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幾個故事

漢高祖劉邦的幾個故事

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公元前208年(秦末漢初),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

劉邦到鴻門後,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衝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藉機逃離。

2、雞犬新豐

當劉邦打敗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之後,他將自己的父親從老家豐縣接來長安居住。

然而他的父親到了長安後,卻神情悽愴,毫無悅色,劉邦便問父親身邊的侍者是怎麼回事。

侍者回答道:“皇上的父親因久居新豐,習慣了家鄉的生活,喜歡與家鄉人談天說笑;而長安中他卻沒有一位熟人,所以整天悶悶不樂。”

劉邦得知後,立刻就在長安仿造出另一個“新豐”:他仿照原來豐縣城的樣子建起了一座城市,並將以前常與父親交往的人接至這個城市來居住。

並在當地仍採用家鄉的風俗習慣,還養了從新豐取來的豬、雞等家禽家畜,而這些家禽家畜都認識主人的家,使農村完全呈現出原來新豐的景象。

從此,劉邦的父親居住在這個城市裡,有以前家鄉的人談天說笑,還有原來家鄉的牲畜,所以他生活得很愉快。

漢高祖劉邦的幾個故事

3、藉箸代籌

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有個叫酈食其的儒生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他分封戰國時期六國的後代。

劉邦舉棋不定,趁吃飯時,詢問張良這個主意如何,張良立即表示堅決反對,從劉邦的食案上抓過一把筷子說:“請讓我以這把筷子來為大王籌劃。”

接著條分縷析,從八個方面力駁這種主張的危害,每提出一個理由,都擺出一根筷子。這就是“藉箸代籌”這個典故的由來,亦可稱之為“張良借箸”。

劉邦接受了張良的意見,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據現象的出現,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大業。

4、約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裡,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

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並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

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

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漢高祖劉邦的幾個故事

5、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諸侯分封領地,其中把巴蜀、漢中三郡分封給劉邦,立為漢王。

劉邦在去領地途中令部下燒燬了棧道,他這是向項羽表白沒有向東擴張的意圖。劉邦待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便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陳倉的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劉邦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挺進到關中,站穩了腳跟,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