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詩人、文化評論者、作曲家,代表作有《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權力意志》《論道德的譜系》《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等,尼采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對後代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後現代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尤其巨大。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哲學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時,20多歲的尼采有機會閱讀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思想受到了巨大的震顫,自此之後尼采哲學始終有著叔本華的一定的影子,不過在某些地方實現了突破,或者進行了改裝,或者進行一些微不足道的、不涉及根本問題的批判。1874年,尼采創作了《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這本書本身就成為尼采哲學的重要代表作,從這本書的書名便可判斷尼采的身上已經始終有著叔本華的影子了。尼采和叔本華確實有著許多共同之處,比如他們都十分痛恨女人,將女人的地位降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叔本華


尼采批判傳統道德,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對所有的理性哲學均展開了猛烈的、徹底的、毫不留情面的批判攻擊,而叔本華則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可見尼采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也是繼承了叔本華的一些思想,但尼采反對理性主義、批判理性主義的力度更大、程度更徹底。尼采和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在某些地方和領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從表面上來看,理性主義哲學容易得到多數人的支持贊同,說人類具有理性,好像許多人也認可,因為我們會思考、會計劃、會按照自己的計劃行動。但是在有些時候,人卻不一定是理性的,比如女人購物就不一定理性,因為他們總是會購買大量的自己並不需要的商品。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在《權力意志》中寫道:“好人都是軟弱的,他們之所以是好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強大到變惡的地步。”尼采在1885年到1886年的筆記當中,除了提出“好人都是軟弱”的觀點之外,雖然部分筆記可能與此觀點有些關聯,但是對此觀點並沒有進行更多的解釋。我對此觀點,暫時不表示贊同,也不表示反對。本文僅僅是試圖從尼采的角度,結合尼采在1885年秋到1886年春的一些筆記進行說明,有的筆記或許與此觀點稍微有關。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根據尼采的觀點,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好人全部都是軟弱的,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軟弱,否則就會被弱肉強食的社會所擊垮;而那些足夠強大的人,他們都是壞人,都是惡的,但我們往往看到他們體現出一些好的行為特徵,這只不過是外在的表象,惡人最善於偽裝,是天生的演員。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的“哲學之師”叔本華就強調過與此相關的思想,說人就是猛獸,是豺狼,一個人只要有機會就會露出殘暴的本性。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叔本華說“世界的一面是我的表象,世界的另一面是我的意志”,尼采則乾脆認為,人類追求權力的慾望是最可怕的,任何人都有著這種追求權力的可怕的慾望,這就是“權力意志”,意志就是權力,權力就是意志,這種慾望可怕到只要有條件,人們就會幹一切壞事。叔本華最為重要的著作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認為可以用“作為性慾和沉思的世界”來代替,“性慾”等同於意志,是人們根本的一種東西,是潛藏起來的,許多時候並不表露在外的,而“沉思”則是外在的表現,是偽裝出來的。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采為此指出,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倫理學、教育等途徑,就像馴化野獸一樣馴化人類,讓人們的這種“權力意志”、這種“慾望”長久地被限制起來,否則野獸出籠就要幹壞事。我們所謂的道德,就是一種“被馴化了的情緒”,德性就是一種偽裝,不讓那些惡的東西顯露出來而已。一旦一個人他認為足夠強大,外在的力量無法控制他的時候,他就會褪下“道德”和“善良”的偽裝,顯露出“野獸”的那一面。而在許多時候,他們以“君子”之外表行“惡人”之事,還在社會上獲得很多的榮譽和名聲。


尼采:好人都是軟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