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导语:仪式感是什么?就像《小王子》里写到的:“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与其他时刻。”

在育儿的过程中,孩子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人生里程碑。仪式感的注入,会让我们去学会记录育儿里的细节。你会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以及育儿的许多瞬间都是真真切切可以感知的美好。

比如说以下这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给孩子哺乳、添加辅食、阅读等亲子互动,因为仪式感的加入都会显得与众不同。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有仪式感的哺乳,让宝宝学会与世界互动

我的孩子母乳喂养到2岁8个月,母乳妈妈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我认为在家庭里给妈妈准备一个哺乳沙发,是一个有不仅有仪式感而且能促进哺乳的事情。

每一次孩子饿了的时候,我们就带孩子去到哺乳沙发,给孩子奶。这就像是一个庄重的仪式,孩子慢慢会从这样的习惯里接收到这样一种信号:来到这一个特定的地方,我的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逐渐的,虽然他还没有真的吃到奶,你会发现孩子来到这个区域,就已经不哭了。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专属孩子和我的哺乳沙发

  • 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吃奶和睡眠习惯

当我们把喂奶的地方和睡觉的地方区分开来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会知道,当我饿了,在喂奶沙发这里可以吃到奶;当我困了,妈妈会把我放在床上,躺一躺,拍一拍,我可以在这里睡觉休息。

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和睡的作息习惯及规律,不会混淆睡觉和吃奶这两件事。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 帮助妈妈哺乳更加轻松和专注

一个舒适的哺乳沙发,可以帮助妈妈借助哺乳靠枕和脚凳来调整喂奶的姿势,让我们喂奶更放松舒适。因为不仅孩子需要一个安静吃奶空间,妈妈的需求也是同样重要的,妈妈放松的状态,可以刺激泌乳素和催产素的产生,从而让身体分泌更多的乳汁,让哺乳更顺利。

我们还可以在哺乳沙发的旁边摆放一个小的茶几,放喂奶会用到的一些物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全部喂奶的过程,可以全心全意地给孩子喂奶,不需要起身去拿其他的东西。

  • 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

通过哺乳沙发这个有仪式感的方式,孩子可以在这里建立起和母亲的关系,他会感受到妈妈是愿意花时间在这里陪伴我的。在这个环境里没有电视、手机的干扰,我们的精力可以全心全意的放在宝宝的身上,这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

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吃奶对一个新生儿来说,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所需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开启了解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当孩子吃奶的时候,他是与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就是孩子最早期非常有价值的社交经验,因此一个有仪式感的、全神贯注的哺乳过程会帮助孩子理解人和人之间深层的关系。

如果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按照孩子的需求来哺乳,孩子就可以享受这样的这样一个过程:他可以尽情地贴在妈妈的胸前,吸吮乳汁甘甜的味道。不仅如此,他还能听到妈妈的心跳,感受到妈妈温暖的拥抱。

这样子的互动,让孩子的生理跟心理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他会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并会完全满足这一种关系。当他吃完奶,饱饱地咧开嘴,笑了,他会知道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而且会去寻求人际关系相处乐趣。

第一顿辅食,吃出满满的仪式感

孩子第一次吃辅食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标志着孩子不再完全需要妈妈的奶,而是可以通过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而活下去。这仿佛在告诉孩子:你长大啦!添加辅食是孩子与母亲逐渐分离,逐步迈向社会以及独立,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心的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准备有仪式感的辅食餐,作为孩子迈向新台阶的庆祝。

  • 仪式感的用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平凡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偶尔也需要一些诗情画意进行点缀。在蒙台梭利的家庭教育里,推荐在头几次的辅食里给孩子使用矮小的、符合孩子身高尺寸的桌子和椅子。在桌子上,会有漂亮的桌布和鲜花,还有漂亮的小餐垫。

我曾经自己亲手缝制了一套孩子辅食餐具的配件,包括小餐垫、围嘴、餐巾和收纳的布兜。

桌布上面还有专门标志的放餐具的位置,是手工缝绣上去的,这些辅助品都可以让孩子吃辅食的过程变得非常有仪式感。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手工缝制的辅食餐具配件,包括餐垫、围嘴、餐巾和收纳布兜

在喂食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坐在桌子的旁边或者另外一头,用一个小勺子把餐食舀到孩子的小餐盘里,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小勺让他自己吃,当然孩子小的时候,主要还是是我们给孩子喂食。你会发现孩子很想自己抓着勺子自己吃,尽管吃的有点乱、有点脏,但是孩子是那么的喜悦和骄傲,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当我们坐在孩子的对面或者旁边的时候,我们的脸是面向孩子的。这个位置和以前抱着孩子,贴着乳房吃奶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种位置的改变也给予孩子一种非常确定的信息,就是:你长大了!看,连你吃东西的方式也不一样了呢!

  • 仪式感的用餐让孩子明白食物是社交和分享的方式

在经过了这个有仪式的几顿辅食餐之后,慢慢地我们给孩子提供高一点的餐椅,让孩子坐在餐桌上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餐桌是家人分享食物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长条形的“手指食物”,比如蒸熟蒸烂的胡萝条、南瓜条、西兰花等等让孩子自己抓握。

他可以用丰富的感官体验去探索这些不同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以后更好的自主进食。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通过这些仪式感我们向孩子传递信息,你可以自己吃饭了,然后我们也会和孩子呆在一起,教许多孩子用餐的卫生和礼仪,比如说饭前要洗手,筷子不能在公盘的菜里挑三拣四,不可浪费粮食等等,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食物是一种分享的方式,是一种社交的方式。

刚出生的时候母乳是为了帮助孩子连接妈妈和孩子,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辅食,是为了帮助孩子与我们分离,更好的和社会接轨,迈向一个更广阔的人生。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在喂孩子吃辅食的过程当中,爸爸也是可以参与进来的。如此,孩子会获得一种非常积极的印象,就是食物不仅仅是从母亲那里获得,还可以从爸爸以及爷爷奶奶等其他照顾的人那里获得。他会更加深层次的去理解食物和社交的关系。

因此吃饭这件事情不仅仅是摄取营养,还代表发展孩子的文化、社交和情感。

在我们家孩子2.5岁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园每次午餐前,都会等所有的小朋友都到齐,然后老师带领着大家唱“谢饭歌”,这首歌大概唱的是:

thanks for the sun,感恩有太阳

thanks for the sea,感恩有大海

thanks for the fish ,感恩有鱼

thanks for me!感恩有我!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我很喜欢这首歌,也很喜欢这样有仪式感的环节,这让每次吃饭变成了一件特别的事情。生活需要仪式感,普通平淡的日子因为被赋予了感恩、爱、纪念,才能显得弥足珍贵。

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有仪式感的小空间

如果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属于他自己的小空间吧!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阅读角、或是一个小帐篷、一个小小工作台,这都会让孩子觉得在这个特定的地点做事情与众不同。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 有仪式感的环境让孩子变成环境的守护者

如果我们在房间里,为孩子摆上时候他们使用的家具,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孩子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探索活动。他们非常和谐的相处在一起,危险的意外发生也会减少,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蒙台梭利学校(儿童之家),一个班级30个混龄的孩子呆在一起,却能够各司其职,非常有秩序的工作——因为有一个完备的、有吸引力的环境。

如果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恰当的环境,我们会发现原来一个个嘟着嘴的小麻烦变成了活泼可爱的精灵,喜欢破坏房子的小男孩会变成小心翼翼爱护环境的守护者。

  • 有仪式感的环境会教导儿童

之前我看过知乎有网友提问说给孩子家居用品最实用的东西是什么?对我那个3岁半的女儿来说,应该是一张适合孩子尺寸的小桌子。这张桌子和孩子的身高一样,并且是素色。它就像是孩子的专属工作的地方,孩子可以在这里画画、剪纸,可以在这里做一些桌面的游戏,而不被打扰。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因为小桌子很白很干净,当孩子用蜡笔画画时,只要桌面上沾上一点点脏东西,就会显得非常突出,这张桌子就好像自己会说话:“我脏了!快帮我擦掉吧!”孩子总是很乐意用自己的小手清洗打理地干干净净。

这样一个空间不仅给孩子可以有不被打扰的做事情的空间,同时也会关注到孩子在精神上的需要。

当他在自己的空间里可以不被打扰地做事情,他会显示出喜悦和成就感,感觉到自己是自主独立的人。这是从独立自我的空间到独立自主的自我感受的一种转变。他们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会得到无限的快乐,在做事情的时候会热情洋溢,他们的专注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提升。

如果我们可以关注到这一点,那孩子的家就不会只是成人住起来觉得很舒服的房子。

在这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地方,你会看到孩子全新的喜悦和骄傲,偶尔还会看到一些没有办法形容的得体的礼仪,这就是有仪式感的环境给到孩子的,他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非常喜欢怎么做。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仪式感教我们慢下来,重新对待生活

曾经我参加过一个线下的学习活动,当时有一个活动,我的西班牙老师拿来了一小袋大米,我们一组有10个同学,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轮流双手捧一把大米,将大米放入一张白床单的中间。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也照着做了,大家都很随意地捧一把大米放在床单上,然后将米袋传递给下一个同学。

一位同学的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从其他同学的手中接过米袋,轻轻鞠躬,说了声“谢谢”。她端坐好,双手放入米袋中,缓缓地捧起一把米,有控制地让米粒缓缓地从指缝中流下,直到所有的米粒都掉在床单上。她优雅地拍拍双手,满意地微笑对自己点点头,将米袋传递给下一个同学。

她表现出来的认真、优雅、礼貌,让我刮目相看,多年后此情此景仍然记忆犹新。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位在幼教行业内从事了40年多年的前辈,可谓德高望重。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因为她的慢动作,显得特别有仪式感,让我觉得这捧的不是米粒,而是谦卑丰盛的人生态度。

面对生活中各种普普通通的小事,如果我们可以多一些仪式感,会显得如此不同。这种仪式感和矫情无关,它其实是一种慢,一种不凑合的生活态度,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显得如此珍贵。


育儿,不单单是居家琐事,还需要一点点仪式感

就像每次我们早晨起床和晚上睡前,如果可以慢下来,温柔地和孩子问早安、晚安,把这个做成一种有仪式的习惯,我们会发觉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当然这要求我们成人也要这么去对待其他的家人,而不是只让孩子说,自己却不做。

孩子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总是朝气蓬勃,他们不仅爱冉冉升起的太阳,他们还爱自己老是睡过头、糊糊涂涂的爸爸妈妈。和孩子过有仪式感的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孩子会用我们不懂的方法叫醒我们,唤醒我们的知觉去感受生活——他们会带我们去发现新长出来的叶子、闻一朵郁金香的香味、观察霜冻在玻璃窗上结成的冰花....这些都是孩子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和觉知。

每天早上他出现在我们面前,好像在说:“看,这个世界多美秒!你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你可以过的比现在还要好!”

总结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随便、凑合一下过日子就可以了,但是孩子的到来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和上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孩子的到来是为了成就更优秀的我们,他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柔软,也促使我们以感恩和接纳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事物。

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真正的改变自己,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成长,也是有仪式感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