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強化脫貧摘帽後“四不摘”情況監督檢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胡志順 通訊員 陳寶福

一幢幢徽派民居從街頭延伸至街尾,清澈的九鯉溪依村流過,村外連片的茶園堆綠疊翠……這裡是被稱作“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福建省寧德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

30多年來,在當地紀委的一路護航下,赤溪村實現了從一個偏僻窮山村到小康富美村的幸福嬗變,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13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698元。類似赤溪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福建紀檢監察機關全力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在福建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後,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圍繞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著力加強對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脫貧摘帽後“四不摘”情況的監督檢查,讓穩定脫貧更有韌勁。

從寧德壽寧縣城驅車西行一個多小時,便來到了被萬山美景包圍的下黨鄉。下黨鄉118戶504名貧困群眾在2017年底摘掉貧困帽子,2019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萬元。

據下黨鄉紀委書記阮積梅介紹,疫情期間,為消除疫情對困難群眾務工就業、生產發展、農產品銷售等造成的影響,鄉紀委幹部下沉一線,加強對疫情期間幫扶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目前共收集並督促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就業等方面問題5個。

在壽寧縣400多公里外的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駐村第一書記詹志勳這幾天正帶著村幹部們忙前忙後,做好迎接遊客準備。

詹志勳是福建省紀委監委選派到建寧縣的幫扶幹部。2017年以來,省紀委監委先後選派7名紀檢監察干部對口幫扶建寧縣。去年9月,建寧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2019年,村裡的6個紅色遺址修繕完畢,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擴建完成,床位增加到96個、可接待500人一次性用餐。詹志勳充滿期待地說:“現在19公里的通村公路也修好了,等疫情徹底結束,來村裡的遊客就更多了,到時候可有得忙嘍。”

今年3月下旬,福建省紀委監委印發《關於進一步聚焦脫貧攻堅加強監督的通知》,要求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重點聚焦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入戶訪查全覆蓋,對其他貧困戶按30%以上的比例進行隨機抽訪。

“疫情對29戶貧困戶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其中,23戶未能及時務工。”為防止因疫致貧返貧,前不久,龍巖市長汀縣紀委監委對全縣151戶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貧困戶進行入戶訪查,重點了解疫情造成的影響及存在的問題,並形成問題清單。縣紀委監委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意見,推動“一戶一策”“一人一策”開展幫扶。對勞動力較弱的,因地制宜開發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位,引導就近就業;對無勞動力的,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4月13日,一則泉州市委對安溪縣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回頭看”的公告甫一發布,就引發熱議。

據瞭解,這是泉州市委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第三次專項巡察。“這次的巡察,跟前兩次聚焦點不同,前兩次主要聚焦脫貧攻堅責任落實,這一次更加側重對省委巡視泉州以及市委前兩次專項巡察反饋脫貧攻堅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推動真脫貧、脫真貧,確保脫貧攻堅成色足、可持續。”泉州市委巡察辦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