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呼喚更多的何炅、汪涵

近十年來,綜藝節目製作不管是水平還是成本都上了好幾個臺階,但是車水馬龍的背後,我們不禁要問一句,優秀的節目主持人為什麼還是隻有那些老面孔?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二十年前,剛剛24歲的何炅就已經亮相《快樂大本營》,放眼如今的主持界,20出頭能擔綱一線綜藝節目主持的,恐怕還一人難覓吧。和何炅同歲的汪涵在主持這條道路上起步要晚一些,但是厚積薄發,迅速在全國走紅。

再看看,如今一線的綜藝節目,新鮮的面孔少之又少,何炅去年一年在近10檔綜藝節目中擔綱主要的MC,孟非、魯豫、張紹剛、撒貝寧等等紛紛舊酒裝新瓶,重新霸屏綜藝圈。

細數這幾年各大衛視發掘出來的主持新人,出現伊始確實能給不少觀眾新鮮感,但是大都後繼乏力,毫無接班何炅汪涵之相。當然從歐美的節目來看,傑出的主持人職業壽命確實也比較長,艾倫·德傑尼勒斯今年已經60歲了依然非常活躍,吉米·坎摩爾也已年過50。

不過我國綜藝節目主持遇到的問題不是傑出主持人迭代的問題,而是很多衛視,即使是一線衛視,拿出一到兩個有收視保障的主持人依然顯得捉襟見肘,他們更加迫切的呼喚優秀節目主持人的出現。然而現實是即使天花板並不高,他們也很難打破。

娛樂精神是一種天賦

而主持技巧是可以培養的

對於很多衛視來說,從有主持專業底子的年輕播音員中發掘好苗子是常見思路。對於綜藝節目主持人來說,嘴皮子利索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

但是光有口播的功底還遠遠不夠,綜藝主持人首先應該是個藝人,需要有娛樂精神,從這點上來說,北電、中戲這樣的高校培養的學生相比中傳的學生潛力更佳。因為播音主持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是為了新聞傳播服務的,往往在主持綜藝節目的時候“端著”、“拿腔拿調”,即使他們意識到這樣的表達方式不適合綜藝節目,也很難打破多年的專業培訓形成的慣性。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但是,從電視臺招人的邏輯來看,北電、中戲這樣表演類或者具有娛樂精神的高校學子在生涯起步階段又欠缺一定的主持功底,想要進入電視臺的主持崗位似乎有些不切實際。所以,這就是綜藝主持培養先天性的一個怪圈。

到底是先吸納具有娛樂精神的年輕人,日後再對他們進行主持專業技能培訓,還是確保具有主持功底的前提下,日後培養他們的娛樂精神?大多數電視臺選擇的是第二種方式,這或許也是在電視臺內部難以發掘出兼具娛樂精神與主持功底的年輕主持人的源頭之一。

其實前文提到的何炅、汪涵都並非主持專業出身,魯豫、張紹剛雖然都來自傳媒院校,但本身的專業也並非播音主持,可見娛樂精神是一種天賦,而主持技巧是可以培養的。

談話類節目邊緣化

主持人在真人秀中角色尷尬

談話類節目是臺灣綜藝圈比較常用的說法,最著名的就是《康熙來了》,吳宗憲的《綜藝大熱門》、《小明星大跟班》算是目前臺灣綜藝市場比較主流的談話性節目。而現在的一線衛視還有多少資源留給談話類節目?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談話類節目是最能夠鍛鍊主持人能力的節目形式,在有限的節目時長中,節目的推進大多依賴主持人與嘉賓口舌之間的你來我往,吳宗憲在其30年的主持生涯中留下了無數金句,康永和小S這對黃金搭檔紅遍整個華人娛樂圈。

然而,隨著內地綜藝節目市場急劇膨脹,成本小、收益小的談話類節目逐漸被各大電視臺,尤其是一線衛視,推到比較邊緣的位置。這當然也是與電視臺內缺乏能夠擔綱這類節目的主持人有關。

華少曾經在接受某行業自媒體採訪時透露今年會有其個人的脫口秀節目上線,但是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聽到這檔節目的最新消息。前些年,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些電視臺在棚內娛樂談話類節目上的努力,但是隨著反響平淡,大多壽命不長。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但是,不能因為這類節目不成功,就放棄棚內娛樂談話類節目的嘗試。對於一線衛視來說,有一檔具有收視保障的談話類或者說脫口秀節目對於電視臺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就算舉全臺之力,不斷試錯,也要為之不懈努力。

在一線衛視每年上百檔的真人秀節目中,也不乏主持人的身影。但是,在角色定位上,主持人大多扮演串場的角色,真正留給主持人抖機靈、抖包袱的空間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則是各種導師、嘉賓互相拋梗,在這種節目生態中,主持人,尤其是主持新人要想出彩太過艱難。

對於主持人的培養上來說,談話類節目功不可沒。如果電視臺內部缺乏資深主持人以老帶新,培養挖掘主持新人的資本,不妨多嘗試從主持圈子以外挖掘一些既有收視保障又具有主持功力的娛樂圈資深人士,組成混編的主持團隊,慢慢磨合之下,或許也能夠為電視臺培養出新生的主持力量。

跨界主持人來搶飯碗

或者是意識到電視臺內部很難發掘到出色的主持人,近來出現了不少演員、歌手跨界主持衛視節目的現象。像是張國立、金星等都是比較成功的例子,蔣昌建教授主持的《最強大腦》也備受好評。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春晚舞臺,就出現了不少跨界主持人。有人統計,在1983年到1989年這7年間,春晚一共啟用了36位主持人,其中有24位都是從相聲演員、電影演員以及歌手等身份“轉行”而來。姜昆就一個人連續主持了7屆,劉曉慶也參與了兩屆主持。

但是隨著中央電視臺在專業主持人的力量儲備上逐漸完善,跨界主持人逐漸淡出春晚舞臺。隨後的這30年間,依然可以見到跨界的身影,但是比例已然很低,朱軍和董卿幾乎成為春晚的標配。

而反觀不少衛視,在綜藝紅紅火火的當下,主持新人的培養似乎與歷史進程相背離。演員或者歌手跨界來當主持人當然在短時間內,可以為電視臺帶來可觀的流量和收視。但是主持畢竟不是他們的本業,電視節目唯一能打動他們的不過只是高價的出場費而已,跨界主持人與電視臺之間很難形成穩定的紐帶關係,無法充當一家電視臺的門面。

對於電視臺來說,跨界主持人並不是一種穩定的力量儲備。跨界主持人的湧現雖然是在製播分離以及電視臺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的正常現象,但是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完全將主持任務交給跨界的演員或者歌手,對於電視臺培養自己的主持人弊大於利。

除了跨界主持人以外,我們也能夠發現不少主持人跨臺主持的現象。何炅主持的《來吧冠軍》反響不錯,但是從整體來說,垮臺主持並沒有出現多少代表作,而且和跨界主持人類似,這種合作方式並不穩定。

只有一夕成名的歌手演員

沒有一夕成名的主持人

湖南衛視的輝煌歷史可以說就是半個湖南衛視主持群體的輝煌史,一個具有收視保障的主持人的邊際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何炅汪涵在湖南衛視多個節目、晚會可以說是即插即用,效果喜人。或許也是意識到何炅、汪涵的主持生涯進入了中後期,湖南衛視最近也在極力打造培養主持新人的節目,希望能再挖掘出幾位具有接班潛力的好苗子。一旦成功,湖南衛視再輝煌二十年的壓力就要小得多。

综艺节目呼唤更多的何炅、汪涵

只有一夕成名的歌手演員,沒有一夕成名的主持人!這句話是綜藝天王吳宗憲的名言,也是他入行多年的深刻感受。主持人能夠給觀眾陪伴感,為電視臺帶來穩定的高粘性的觀眾。希望主持圈的後浪在遲到許久後,不要缺席。而全新主持天王天后的發掘有賴於電視臺高層智慧的眼光,有賴於高收視節目的耐心培養,有賴於主持前輩的幫扶提攜。

總而言之,綜藝節目需要更多的何炅、汪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