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製為何在A股最困難的一年推出?會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創業板改革

昨晚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方案出爐,改革主要內容如下:

1. 上市標準方面,設置了三個市值與財務指標組合的標準:(1)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2)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3)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發行人必須滿足相應標準中的至少一項。

2. 退市方面,滿足“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元”或“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其中一個條件退市,同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

3. 交易規則方面,新上市股票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限制從目前的10%調整為20%。

證監會對創業板改革的看法

關於這次創業板的改革,證監會透露,這次改革將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科創板的基礎上,擴大註冊制試點,為存量板塊推行註冊制積累經驗;二是增強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包容性,突出板塊特色。


我對這次創業板改革的看法

首先交易規則方面與科創板相同,新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之後漲跌幅限制在20%,這樣的調整其實對資本市場影響不大,大家不必太過重視,知道即可;

關於退市方面改革力度確實非常大,進一步完善了A股的退市制度,“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或“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即退市,這次改革將會倒逼投資者價值投資,或者至少遠離垃圾公司、殼資源;還有就是A股不會像港股或者美股一樣存在太多的仙股,只要市值不達標,就會被退市。

最後說說最重要的,就是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同時放寬上市要求,這看起來是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包容,當然,我也非常認可這一點。不過在目前國內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推行註冊制,其目的就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了,為何國家在A股最為困難的一年推出註冊制,同時還放寬上市要求?

其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資本市場改革,而是因為今年疫情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影響較大,很多高負債的中小企業資金鍊非常緊張,不少企業可能扛不到這次疫情結束,雖然國家鼓勵銀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但是由於銀行壞賬追責制度,沒有多少貸款經理願意把資金無抵押貸給中小企業,更何況是這些企業可能隨時倒閉。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只能想其它方法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比如說:免稅、降息、直接融資,在這種大環境下,創業板的註冊制試點被快速推出,就是為了解決一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現在大家就能理解為何這次創業板改革放寬上市條件了吧。

在這種情況下推行註冊制,確實可以幫助不少企業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但是對於股票市場來說,今年可能會推動大批中小企業上市,而放寬上市條件後,會有大量垃圾公司渾水摸魚,到時候創業板又是一地雞毛,哀鴻遍野,加上創業板實行20%漲跌幅限制,到時候割韭菜的刀會變得更鋒利。


改革後的投資機會

那對於創業板這次改革,有沒有出現相應的投資機會呢?確實是有的,我想到了以下幾個不錯的投資機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1. 現階段新股上市當天還會大幅上漲,所以接下來大量的新股上市大家要積極申購,沒開通創業板的去開通創業板,這是無風險套利,等以後註冊制全面推行時,新股上市當天就不會大漲了;

2. 新的退市條件中“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即要退市,那如果公司經營正常的情況下,一旦市值低於5億,接下來幾個交易日大股東就會想辦法把市值拉昇至5億以上,雖然不是每次都會拉,但只要公司經營狀況還不錯,那出現這種情況的企業就會大概率拉昇股價,根據這個邏輯用量化的思想操作,真的可以獲得確定性的收益,大家可以好好想想;

3.大量的企業上市,直接利好證券企業,目前證券股正處於歷史低位,是不錯的佈局機會;

4.創投概念股大家也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主要去尋找那些大量投資於中小企業的創投公司。


延伸閱讀:


文章中所提及的股票這是用來學習探討,不做推薦,如有買賣,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