圻葬于祖墓东北,谥曰“恭悫”。世宗并为孔毓圻亲撰御制碑文:

朕惟国家礼重尊师,必显庸夫!后裔谊隆,眷旧宜诞,沛乎殊荣,稽彝典以易名,树丰碑以示恤,所以广皇仁、彰圣教也。尔孔毓圻族高东鲁,系本素王。秉性朴诚,荷天家之雨露;持身谦谨,奉阙里之烝尝。勤职守于五十余年,承统绪于六十七世。朕诞膺宝祚,笃念前徽,晋五代之王封,昭千秋之祀典。尔感恩入谢,忽遘沉疴奄逝。遽闻良深轸恻,既厚饬终之礼。复加论定之名,肃履允符,曰恭曰悫。於戏!溯泗水之渊源,天章永焕;望凫山之峻峙,云碣常新。爰示宠施,垂于无斁,不亦休哉。

清世宗曾尊称孔毓圻为师,故以仰视之情撰文以祭,又命会葬之日,立碑建亭,加祭二次,均以非常之礼隆遇之。清世宗的御制孔毓圻墓御碑和御碑亭,也是至圣林中历代衍圣公所唯一。

孔毓圻工书善画,有《金人铭》、《后赤壁赋》、《兰堂遗稿》等作品传世,其画尤长于兰花,笔墨清雅。元配张氏,涑水人,总督直隶山东河南军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悬锡之长女,顺治十一年二月十二日生,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卒,行年二十六岁,封夫人;继配叶氏,讳粲英,昆山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济宁道叶方恒第三女,康熙五年三月十二日生,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十二日卒,行年二十七岁,封夫人;继配黄氏,大兴人,陕西巡抚黄尔性之女孙、福建长汀知县黄华实第八女,康熙十六年二月初四日丑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卯时卒,享年八十七岁,封夫人。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7代孔毓圻

孔毓圻书画作品


孔毓圻四子:孔传铎、孔传鋕、孔传钲、孔传镛。女四:长适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遂宁张鹏翮之次子、淮安府海防山安同知张懋龄;次适福建延建邵道布政使参议睢州王式谷之子王樗;三适内务府大臣丁皂保之长子、慎刑司郎中丁松;四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兴黄登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