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打罵孩子就像會上癮一樣,因為很多的教育家都說不要打罵和體罰孩子,可是孩子真的非常氣人的時候,家長跟孩子講道理都不管用,就直接用打罵來管教孩子,這招確實好用,所以家長以後就直接升級為打孩子,簡單省事。

但是打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從打孩子一開始的哭喊聲到後面默默無聲,咬牙忍受,打完孩子還會繼續的皮。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故事:

我小的時候住在家屬院裡面,經常會有一些小朋友來跟我玩,我記得有一個小男孩比我大三歲,他有一次騎他爸爸的自行車,然後不小心把自行車的車胎扎爆了,但是沒告訴他爸爸,然後又來跟我們來玩耍,後來他爸爸要騎在自行車出去的時候,發現車胎壞了,然後就直接跑到我家的院子找他的兒子,並且大聲怒罵然後我看到這個比我大三歲的孩子默默的從小桶裡面撿了一根樹枝給他的爸爸,然後我們看到這一幕都不敢出聲,但是他的爸爸卻一直看著這跟樹枝,愣愣的在原地沒有動,過了一小會後默默的轉身離開了。等他爸爸走後,他才跟我們說:“沒事,小時候掃帚都打斷好幾根呢”當時我覺得我好佩服他。有的時候打他,他還會笑。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孩子“求救信號”的表現

有些孩子嘴硬,有些孩子卻是在家長打罵之後就承認錯誤,但是有可能他們連自己錯在哪都不知道,他只是更怕繼續捱打,而且有些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孩子,孩子被打後也不會承認,那樣的話恐怕錯的真的不是你家孩子吧,可能有誤解吧。孩子被打後錯在哪也不知道家長一定別打了,這就是孩子的一種“求救信號”因為孩子自己錯在哪根本不知道。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如果孩子沒承認錯誤的話,家長一定要別打了,千萬別說“讓你不知道錯,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一邊說又一邊打,孩子內心就肯定不服的,但是如果反抗的話,有可能父母會打的更嚴重,所以孩子會有一種心理,就是我怎麼狡辯都沒有用,說了也等於沒說,還不如不說,捱打完就算了,說了可能被打的更嚴重,有些家長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錯就打孩子,時間長,孩子與父母就有了更深的隔閡,之後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難都不敢向父母詢問解決方法,不會解決也要硬著頭皮,因為他心裡已經非常懼怕父母,生怕一問出來就遭到打罵,然後解決不好也會遭到打罵。

父母們不要一味的去責怪孩子,甚至棍棒齊上,但是卻沒有教孩子的處事方式,所以孩子遇到事情都不敢問父母,怕自己再被父母罵“這麼簡單都不會做”之類的語言。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所以,各位家長們,孩子有時候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麼就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樣以後孩子就可以記得了,下次如果還是這樣犯錯了,會受到什麼樣的責罰,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的,雖然父母們會生氣,但是一定要冷靜告訴孩子自己錯在哪,應該要怎麼做,讓孩子知道怎麼解決方法。

想要孩子未來的路更好走些,高智商、高情商、情緒管理、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都不能少!

研究表明,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和情緒管理的最佳時期!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從情商、行為、安全三大角度出發,包含10個小故事:《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

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父母閒暇時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通過故事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3-6歲也是孩子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每個繪本中都有精美的插畫,這樣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所講的道理,漸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被打罵後,有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家長要注意了

在3-6歲期間,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

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