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块

商周时艺术种类除了青铜器和青铜雕塑之外,玉石雕塑也很有代表性。玉器制作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玉器产生,例如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玉珠、玉管和玉块。玉器的制作技艺应该来源于石器,最初只是在玉石上钻出一个小孔作为装饰,或者像石器一样磨制成工具或武器。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殷商玉蚂蚱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更加精美细致,打磨得更为光滑,而且表面开始出现雕刻花纹,器形较大,工艺复杂,可以称为最初的玉石工艺品。商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手工业内部有了细致的分工,玉石制作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行业。商代青铜器十分发达,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制玉工艺得到显著提高。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殷商时期的玉器在造型、雕塑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式和种类也更加丰富,例如商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玉戈、玉钱、玉铲、玉圭、玉珠、玉刀等,多为日用工具和武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人物、动物、神兽等形状的玉雕数量更多,工艺精湛。仅妇好墓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装饰用的玉器。这说明商朝玉器的功能已经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玉器从日用品转变为工艺品。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周朝玉器

周朝时期,统治者总结商代兴亡的教训,避免奢侈淫靡之风,而崇尚制度和规范。在玉器方面,周朝也改变了商朝装饰性、艺术性的发展方向,而是将玉器当作礼仪用具,使玉器有了道德、宗教和政治的内涵。周代玉器十分流行,自天子以下人人都带玉,祭祀时也要使用玉器。作为礼器的玉器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按照形制可以分为玉圭、玉璋、玉璧、玉琐等。等级地位不同的人所能使用的玉器也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由于玉器十分受到重视,玉器制作时的选料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周代在玉石制作方面十分重视修整和抛光,使玉石雕刻越来越精致美观;在雕塑方面,习惯运用粗犷的线条做成眼睛、耳朵、嘴巴、尾巴等轮廓,造型简洁而清晰;在细节的雕刻上多用阴线突出粗细弯直之间的对比。商周时期的玉石雕刻在艺术造型方面有着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丰富的宗教内涵。传说中商朝的祖先是由玄鸟而生,因此鸟形纹是商代玉雕的常见纹饰;而鹿则被认为是一种瑞兽,因此鹿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玉雕中。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虚实结合。动物造型的玉雕有两种艺术风格,一种根据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进行准确的塑造,完整地体现其形体结构;另一种则采取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只塑造一个简洁的形象,没有细节的刻画,而将该动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夸张,例如龙的头、虎的尾等。这种较为抽象的造型方法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动物的形体特征。第三,动静统一。商周时期的玉器中经常有表现动物某一动作瞬间的造型,例如扬起鼻子的大象、耕地的黄牛、张开大口的虎等。动态的形象被工匠凝固在玉雕之中,可谓巧夺天工。

中华文化之美,玉石艺术,商周时期的玉石文化与什么样的特点?

第四,天地人神的统一。动物造型的玉雕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一件西周初期的玉雕,整体造型为蹲踞的人形,一侧为猴形人首,另一侧则是蜡龙首,这件玉器体现了先民将龙人格化的雨神形象。还有当时玉雕上常见的勾云纹饰也体现了天地人神合一的思想,勾云纹是对自然界中的云气模仿而成的纹饰,将之雕刻在动物玉雕之上,意为动物可以升天、是具有神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