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越高越好嗎?本文教你全面的安排公司的融資


估值越高越好嗎?本文教你全面的安排公司的融資

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會經歷股權融資的過程,股權融資做的到位的公司,公司的業務發展也會受益良多,而融資不暢的公司,有可能直接威脅到公司的健康發展。

今天就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來談談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過程中,涉及到的融資的金額、估值的安排、資金的使用以及投資機構的選擇問題,並提出合理的建議供創業公司參考。

融資的金額應該如何確定?

融資的金額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你要清楚公司當前的業務發展需要多少資金,比如流動資金,市場推廣,產品開發等等,這幾個方面的資金需求就是融資金融的一部分。第二,在此基礎之上,還要有以備不時之需的資金,也就是公司可能會碰到困難,可能遇到市場變化等等的問題,這個也一定要考慮進來,起碼在問題發生以後,公司不會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出現破產風險。

為什麼這麼安排?其實,大多數的企業破產最終歸結為一點就是資金出現了問題,能夠有充足資金撐下去的公司,一般不會輕易的破產,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孫子兵法上講,打仗打的是糧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線需要一車的糧草,我們就需要至少運送五車過去,送去的過程中吃掉兩車,還要留兩車回來的路上吃,有備無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公司對資金的儲備也是同樣的道理。

還有一點需要我們記住的,就是公司在受到投資者追捧的時候,應該儘量多融資,市場瞬息萬變,應該抓住機會多儲備,在能夠順利融到資的時候要儘量多融一些。你跟競爭對手不僅在產品的價格、質量、服務方面進行競爭,融資方面也是一種競爭,因為,市場上的資金也是有限的,你沒有融到的資金,或者你拒絕的資金,很可能會進入到競爭對手的口袋中,對手有了這筆錢,在產品的打造、市場的推廣方面就會更有利,那麼在後續的市場競爭中,公司的優勢就會受到挑戰。

估值如何確定,是否越高越好?

很多公司在融資的時候都比較謹慎,都會盡量抬高自己公司的估值,以便用最少的股份獲取更多的資金,這樣做短期來看,對公司有利,但從長期來看,對企業後續的融資以及長遠的發展不利。

為什麼這麼說?

公司本輪融資估值過高的話,很可能就透支了未來的業績,也就是當前的估值把未來幾年的業績預期都反應出來了,那麼如果公司未來業績不達預期,或者碰到資本市場低迷的時候,你下一輪融資很可能就會遇到困難,因為,投資人不傻,他不會按照你上一輪估值多少去評判一個企業,投資人看的還是公司當前的基本面和業績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前期的估值過高很可能導致未來的融資變得很困難。

那麼到底如何確定公司的估值?

估值的確定應該結合公司當前的業績狀況、資產狀況,適度考慮未來公司的發展預期,這才是最好的狀態,一定不要把未來三年、五年的成長價值考慮到當前的估值當中,要合理規劃未來的融資節奏,每次的估值呈梯度上漲的趨勢,但每次的上漲的幅度不要過高,讓每一輪進來的投資人都有利可圖,達到一個多贏的狀態,這樣既能保障公司未來融資的順暢,又能和機構股東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對公司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融資過來的資金,應該如何使用?

就我投資的經驗而言,企業資金的使用是非常關鍵的,甚至可以說是生死問題。因為,如果辛苦融資進來的資金,投資到毫無價值或者是公司並沒有把握的項目上,很可能會形成一堆無盈利能力的資產,不僅產生不了業績,還會造成折舊、耗費等大量的費用,對公司的業績是一個雙重的打擊,投資人也肯定會有業績預期,甚至有些公司和投資機構簽了對賭合同,這時候,很可能就是投資人想要回撤的時候,企業很容易就會倒下。

那麼資金到底如何使用較好?

一定要謹慎,不能盲目的進行大項目的投資,應該小步快跑,大項目的直接投資很容易造成發現失利難以回頭的狀況,這就需要我們先進行小的試驗,如果效果不錯,或者比較成功,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如果不行,反正投入不多,可以及時回頭。前段時間看《騰訊傳》,騰訊在這一點做的就比較好,騰訊的很多項目如微信、QQ秀等等,都是馬化騰放任公司進行小規模試驗,看到效果不錯後,再進行大規模的投入的結果,這就是資金使用的最好狀態。

另外,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公司的資金使用也是我們最最關注的地方,首先,在新項目投資上面,應該給公司充分的建議,聯繫多方資源進行大膽論證。其次,要關注公司關聯方資金的往來問題,尤其是關聯方較多、又很複雜的情況,可能出現大股東套取資金的狀況,進行公司資金使用的決策時一定要非常謹慎。

投資機構如何選擇,多少數量和比例比較合適?

投資機構的選擇非常重要,公司的資金比較緊缺,可能不會在意這個問題,只要誰願意給錢都可以。但是,這有可能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埋下了炸彈,公司對投資人的選擇還是謹慎為好。

如何選擇?

要選擇資源和特質匹配的投資機構,雖然說投資人在公司的運作過程中,能提供的幫助很有限,但是,如果資源匹配的話,投資人很可能會給公司的發展增加一些驚喜的機會,助公司發展一臂之力。當然,投資機構也是公司,也需要合作共贏,公司也應該想想如何能夠和投資機構建立一種雙贏的局面,如果僅僅想著投資機構怎麼幫助自己,那絕對是非常有限的,資源互相匹配實現共贏才是最好的狀態。

引入機構數量和比例如何安排?

引入的數量其實是跟資金的狀況、資源匹配的狀況相關,在滿足資源和特質匹配的基礎上去甄選,選擇負責任、投後管理更專業的投資人,數量儘量少一些。因為,如果投資機構分散太多,每家機構的比例就不會太高,比例太小的話,投資人自然就不會那麼有動力關心企業了,也就談不上資源嫁接等等問題。

外部投資機構的持股比例應該預留多少,這也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各個企業的發展狀況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創業公司最好預留不超過20%的股權比例給外部的投資人,當然,多數的公司都會少於這個比例,大部分的股權還是應該由公司的創始團隊、內部員工來持有,這樣互相綁定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是,有些公司會跟投資機構籤股權回購的條款,也就是未來公司有權以高於當前價格的某個估值,回購一部分投資人持有的股份,以便給新進來的優秀的員工股權激勵,這是對公司比較有利的一個安排,可以借鑑。

所有的建議都是一個大的框架,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融資的時候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餓了麼當時以4億美金的估值,融資了3億美金的資金,幾乎稀釋了創始團隊大部分的股份,但回過頭來看,這個決策是非常正確的,也就是這種大資金幫助公司成長為獨角獸。反面的例子就是易到用車,曾經拒絕了多個投資人的大筆資金,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市場的競爭瞬息萬變,做融資,或者做任何事情都一樣,看到不重要,看懂才重要,一定要懂得結合公司的業務發展安排公司的融資節奏。以上的建議僅供參考,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