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王雯、記者王斌報道 “大叔,今年的以獎代補產業扶持申請開始報名了,您看看要發展什麼產業?”“家裡花椒修剪了沒有?肥料夠不夠用?”……連日來,甘肅隴南市武都區992名幫扶幹部通過電話聯絡或者入戶走訪,瞭解貧困戶疫情防控期間的生產生活情況,指導解決產業發展、春耕生產和務工就業等問題。

作為甘肅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武都,經縣級自評、市級初驗和第三方評估檢查,並經甘肅省貧困縣退出驗收工作組審核、公示公告,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今年2月28日正式脫貧摘帽。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武都區緊緊圍繞“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持續發力。

摘帽不摘責任。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繼續推行實施精準幫扶網格化+駐村專業扶貧工作隊+部門聯動機制,四大班子領導帶頭抓貧困程度最深鄉村、脫貧難度最大戶,最大限度保證脫貧攻堅隊伍不散、力量不減、靶心不偏。

摘帽不摘政策。在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全面落實的同時,抓好退出後的貧困村、貧困戶按照脫貧年度差異化給予繼續享受有關扶貧政策的落實。武都區開展脫貧戶、摘帽村“回頭看”活動,逐項對標脫貧村、脫貧戶各項指標進行全覆蓋的“回頭看”大排查,對排查出有返貧風險的1384戶5237人監測戶,及時落實有效解決措施,強弱項補短板,確保脫貧成效鞏固提升。

摘帽不摘幫扶。各級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繼續履行幫扶責任,按時上門回訪,對脫貧戶的生產生活予以指導幫助;繼續開展精準幫扶網格化管理工作,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作用,推動脫貧摘帽後的幫扶工作更加精準有效。武都區圍繞“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目標,層層壓實精準幫扶責任;全區 319名駐村工作隊員和6653名幫扶責任人納入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幫扶成效。

摘帽不摘監管。建立返貧預警干預機制,根據脫貧戶現狀,進行分類跟蹤;組建區、鄉、村三級脫貧戶返貧預警分析專業隊伍,對已脫貧戶實施跟蹤和動態監測,分析出穩定脫貧戶、鞏固脫貧戶、臨界脫貧戶等不同類別,根據類別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武都區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貧困戶兩類臨貧易貧重點人群,創設“精準防貧救助金”,鼓勵其發展小養殖、小作坊等五小產業,持續增加其經濟收入,從而達到穩定脫貧。

作為脫貧摘帽縣,武都區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一手抓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一手抓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全區建檔立卡已脫貧人口14.77萬人通過綜合保障不返貧、不掉隊,已退出的310個貧困村不‘滑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