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關鍵小事就該從“小”做起

垃圾分類,關鍵小事就該從“小”做起

(日前,石景山區老山街道舉行“保護地球、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活動。吳鏑/攝)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5月1日正式施行,這幾天,垃圾分類的熱情已經湧動京城。線下,燈杆挑起了“垃圾也有家、分類靠大家”字樣的道旗,回收車也開進了社區大門;線上,市政管委推出垃圾分類小程序,朝陽區垃圾分類動畫片將登上戶外電子屏,順義推出律師解讀條例的直播……即將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市民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大考”。

從生產、消費、分解的全產業鏈來看,垃圾分類處在末端,看似小事一樁。通過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垃圾,減少垃圾排放,回收其中可利用的物質;垃圾分類的邏輯聽上去也十分簡明。不過,事情雖小,卻彰顯先進的生態理念;邏輯雖淺,卻凝聚著可持續的生活智慧。削減垃圾的處置量,從源頭給環衛工程減負、為城市“消化”助力,這正是美化生態、維護健康的關鍵之舉。市民如能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也是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集中體現。可以說,垃圾分類是一件關乎大民生的關鍵小事。

既然小事作用大,就要從小處著手,當大事來辦。礙於分類意識不強烈、分類細則不清晰、分類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多年來,垃圾分類的推行不盡如人意。新版條例,從誰來分、怎麼分、如何罰、誰監管等多個方面制定了具體細則,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推廣效力,彌補了垃圾分類實施時的短版。既便於市民從“小”處著手,真正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也便於監管部門於細處管理,為垃圾分類提供製度保障。作為責任主體,單位和市民要按四分法,不打折扣地落實垃圾分類;生產經營場所、公共區域要因地制宜設置分類收集容器;餐廳、旅館則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規則越具體,越便於執行;責任越清晰,越便於監督。垃圾分類,“勿以事小而不分”,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小事”的關鍵之處,才能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從而創造健康整潔生活環境。條例正式實施後,垃圾分類無疑將成為新常態。為了讓垃圾分類更加深入人心,宣傳動員必不可少,需要線上線下不斷傳播;寓管理於服務,更是更積極的引導。市民不懂如何分類可查小程序;希望享受上門回收服務可到客戶端下單;為了實現“小手拉大手”,學校要引導中小學生從小事做起,養成科學分類習慣。提高公眾知曉率,所有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推廣效率才能大幅提升。
以首善標準推進北京垃圾分類,體現了北京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和落實信心。既是首善標準,就是標準更高,執行更嚴,治理更加精細化,能給各地垃圾分類做出表率。期待5月1日之後,垃圾分類蔚然成風,成為每一個市民自覺自願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