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人人聞武漢色變”當地人:武漢最安全

在外媒認為武漢的普通市民被恐懼、歧視等負面情緒籠罩時,當地居民則認為最安全的城市是武漢。

《美國之音》10日的報道稱,“這個大黑洞(指疫情)還會不會再拖垮武漢和其他城市,就連宣稱打贏這場戰役的中國政府也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報道還稱,歧視是武漢人心中“另一個痛”,武漢人明白全世界都戴著有色眼鏡看著他們,心裡防著他們有多少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從據稱華南海鮮市場發現“零號病人”起,幾乎人人“聞武漢色變”。

不過,武漢居民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武漢才是最安全的城市。 9日,武漢出租車司機徐師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認為武漢最安全,依據是沒有哪個城市會有比武漢更為嚴格的措施。徐師傅不會去高鐵站載客,他說因為首先這些人來自外省市,同時在乘坐高鐵時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此外,徐師傅也不載不戴口罩的客人,並建議客人坐在後排。

另一位開出租車的丁師傅同樣認為武漢的管理最為嚴格,最安全。丁師傅從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沒有出過門,“我們家固定由我愛人出去拿網購的物資,回來後還要洗衣服,並對物品進行消毒。而且小區每天都要上門測體溫。” 丁師傅介紹,他所在小區是無疫情小區,憑綠碼和復工證明可以自由出入,老人呆在屋裡最好,也沒有外出的必要。“我們小區沒有感染病例,就是因為管的嚴格,管的越嚴越好。”丁師傅認為這和自由沒多大關係:“這是特殊時期,管理必須嚴格。若一個人把病毒帶回來,傳給家人,再傳染給別人,危害太大”。

也有當地居民認為,武漢目前並沒有開通國際航線,沒有境外輸入病例的產生,相比其它城市更為安全。

此外, 中國國際電視臺官方微博4月9日消息表示, 新冠肺炎醫療救助上海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提出,武漢也許會成為中國最安全的城市,城中的許多人可能已經具有免疫力。不過他強調,這還只是一個推斷,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楊佔秋表示,人被感染後獲得的免疫力會持續一段時間,以抵抗病毒再次感染。今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經使部分人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產生了免疫識別,即使未發病,這部分人群也獲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不過楊佔秋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種免疫力的產生只針對當地人,“但不是所有人,估計30%左右”。

對湖北或武漢籍的歧視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確存在,上文中的徐師傅講述了他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在春節前去了廣東,當武漢疫情嚴重的時候,這位朋友在視頻裡說“這邊不用戴口罩,也可以出去吃宵夜”。但很快朋友的“優越感”就消失了,不敢張口說話,怕別人聽出他的武漢口音而遭到排斥,每次買菜都需要同學幫忙送過來。

9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五十三次會議舉行。會議強調,對在京湖北武漢籍人員要關心關愛,不允許出現地區歧視現象。

但在武漢生活幾天就會覺得所謂的“歧視”更多產生於不夠了解,不夠信任,不夠有安全感。

4月是武漢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很多人選擇隔著窗戶觀賞這美麗的季節。4月7日武漢的解封打開了城門,但並沒有打開家門。武漢各個小區的防控依舊很嚴密,各個小區僅留一個出口,其它門都關閉,有的小區還用好幾重圍擋堵的嚴嚴實實。一位朋友說,雖然小區是無疫情小區,但不允許自由出入,憑“綠碼”可以外出兩個小時,只有憑單位開具的復工證明才能開車外出。各小區要求居民進出務必做到“四個必”:身份必問、信息必錄、溫度必測、口罩必戴。在很多小區出入口都寫有 “體溫異常禁止出入”,並設置有“隔離觀察區域”。這位朋友依舊擔憂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也不出門。她說,與其說這是拒絕美的召喚,不如說內心依舊有擔憂,擔憂新冠病毒對健康對家人的侵襲。即便如此,一些變化也在發生,根據她描述,在疫情暴發早期家人一旦出門歸來,都要從上到下全身消毒,洗澡,洗衣服,心裡依舊覺得不安,現在只是噴噴酒精,洗洗手,日常生活正在逐步回來。

現在武漢的狀態和其它城市已經沒太大區別。街面上的2元店開著門,商品琳琅滿目,小店裡的擴音器震耳欲聾地播放著流行歌曲,街上經常能碰到拉著行李箱的人,大媽提著菜袋子慢慢地走,小孩子在廣場上跟著大人一起跳廣場舞,相熟的人還會摘下口罩,一起抽菸。

在疫情暴發後赴武漢進行支援工作的王先生介紹,剛來的時候每個人的眼神都很凝重,走路的步伐也很重。但現在大家的腳步都很輕快,雖然戴著口罩,但能感覺到臉上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