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來源 | 男孩派

(ID:boy666dj)


最近,在某綜藝節目中,一直被人們視為模範爸爸的汪涵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獨特的育兒經。


汪涵表示自己平時工作太忙,所以在疫情期間,他非常珍惜這段能夠心無旁騖宅家陪娃的時光。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屏幕上那個溫文爾雅的主持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卻表現出非常嚴格的一面。


他不僅給5歲的小沐沐安排了英語、圍棋、邏輯思維等課程,還要求小沐沐每天做30個仰臥起坐、20個俯臥撐和深蹲,以此來訓練兒子的體能。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但嚴格之外,汪涵對於小沐沐的教育也表現出非常開明的特點。


和很多父母一樣,汪涵也面臨著作為家長的壓力,那就是來自“別人家孩子”的比較。


為了逃避這種壓力,他拒絕加入家長群,即使妻子多番催促也堅決不加。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此事一經媒體爆料,網友紛紛為汪涵點贊:


在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別人家孩子”的年代,汪涵老師這種獨特的教育觀念真的可以說是一股清流。


而回頭看看我們身邊的家長,幾乎個個都能不落俗套的把比娃這件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生下來比誰長得快,

讀書的時候比成績,

畢業之後比工作,

結婚之後比伴侶……


父母盼望兒女成龍成鳳是無可厚非的,只是很多時候,這種比較扭曲變形了,不僅對孩子身心發展毫無益處,反而很有可能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1

北京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徐凱文老師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他把苦心醞釀許久的科研計劃交給系領導,領導卻告訴他,他的科研計劃和一位老教授的想法有一些重合的內容,而且經過專家全面的比較和評估,系裡最終還是選擇了老教授的方案。


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開始陷入深深的抑鬱,甚至一度對那位壓過自己一頭的老教授產生過怨恨的心理。


後來,經過一系列心理方面的自我療愈,徐凱文終於弄明白這件事情的發生竟然和童年時母親說過的一句話有關。


一天放學後他迫不及待的跑回家裡,把自己得到90分的卷子拿給母親看,因為這次考試難度很大,90分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沒想到母親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90分嗎?隔壁的XXX還考了95分呢!”


母親的這句話,猶如一顆釘子,深深的紮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所以當領導無意間把他和那位老教授放在一起比較時,童年時留下的傷口又讓她回憶起潛意識裡那個曾經被母親一句話傷害過的小孩。


他的母親應該不會想到,自己無心的一句話,竟然給孩子未來幾十年的人生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陰影。


作家劉墉曾說:


“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內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深以為然。


隨便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比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


因為這不僅容易傷害孩子脆弱的內心,而且很有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走向極端。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之前,一則發生在山東淄博的血案震驚全國。


初三學生馬某回家時,被藏在單元樓門後的同班同學秦某連捅數刀,不治身亡。


而秦某的殺人動機令所有人震驚不已:殺了他,我就會是班裡第一名了。


原來秦某一直是班裡的第二名,他的父母總是喜歡將他與班級第一名馬某進行比較,並經常責怪他為什麼一直是第二名,為什麼不能超過馬某成為班級第一。


父母的攀比導致了秦某性格的扭曲,也把兩個幸福的家庭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樣血淋淋的事實,難道還不能讓那些熱衷於把孩子比來比去的父母們清醒嗎?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2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別的小朋友都安安靜靜的坐著聽老師講課,而他連在板凳上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


她強忍住淚水,溫柔地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


在小學的家長會上,老師說她兒子數學考了全班倒數第二,懷疑他智力有問題。


而她回家時卻告訴兒子:


“老師說其實你並不笨,只要肯繼續努力,一定能超過你的同桌。”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在中學的家長會上,老師表示她兒子和班裡的尖子生相比,考上重點高中有些危險,她回去時卻滿懷喜悅地告訴孩子: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說你只要再加把勁兒,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


老師通過比較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而這位母親從來沒有把這種被比較後的焦慮和憤怒轉嫁到兒子身上,而是每一次都用溫暖的話語鼓勵孩子繼續進步。


事實證明,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因為每一次家長會後,兒子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高考時,她的兒子竟然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這位母親對兒子教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沒有盲目的把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而是一直相信孩子,鼓勵孩子。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試想,如果她每一次聽到老師的抱怨後,回去總是指責兒子這裡也不如同學,那裡也不如同學。


她的兒子有很大的可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逐漸失去自信,同時也失去厚積薄發,超越自我的勇氣。


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枝獨特的花朵,孩子成長有快慢,能力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各自不同的習性和花期一樣。”


你的孩子可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三歲就會背唐詩,但是他懂事善良,知道心疼大人的艱辛不易。


你的孩子可能沒有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多才多藝,但是他的籃球打的很好,身體倍棒性格開朗。


這世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他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一無是處。


家長需要扮演的角色,不是像法官一樣居高臨下地對孩子的優缺點評頭品足,而是應該像園丁一樣精心守護和等待每一朵鮮花的盛開。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3

很多父母喜歡把孩子進行比較,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足,並且能夠激勵他們不斷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但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父母的嘮叨不但沒有激發起孩子的上進心,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使親子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其實,想要真正激勵孩子,父母完全可以採用更加明智的方法。


徐州一位父親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他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三次考試分別只得到0分、7分和50分。


如果橫向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兒子顯然是一個標準的學渣,但這位父親卻從縱向的角度看到兒子每一次的進步。


為此,他還專門通過放煙花的方式來表達對兒子的讚賞和鼓勵。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最好的教育,不是一味地打壓,不是空洞地說教,而是用欣賞和鼓勵激發出孩子內心的驅動力。


朋友的孩子小樂英語成績常常慘不忍睹,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學英語。


一次朋友被老師喊去訓話,因為兒子是全班前10名中唯一一個連英語平均分都沒有達到的學生。


回家後,他卻滿面春風地對兒子說:“哎呀呀,兒子你真厲害,英語只考了70分,居然能排到全班前10名。如果能再加把勁兒把英語成績搞上去,那第1名的寶座不就非你莫屬了嗎?”


簡單的一句話,一下子讓垂頭喪氣的兒子又重新恢復自信,不久之後英語成績就有了很大的起色。


與其整天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父母不如經常對孩子說這些話:


你並不是一個笨孩子,只是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雖然這次考試還是沒能及格,但是比上次進步了不少,媽媽很欣慰能夠看到你努力學習的樣子。


他的演講確實很棒,你唱的歌也很動聽,爸爸媽媽同樣為你感到驕傲。


……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靈魂,身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是挖掘出孩子獨特的潛質,而不是和別人比較。


汪涵透露不願進家長群的真相:不比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