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導讀

人都怕別人笑話自己無知,可尼采卻告誡我們承認自己的侷限。他的話和孔子的告誡有什麼相通之處?為什麼說承認無知才是有知?


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尼采在《曙光》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並沒有千里眼,拘束在肉身中的我們能夠體驗的範圍與距離總是有限的。我們的耳朵,無法聽見所有聲音。我們的雙手,也無法觸摸到所有東西。

可我們還是會擅自判斷事物是大是小、是硬是軟,還會擅自對其他生物下判斷。人的認識是有極限的,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判斷可能出錯。這便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01

其實,讀完這段話,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認知到、體會到並承認自己的無知,我們才真正的開始變得有智慧。


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知道自己無知,才有可能變得有智慧

孔子對自己的弟子子路,曾經有這樣的告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果能做到這種情況下,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02

年輕的時候,在人群當中很怕自己被別人忽略,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抓住任何機會來發表意見,來顯示自己的多知和有知。

可到了中年之後才發現,一個人這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情幹明白了,就已經很不簡單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自己的認知,真的是很有限的。


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人到了一定年齡才知道閉嘴比誇誇其談重要一萬倍。


有人說,畫一個圈,圈子裡是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圈子外面是自己未知的東西。自己知道這個圈子越大,才會發現自己不知道東西更多。

所以呢,年輕的時候,人特別想說,特別想刷存在感,可是到了中年以後,就特別想閉嘴。

尤其是在飯局上,我們就會發現一定會有這樣的人。你不管說什麼話題,你不管談什麼東西,他都知道。這個我知道!我告訴你!然後嘚嘚嘚講一大堆。


03

人,畢竟是人,誰能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瞭解,什麼都精通。所以在跟企業打交道的過程當中,我慢慢的有這樣一個心得體會和做法。

雖然給人家做顧問,人家把自己當成老師看。但是一定提前告訴對方自己哪些擅長,哪些不擅長;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建立信任除了讓別人相信自己能做什麼,更要讓別人知道和相信自己不能做什麼


最害怕的事情,不是對方不相信自己,不信任自己,最害怕的是對方過於信任自己,因為將來要露餡兒的。一旦露餡了,一旦有破綻了,彼此之間這種信任就會蕩然無存。

日常生活當中的待人接物,還是經營生意上的往來,我們都要有一個意識和一個習慣,要告訴人家自己不擅長、不瞭解的東西,這樣的才好管理對方的預期,否則對方對自己容易有誤判


04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越來越感覺到人的成熟,是不是從一個想著說話的話癆,慢慢的會變成裝聾作啞。


尼采為什麼告誡我們:判斷可能出錯,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不懂的不要亂說可以給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為什麼要裝聾呢?因為有些人會以不知為知,不知道自己不知,說很多的假大空話。怎麼辦呢?張嘴只出來會得罪人,所以裝聾。

第二個,自己很多事情不知道、不瞭解,最好閉嘴。所以我們真的要接納尼采的告誡,承認自己的侷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