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多的孩子喜歡打人而且屢教不改怎麼辦?

乾坤掃地僧


既然你提到屢教不改,說明你已經嘗試過給他講道理,講很多道理,無奈沒用!那就在他下次打人後,用他打人的動作,你同樣的打回給他。等他哭得差不多,然後再來安撫他,問他剛剛被打的感覺怎麼樣?是不是難過,委屈,很疼?不喜歡別人這樣打他?等他確認後,告訴他,他打別的小朋友,小朋友是跟他一樣的感受!“打不到自己的身上,就不知道疼”就是這個意思!孩子可能太小,很多道理,講了他理解不了,但感同身受,那個疼,他會記得。同時因為孩子還處於模仿的年紀,一些暴力的動畫片呢,要儘量的少給孩子看。


vlog菲媽


唉!

隨根兒。

肯定隨根兒,這就是門風的門題。

所以,別犯愁。

兩歲……

也就是抓抓撓撓,無大礙。可六歲以後絕對不行。

至於教育方法……

若干種,那就要自己斟酌了。

不過,最好是以身作則,千萬不要護犢子。


驍勇34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自家的孩子最近總是打人,每次帶出去到有小朋友的地方,孩子會突然伸手打人、抓頭髮或臉,有時看到別的小孩玩玩具還搶人家玩具甚至推對方,家裡從來沒人灌輸給孩子打人的信息,口頭勸說多次也都不管用,面對孩子打人時,家長該如何制止並幫孩子改掉這個問題呢?

通常情況下,孩子在2歲後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大約到4歲左右結束。這一階段的孩子剛萌生了自我意識,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能力,在這個月齡階段,家長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愛動手打人怎麼辦?

兩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動手?

1、控制慾作怪

兩歲多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控制慾,甚至會覺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不想讓別人進入到自己所在的範圍之內。更何況如果是自己的東西,更不想讓別人摸一下。

2、大腦沒有發育成熟

因為孩子的大腦沒有發育成熟,語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嘴上說不清楚就用肢體動作來表達。

3、缺乏安全感也會打人

有時孩子伸手打人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或是受到大人的冷落而採取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打人也有可能是受到大人打人行為的影響。如果孩子犯了錯,大人採取打孩子的方式來解決,那下一次孩子也可能採取相同的方式對待比他弱的孩子。

孩子喜歡打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1、要立刻制止

家長要發現孩子打人,第一反應要立刻制止,嚴肅的看著孩子的眼睛,先詢問為什麼,再直接告訴孩子:我們不喜歡這種行為,不可以再這麼做了!

孩子第一次動手打人多半出現在兩歲左右,處在人生第一個叛逆階段,由於大腦發育不完善,在孩子的認知裡覺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可以為所欲為,家長打回去是不現實的,孩子骨骼很脆弱經不起家長一巴掌,理解能力有限也聽不懂大道理,所以家長立刻制止孩子,並強硬的告訴這是不對的。

2、要反省自己

很多時候孩子的反應是對周圍的模仿,如果孩子的父母有出現打架等動作的話,在孩子眼裡暴力就是被允許的,自然也會動手打人,所以家長必須先停止不良的相處模式,給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環境。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家長對孩子過度寵溺,對孩子過分溺愛,在孩子打家人時習以為常並不加以阻止,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教給孩子,讓孩子形成習慣,這其實是打著愛的旗號毀了孩子的人生啊!

3、給孩子灌輸平等原則

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得到好的教育,已養成不良動手習慣,家長這時能做的就是後期挽救,用言行和態度告訴孩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如果孩子搶奪他人的玩具,那家長可以搶奪回來,除了把玩具還給人家以外,還可以拿走孩子的玩具,並詢問他被奪走玩具的感覺是怎麼樣的?讓孩子知道欺負別人,自己也會被欺負,動手打人的孩子永遠不會受到歡迎

寫在最後

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所以不用過多的擔心,只要過了年齡自然不會再打人。“打人”這個行為雖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之一,如果家長置之不理並不是正確的選擇,這時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置之不理的話會讓孩子形成“打人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的假象。

當這個思維伴隨孩子長大後,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暴力崇拜者,所以家長在這一階段,一定要對孩子多多引導,安全的讓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我是睿睿媽,高級育嬰師,頭條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的孕產育兒輔食的知識,歡迎大家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看到。(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您好,我是一個八零後的寶媽,我有一個六歲大的女兒,很高興能回答您提的這個問題,兩歲多的孩子喜歡打人而且屢教不改怎麼辦?

0-6歲的孩子有40多個敏感期,孩在兩歲的時候喜歡打人而且屢教不改,應該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和模仿的敏感期來了。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呢主要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模仿的敏感詞呢主要表現為模仿別人說話、重複別人的動作,也模仿別人的動作。

那麼當孩子在這兩個敏感期來的時候,我們大人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接納孩子打人的這個行為,是他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和模仿敏感期來了,不是他故意要去打別人。

其次,我們父母要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是孩子習慣性的打人還是別人搶他東西的時候打人或者是他去搶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打人。

最後,瞭解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一、孩子如果是習慣性打人,那麼我們的父母就要做好榜樣了,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吼、打的方式溝通交流,那麼孩子會以為這就是與人的溝通交流方式,那麼他們就會模仿打人,形成習慣性打人,這個時候我們父母就要收好我們的手了,不要再用手打孩子了。當然,父母如果沒有打孩子,孩子通過模仿動畫片裡的人物或者鄰居家的小孩也會形成習慣性打人,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比如不看動畫片,多陪孩子親子閱讀、玩遊戲等。

二、別人搶他東西的時候打人,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現在有人搶了我們的東西,我們會怎能麼辦呢?我們會報警、會叫旁邊的人一起幫忙抓住搶東西的人,但是孩子還小,他還不太會表達,他就會人打人的方法來解決,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明確的告訴孩子打人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針對孩子打人的行為,不是他這個人。

第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我的,如果你想玩可以等我玩完了你再玩或者我們一起玩。

第三,告訴孩子,如果別人不聽,執意要搶,讓孩子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

三、他去搶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打人,這個時候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來了,他認為他看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有時候別人在玩他就會去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別人的。

第二,如果你想玩,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我們一人玩一會兒,打人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第三,如果你還想玩,你可以去給小朋友道謙,請求他的原諒,再商量可不可以一起玩。

如果孩子的這個習慣已經養成了,我們父母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能把他解決了,我們可以通過目標細分的方式來解決。

比如,今天孩子只打了三次別人,我們要鼓勵孩子,哇,寶貝好棒呀!今天只打了三次別人,比昨天少了幾次,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次數在減少,父母都要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通過表揚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慢慢的就會改掉打人的壞習慣,在這期間,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情緒激動。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Amy媽媽講育兒


你好,我是楊楊,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經常會因為愛咬人、打人而被別的家長聯名舉報。每次孩子打人,父母都是一邊尷尬的賠不是,一邊對孩子的攻擊行為無可奈何。自己明明教育孩子了,為什麼孩子還是屢教不改呢?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學前階段的早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如咬人、搶奪東西、互相推搡、用腳踢等都不是有意的,小小的混戰只是學前階段早期生活中十分典型的一部分。隨著孩子人格的發展和情緒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攻擊行為的次數、頻率都會下降。

當然家長也不能因此就任由孩子對他人進行不友好的攻擊,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別的小朋友會對孩子進行疏遠,排斥,長期如此,孩子還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暴力兒童。

試試以下4招治好娃的暴脾氣

1. 愛的抱抱是“萬金油”

當面對孩子哭鬧、煩躁不安時,通常講道理是沒什麼用的。孩子生氣的時候,並不會聽家長的任何道理,只有肢體安慰才最有效。家長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才能快速平復孩子的焦躁情緒,當情緒穩定下來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疏導。

2. 引導孩子講述事情經過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攻擊行為,一定是遇到了讓他們生氣、受辱、受挫、遭遇不公平對待的事情,這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講述事情的經過,在孩子的敘述和整理中,他們也會更加理性的看待這件事,情緒也會進一步的平復。

3. 解決問題找回安全感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找回孩子的安全感。火上澆油的斥責和恐嚇並不管用,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認為爸爸媽媽都不理解他。只有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壞情緒得到疏通。

4. 教導孩子過激行為不可取

告訴孩子當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採用肢體攻擊,是很粗魯的行為。因為生氣就打人、破壞玩具都是不對的。有什麼問題可以和老師說,和爸爸媽媽說,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然,面對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出比孩子還焦躁的情緒,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喜歡打人說明他在人際交往和處理情緒上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我們一定要耐心且理智的引導,以上是我個人的建議,希望對您有用。[微笑]



Young楊的VLOG


孩子改不了打人的習慣,可能是孩子欠缺語言表達能力,很多不開心、興奮的情緒都通過打人來表達;也可能是孩子安全感缺乏,敏感不自知,通過打人來自我保護。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打人動機,才好最有效地糾正孩子的打人行為。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除了用簡單的語言制止孩子的言行,如“不可以打人,會受傷的”;也可以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引導孩子用其他方式表達情緒,如給孩子一個枕頭去宣洩不良情緒等。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從打人中獲得好處,這會不斷強化孩子的打人行為。如果孩子情緒容易暴躁,那麼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多安慰孩子,舒緩暴躁的情緒、性格。如果孩子安全感不夠,父母就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你對孩子的愛。

父母平時做個好榜樣,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健康快樂地成長。


才智寶貝學堂


從1歲開始,孩子就會用打人來表示不滿。2歲的孩子通常較固執和不合作,打人的情況就最普遍。但若家長能適當地處理,一般在三、四歲就會減少打人。家長要有效地減少孩子容易發怒的情況,就必須去分析一下孩子打人的前因和後果。來進行有效的開導和引導,消減對孩子心理的壓力和情緒。

假若孩子可以通過持續的吵鬧而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以後便會學懂用激烈的行為令父母讓步。相反,如果孩子不能用打人來達到一些目的,例如要父母的注意,要求買玩具或看電視等,孩子就會減少吵鬧,所以一些合理的處理孩子打人,應該根據孩子事情的性質來做判定,引導孩子良好的發展。


四川小楊哥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小孩子的暴力行為大多數來源於家庭。如果一個孩子情緒不穩定,經常動手打人,那麼他的父母要麼是情緒暴力,經常使用武力來解決孩子的無理取鬧。
一個經常動手打人的小孩,覺得用打人的方式發洩情緒有用,就會選擇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在家庭關愛這塊是有欠缺的,缺乏安全感,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行為,給予他關愛,告訴孩子你愛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行為都是言傳身教,帶孩子的過程中確實會有行為不當,但是要長遠考慮,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孩子經常打人,屢勸不改,那麼可以試一下家庭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真心體驗被打的那一方,大家分享一下感受,能夠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意識自己的行為誤區,孩子就會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子不孝父之過,如果孩子經常打人,在他的認知裡這件事就是對的,那麼父母除了教育之外,也必須給予一定的懲罰,比如一段時間不能買玩具,或者沒有零花錢等,這樣就會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我家也有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也會動手打人,上幼兒園後這個毛病改了好多,相信慢慢引導,他肯定會有改變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1dff5249d3b410680e02f2701843bba\

六月息55


在兩歲孩子喜歡打人這個問題的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兩歲孩子在想什麼?
孩子兩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期,也是第一個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想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所以在這個階段也是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
我們再說回打人這個問題上來,我們常說孩子是一面鏡子,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倒影,回想一下家長是不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生氣的時候是不是下意識有要打人這個舉動,這個動作是會潛意識的讓孩子接收到的,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改掉這個習慣首先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有那就和孩子來一個約定一起改正。


在發現孩子動手後我們很多家長會習慣性的責備孩子,這也是不可取的,我們先給被打孩子和家長道歉,再去找孩子問清楚為什麼要打人,幫助孩子分析打人是不對的,和孩子一起找到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帶孩子去給人道歉,要讓他知道自己錯了,並且做錯了就要道歉並且還有可能受到責罰(立規矩裡面的什麼責罰)
最後我想說:“不管孩子的成長需要呵護,作為家長作為孩子唯一的依靠我們自己更應該學會如何與小朋友相處與他們一起成長,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20e000189ce25904c36\

閒人老付


喜歡打人的原因

  1. 到了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什麼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不合心意的,就容易動手來解決;
  2. 口語表達能力還不是很流暢,當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又沒辦法用語言很好地表達的時候,就容易用肢體動作來表達;
  3. 較強的模仿能力,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模仿動畫片裡的動作,也可能是成人喜歡動手,遇到事情如果用語言跟孩子說不聽,經常動手打孩子,那麼孩子遇到問題也用動手來解決問題或者表達需求;
  4. 社會交往能力還不是很強,跟小朋友相處也不知道要怎麼交往,很容易發生衝突,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動手。

成人可以如何支持

1、如果孩子只是模仿別人的行為,覺得這樣好玩,可以告訴孩子“×××不喜歡你的這個行為,你用手去弄他/她,他/她覺得很痛”;

2、需求沒被滿足,動手打人的話,先認同孩子的情緒,“你想要買這個小汽車,媽媽不同意,你真的很傷心、很生氣”,等孩子情緒基本平復後,再告訴孩子“生氣是可以的,但是打人不可以”,情緒沒有好壞,但行為有,情緒需要認同,不好的行為需要制止,然後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

3、社交方面,跟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也是需要先認同孩子的情緒,一般跟小朋友發生衝突這個年齡段比較常見的是因為物品,比如都想玩同一個玩具,想坐同一個搖搖車等等,也是需要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想坐同一個搖搖車,如果對方先坐,可以引導孩子說:“我也想做這個搖搖車,可以讓我坐一會兒嗎?”“我們倆一起坐可以嗎?”等等。

面對孩子的這個行為,首先需要分析原因,不同的場景處理的方式略有不同,整體來說都需要認同、理解孩子,出現這個行為是非常正常的。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