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美國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和孩子交流時,身體動作的非語言暗示,對於信息的表達和接受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找到了孩子行為表情背後的規律,對於理解孩子的想法會有很大幫助。

案例1、把喜歡的玩具堆床上

臨睡前,孩子一個又一個地,把她平時玩耍的玩具、洋娃娃、公仔等全都堆在床上,眼看著連睡覺的位置都沒了。大人打算給她收拾到一邊,孩子卻不願意。

行為解密:"媽媽我有些害怕"。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案例2、頻繁推開面前的東西

媽媽拿著女兒平時愛吃的水果給女兒,卻被女兒丟在一邊;媽媽拿來牛奶,女兒也是一手推開……

行為解密:"別打擾我,我有更好玩的事情做"。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案例3、不停摸臉、使勁拉耳朵

幾位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玩耍,有一位媽媽發現自己的兒子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摸臉,有時還狠狠地拉扯耳朵,臉頰有些發紅。

行為解密:"這裡好壓抑,我有點緊張"。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父母可以第一時間安撫孩子,主動帶著孩子跟其他人聊天,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等。

案例4、昂首踱步

一位小女孩把手挽後背,抬頭挺胸在家裡不停地走來走去。"你幹嘛呢?"爸爸問。小女孩笑著說:"沒幹嘛,走路呀。"

行為解密:"爸爸我最近有些小得意,快誇誇我。"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當父母發現孩子做了一點芝麻小事就沾沾自喜,便要適當地提醒孩子:"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案例5、躲大人身後

一位母親帶著兒子外出,路上遇見鄰居的漂亮阿姨,小男孩趕緊躲到媽媽身後。當媽媽讓小男孩打招呼時,小男孩怎麼也不肯。

行為解密:"媽媽我有點害羞"。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一般來說是孩子害羞的表現,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帶孩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比如到親戚朋友家做客等。

案例6、說話時眼睛看地上或別處

一位媽媽問小男孩"你想吃棒棒糖嗎?"小男孩點頭,眼睛一會看地上,一會看別處,就是不看媽媽。當媽媽再問一次"你想吃棒棒糖嗎?",小男孩這才猶豫地點頭。

行為解密:"我想吃又怕你不讓我吃。"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孩子眼神飄忽不定,說明孩子的表現跟孩子的真實想法是不一致的,家長要遵從孩子心理的意願。

案例7、緊握雙手,一言不發

一位爸爸到幼兒園接兒子,發現兒子低垂雙眼,緊握雙手,一言不發。當爸爸問怎麼回事時,兒子卻搖頭怎麼也不肯說。

行為解密:"我很難過"。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這種情況下,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共情,不強迫孩子說出來,而是說:"媽媽/爸爸看到你這樣也很難過,如果你願意,可以跟我們溝通。如果不願意,爸媽也不強迫,但你需要記住,爸媽永遠都站在你這邊……"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當父母面對一個摔玩具、丟食物的孩子時,要結合孩子的表情分析:面對孩子的情緒發洩,父母該停止遞給孩子東西,讓孩子冷靜一會。

教育孩子不是給孩子安排了學習、工作就行了的,聰明的家長已經開始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就瞭解自己的孩子了。這套《兒童行為心理學》和《好媽媽一定要懂的行為習慣》兩本書,告訴家長如何從孩子的行為心理入手,去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這套書以兒童的年齡段為依據劃分為5章,將每個年齡段的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一 一羅列,讓父母們能夠在教育孩子、處理親子關係時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使孩子真正成長為一個完整、健全的人。

很多家長都對這套書評價很高,說明書中的案例分析對大家瞭解孩子的心理有著很大的幫助。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這本書在文章結構上採用了舉案例、列原因和提方法等形式,部分內容之後還有鏈接知識,用於豐富主題和拓展家長對孩子心理性格培養的知識。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爸媽學會這7招,輕鬆讀懂孩子的小心思


現在這這套書的價格是59.8元,單本不到30塊。30塊頂多也就是爸爸平時一兩包煙的價錢,但卻能帶給你真正瞭解孩子的方法。真正的好書不僅是適合讀者的,而且也是好用不貴的。

現在需要這套書的家長們,看點擊下方購物卡進行購買了,方便又快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