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以前我們總說,一個女人如果能夠經濟獨立,那麼,她是可以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活得更有底氣的。但看完這本比爾·蓋茨強烈推薦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發現:

對於一個想要活出自我的人來說,經濟獨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至於我為何會如此“大言不慚”,那就得從作者塔拉的母親——法耶的故事開始說起。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圖片由亦染心田製作,請勿盜用

01 法耶的逃離:從一個體面的牢籠,逃到另一個牢籠

法耶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小鎮。她的父親是一名郵政員,母親是當地最好的女裁縫。家境不錯的法耶,從小便接受教育,過著正常有序的體面生活。但這種體面,並不是法耶想要的。

因為,每天天不亮,她就會被母親叫醒梳頭,然後一早上都為到底該穿白色,還是奶油色的鞋而苦惱。而且即便最終她們選擇了奶油色那雙,上學時也會遲到。因為每到最後關頭,法耶的母親總會急急忙忙地開車到表姐唐娜家去借鞋。原因是,她那雙奶油色的鞋鞋跟更低一點。

是的,在那個世界裡,白色和奶油色不僅有著重大區別,還經常性地毀掉一個完美的早晨。

所以,法耶想逃,想要離這個體面到病態的世界遠遠的。於是,她不顧家裡人的反對,固執地嫁給了吉恩,一個來自山裡的年輕人。

對於法耶來說,小鎮裡就像是一個無形的牢籠,處處都充滿著竊竊私語的聲音,但山谷裡不同,在那兒,她看不見下面城鎮里人們的面孔,也聽不見他們的聒噪。

故事發展到這兒,似乎是相當完美的一次的逃離,可是,法耶嫁的這個與眾不同的男人,真的是她的良人嗎?

如果衡量良人的指標,是忠誠,那吉恩的確是,但如果衡量的指標變成了婚姻是否幸福,那我只能說:法耶是剛出虎口,又進狼窩。

原因有這樣幾點:

  • 第一,吉恩是個大男子主義相當重,並且虔誠過度的摩門教教徒。在他的信仰裡,“女人的位置就該在家裡”。所以法耶自從結婚後,就一直留在家裡,做一個聽話的家庭主婦。
  • 第二,吉恩出於對政府的偏見,所以固執地認為,無論是將孩子送去上學,還是將生病的家人送去醫院,都是不對的。因此,他們的幾個孩子從小便被耳提為命道:不許去學校,也不許去醫院。
  • 第三,吉恩對世界末日有一種莫名的執著,在2000年未到之際,他時常動員家人一起儲存食物、草藥、淨水器、打火石、鋼鐵,甚至是槍支。不僅如此,他還頗有遠見的給每個人都分配了屬於他們的角色,其中,法耶被分配到的,是一個助產士的身份。理由是,如果她能學會助產,就能在孫子孫女出生時接生了。

是的,法耶嫁的,就是這樣一個固執、愚昧,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丈夫。不過這個時候的法耶,還沒有完全喪失自己的主見。

她會私下準備一些書,分給孩子們去看,也會偶爾在丈夫說的太過離譜時,發出一些自己的聲音。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吉恩說什麼,她就做什麼。譬如我剛才提到的,做一個助產士。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被困在牢籠


02 法耶的高光時刻:女人的底氣,不是化妝給的,而是經濟獨立給的

其實,在最開始接觸助產士這份工作時,法耶是拒絕的。可是吉恩對妻子的害怕與不安熟視無睹。在他的強硬要求下,法耶硬著頭皮做了助產士朱迪的助理,參與了好幾次接生。每次接生回來,法耶都是一臉慘白地“飄”進家裡。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幾個月,直到有一天,因為朱迪的離開,法耶便被趕鴨子上架,成了方圓百英里內唯一的助產士。

對於法耶來說,挑大樑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並不容易,但是漸漸的,她也嚐到了這份工作帶給她的甜頭。

比如,成功接生一個嬰兒後的成就感,被人信任時的滿足感,還有,一筆又一筆的接生費。

所有的這一切,讓法耶不會再像原來一樣,每天都早起化妝,甚至是為了沒有化妝而道歉。更為重要的,是她有了錢,有了自己做主的底氣:

  • 過去丈夫不願意給家裡裝的電話,她裝了;
  • 丈夫不願意給孩子們辦的出生證明,她辦了;
  • 甚至有一次他們兩發生爭吵時,法耶不僅沒有妥協,還把卡片往桌上一扔,說:“愛填不填,你要是不填,沒人替你填。”

這樣的法耶,真的酷炸!

可是,我始終忘不了,作者在寫法耶是如何花錢時提到:

母親也用這些錢來提高自己的助產技能。她購置了一個氧氣罐,以防新生兒呼吸困難。她還去上縫合課,這樣就能給下體撕裂的產婦進行縫合了。以前朱迪總是把這些產婦送到醫院去縫針,但母親下決心學習此技術。我能想象她腦子裡想的是什麼:自力更生。

是的,即便此時的法耶已經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她始終將丈夫的話奉為聖旨,並且,像一個虔誠的信徒堅定不移的執行著。

她不會去想,末日是不是真的會到來,也不會考慮,一旦產婦的下體撕裂,送去醫院才是最穩妥的解決之道。

所有的這些都為法耶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因為錢,有了底氣


03 法耶的轉變:一場意外,讓她從人人尊敬的助產士,變成了“神棍”

法耶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某一天的早上六點。在那之前,吉恩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執意要求開夜車回家。於是,一家人便像沙丁魚似的擠進旅行車,然後像往常一樣,沒有系安全帶便出發了。

大約十來個小時後,他們的車偏離了中間線,進入逆行車道,然後離開公路,跳過一個溝渠,接連撞倒兩根粗大的雪松木電線杆,最後撞上一輛中耕拖拉機才停了下來。

法耶當時坐在副駕駛座,傷的很重,但是吉恩在不去醫院這個問題上很固執,所以法耶的傷勢全靠自愈。

在那段時間,孩子們給她起了一個好笑的外號,叫“浣熊眼”。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浣熊眼,是嚴重腦損傷的徵兆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車禍過去了9個月,法耶依然會出現偏頭痛和記憶力不穩定的原因。這也導致法耶開始覺得自己無法再勝任助產士一職,於是,她花大價錢僱了一名助產士來指導她。

塔拉說:

現在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指導她。她曾是一名專家,是無可爭議的權威,現在卻連是否吃過午飯都要詢問十歲的女兒。

再後來,有人在聖誕節時送給法耶一瓶價格昂貴的混合精油。這瓶精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她的頭痛,但由於精油的價格實在太貴,法耶便決定自己製作。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掌握了調製精油的方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為了研製配方,法耶用起了一項叫“肌肉測試”的招數,就是先交叉中指和食指,然後問自己一個問題,接著,同時稍微彎曲手指,再試圖分開它們。這時如果兩個手指仍然交纏在一起,就意味著答案為“是”;如果分開,就代表“不是”。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玄乎?但法耶不僅對此無比堅信,她還用肌肉測試來試驗其他療法。甚至到最後,她還開始向顧客收取“能量工作”的費用。

有一次,她向塔拉解釋說,肌肉測試是一種祈禱,一種神聖的祈求。這是信仰的體現,上帝通過她的手指傳達旨意。有時塔拉相信她,這個聰明的女人知道每個問題的答案;但塔拉永遠也忘不了另一個女人,那個同樣聰明的母親說的話:世界上根本沒有魔法這種東西。

也就是說,法耶在用過去她也不相信的東西來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而且,她對肌肉測試的沉迷開始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做麵包時不確定自己加了多少麵粉,還是忘了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她就會用手指發出“啪嗒”,“啪嗒”,“啪嗒”的聲音。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開始信奉肌肉測試


04 法耶的最後結局:終於,她還是成為了丈夫的附庸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一段時候後,像“肌肉測試”這般不靠譜的方式,竟為法耶掙得上百萬的財富。但她也就此淪為了丈夫的附庸。

因為她開始堅信丈夫說的:

他們家發生的每一件事,每一次受傷,每一次死裡逃生,都是因為他們被選中,他們是特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精心策劃的,為的就是幫助他們譴責醫療機構,證明他的神力。

她也開始自欺欺人地認為:

自己通過調整脈輪能結束中風;只用能量就能使心臟病停止發作;只要有信念,她就能治癒癌症。

甚至,當妹妹在她的工廠被無緣無故解僱,當離家出走的塔拉想要見她一面時,她毫不猶豫地站在了丈夫那一邊。

她說:單獨見你(塔拉),是對丈夫的不尊重。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到頭來法耶還是躲不開成為丈夫附庸的命運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法耶也是一位摩門教教徒。在她從小接受的信仰裡,她就被要求要忠於婚姻和母性。

而摩門教教徒對婚姻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這則美國民調的數據或許能夠告訴我們答案:

有58%的摩門教徒受訪者認為最好的婚姻是丈夫在外賺錢,妻子在家照料家務,看護孩子,而62%的美國人認為最好的婚姻是夫妻雙方都有工作,一起料理家務。

另外,70%以上的摩門教徒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成為一個好的父輩或有一個成功的婚姻,而其他美國公眾的這一比例要低得多。

由此可見,摩門教教徒對婚姻的重視,所以法耶是很難灑脫地選擇離婚這一條路的。

第二,丈夫數十年如一日的耳濡目染,讓法耶漸漸地像《黑匣子思維》裡說的:“如果一直用錯誤的思維做事,會形成思維上的閉路循環。”再者,在他們兩的婚姻中,法耶一直處於的都是從屬地位。

對她來說,聽從比反抗所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也簡單得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法耶雖然受過教育,但是她沒有像她的女兒塔拉一樣,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對她來說,當她選擇離開小鎮,走進山谷的那一剎那,她所能觸及到的世界就從“無限”變成了“有限”。

所以,她沒有足夠的信息去判斷,丈夫說的到底是對是錯,也沒有任何的外部力量可以助她打破認知侷限。所以,她只能困在那個家裡,用自己的“已知”去理解“未知”,然後做出一個個她自認為的最好選擇。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05 總結與啟發

讀到這裡的你,想必應該明白我開頭為何要說——對於女性而言,經濟獨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經濟獨立有利於掌控話語權,但思想獨立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就像《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她就是用教育當翅膀,飛出了那座困了她十幾年的山。

為什麼她能成功?因為她明白,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她也明白,教育不只是揹著書包去學校裡聽聽課,背背書,而是透過這樣一個途徑,傾聽到這個世界不同的聲音。

這些聲音,有的可能會讓你困惑,有的會令你憤怒,甚至還有的,會顛覆你原來固有的認知。但是親愛的不要怕,因為

除了你之外,沒有人可以定義你

至於你該如何定義自己,塔拉在劍橋的一位教授曾經給她支過一招,我在文末也分享給你。那就是: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後再決定你是誰。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為何能幹又吸金的她,依然活不出自我?

圖片由亦染心田製作,請勿盜用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的解讀。如果你讀完覺得有收穫,歡迎給亦染點上一個大大的贊。你的鼓勵,將是我繼續更文的動力。關注 ,我們下本書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